
“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数棣花。”
棣花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是世界文化名人贾平凹和中科院士陈发虎等优秀人才的出生之地。古时名列《商州十观》之一,有“昙花圣地”之称,今为国家4A景区,吸引着中外游客。
棣花古代建筑很多,商、周以来,每个朝代在棣花建有寺庙。姑姑庵,商、周所建昙花寺古刹,唐建的法性寺,金朝兴建二郎庙,以及历代兴建晋公词、虫腊庙、关帝庙、龙王庙、牛王庙、帝君庙、财神庙、魁星楼、娘娘楼、菩萨庙、城皇庙、三宫庙等古建筑群林立,为研究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法兴寺里面的庙钟)
棣花钟灵敏秀,迄今尚有“二有四至二蛟八景十观”之说:
二有:东有魁星楼,西有过风楼。
四至:东至骆驼巷,西至水来挡。北至摞摞石,南至大石撞(瀑布)。
二蛟:两只大蛟出北山。
八景十观:八景是昙花胜迹,古塔钻天,松云藏月、怪石志异、南山飞瀑、东阳石窟、丹水环棣、荷塘碧浪。十观是甘泉自美(或庵泉圣水)、文峰拱秀、二龙拱桥、文逢拱秀、棣旸书院、驿亭落晖、蝎尾接塬、金牛卧塬、马鞍岭前会知音、圣庙神修、魁楼映瑞。也有人把“八景十观”说成十八景,每个景观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青年作家王立志在他的《江海永恒》一文中写到:“对于棣花的山川地貌,民风民俗无需用太多的语言描述,因为在贾平凹的作品中,已把他的故乡写尽了。”贾平凹在《秦腔》后记中对棣花的地理特征叙述,读者看后如身临其境,久久难忘。
棣花古镇是丹江沿岸商州至丹凤五大盆地之一。地形状如同木船,西隔丹江和商州相望,南经南沟、甘河沟与山阳接界,北经条子沟、苗沟与洛南相通,东西烽火台遥遥相对,宋金鏖战古战场的烽烟,仿佛尽在眼前。东连312国道,西南铁路、西合高速直达华东华南。因棣花处于丹凤,商州、洛南、山阳四县交会处,成为历史上有名古镇,临县、临省甚至全国,被誉为“秦头楚尾第一镇”。

1、历史沿革
相传商、周时期,棣花古镇因西南月亮垭山下的昙花古刹(又叫昙花庵)而得名昙花村。村中有良田荷花,楼阁水榭,村后有古塔钻天,松云藏月,有“小苏杭”之称。
公元前371年,河水暴涨,其条子沟的大水将丹江的水冲向南山脚下,迫使昙花村百姓迁至丹江北岸。当时北岸蝎子塬上下,到处种着棠梨子树和荞麦,正逢梨花盛开,起名梨花村。
梨花村继昙花村之后,村民筑堤护村,创建家园。经过几代人的打造,终于将丹江河水挡止南坡罗汉洞山下,形成了现在的这块千亩以上的河滩地。为以后的水景观千亩稻田、百亩荷塘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基础。

(二郎庙)
棣花镇是六百里商於古道上重要驿站,汉唐以来,迁客骚人、赶考学子,使史放任,文客商旅墨客莫不经过此地。刘邦入秦,黄巢乱唐,李闯王入商,石达开西走,李白、白居易、王维、杜牧......等人曾旅经棣花,留有诗文。
北宋末年,金军南侵,弋止棣花,于金大安三年修建二郎庙,宋金分界。
北宋初年王禹偁被罢官,任商州团练,路过棣花街,触景生情,赋《村行诗》一首:
马穿山经菊初黄,信马悠悠略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落叶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各乡。
此诗从侧面描述了棣花(梨花村)建成之后乡村的兴盛景象。

2、棣花故事
相传周朝末年,有位苏妃,武艺高强,领兵平判乱军,路过梨花街村。见此地良田沃野,山水媚人,是块风水宝地,便有了以后功成名就,隐居此地的念头。便将头上的金簪子播在身边的古庙香炉中,跪下默默地祈祷,“若保佑贱妾平叛成功,必给诸神重塑金像”。她走后,人们见到簪子为“棠棣花”形,因之后人将此地称为“棣花”。
另有相传,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六国时,选楚国做为突破口。经棣花,武关一路势如破竹,直捣楚国襄阳。遇到守将屈源(屈原之弟)的阻挡,一时难以取胜。于是去咸阳请三夫人苏娘娘破襄阳。苏娘娘武艺超群,有破城绝招。等到三娘娘坐上桥车行至梨花街口时,一股大风将轿帘刮开,苏娘娘向外望去,此地山水秀美,民风淳朴,一派江南景象。
她顺手采了一朵棠棣花,放于鼻前,久久不舍扔下。她将花寄放在身旁的一个奴隶家中,“待日后,我再来赏之。”因梨花街“梨”旁的“木”,加上“奴隶”的“隶”字,组成“棣”字,于是有了“棣花街”之名,并且全国地域名字中唯一。

3、唐诗中的棣花
“长啸一声山谷应,此身疑在蓬莱境。”
棣花十八景,景景有情致。唐诗此句概括之以“蓬莱仙境”称呼,用浪漫手法描述了棣花景观之独特,富含韵味。自古以来,无论是高人雅士,或者是达官政要,对棣花这一古镇均情有独钟,寄情于此。
唐时,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维及韩愈等文化名流,都在此游山玩水,并在昙花古刹中留有许多诗词。特别是白居易,为官七年中三次路过棣花,有诗两首。
其一:《棣花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
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由亭名棣花。
名作棣花来时晚,自题诗后属杨家。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对“棣花”之名的来历提出了疑问。他认为:他走过全国好多地方,唯独此地名叫“棣花”。可见“棣花”地名历史悠久,起名是由重大历史事件而来的。
第三次(即公元820年)路过棣花驿时写有《赴杭重宿棣花驿见杨八归诗志题一绝>诗:
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染下又踟躇。
羡君犹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
梦中,又见到了故人,可见他对好友杨八的无限怀念和关怀。
“梨花街”,“棣花街”到底何年何月建街,没有文字记载。但从现存的古遗址考证,法性寺大佛殿(唐二世建),关帝庙建于清(北宋时是个小庙),因此可以证实“梨花街”“棣花街”的建街史应在唐朝之前。

4.历史故事
棣花街唐代时最兴盛,号称水旱码头,有人称双码头,由于在四县交汇处,交通方便,经济辐射周边,社火、故事、拳术,戏剧班名扬四方。商贾云集,三、六、九集市日,四县八乡做生意的商人会集棣花。由龙驹到商州去的船只,只能在棣花码头歇脚,第二天才能拉到商州。由西北来的车马在棣花骡马店食宿,第二天才能去龙驹寨水旱码头兑换货物,当日返回棣花驿。那时就棣花街大骤马店就有十几大家,小店不计其数。可见棣花当时成为了丹江沿岸物资的重要集散地。
秦统一中国以后,古“棣花街之后落成。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是秦楚交兵,宋金鏖战的古战场。据传说:“北宋杨八姐,在棣花塬上与金兵大战时在战场上生了个女孩,而留在棣花”。刘邦十万大军西去咸阳灭秦,西汉末年王莽绿林赤眉进军去关中,东晋刘裕两次北伐均沿棣花驿道。黄巢兵败长安,也往棣花驿道南逃。
明末李自成潼关溃败,蛰伏商州诸山,曾在棣花后塬上训马。并在二郎庙大场上招兵募粮,会后在一家姓陈地主大院,搜粮不但没有任何口粮,而且看见满院辱骂“闯王逆贼”的标语,闯王为了惩罚反动武装,即下令将这座地主大院焚毁,并且亲自在墙壁上留下四句话:“偌大的院子,偌大的房。为何不给闯王留升颗之粮,解气烧了你的房。”

清乾隆年间“刘蒙哼中壮元实囊囊“故事,至今在民间传说,刘蒙哼是棣花东街(贾平凹村)刘家一个子弟,举人出身。他父亲在渭南任知府,经常不回家,家中祖母、继母和蒙哼三口人。由于家中清贫,继母刻薄,蒙哼在校读书,少吃缺穿。连续三年皇考落榜,棣阳书院教师了解刘蒙哼的学习水平,都说刘蒙哼中状元实囊囊(肯定如愿以偿,百分之百)。第四年,父亲陪着刘蒙哼上京高考,果不其然,刘蒙哼中上状元。回家途中父亲问蒙哼前三次为啥未考上?蒙哼回答“因为肚子饿,我用试卷换馒头吃了”。由于头名状元出榜,继母改变态度,不是给刘蒙哼换新衣服就是给打荷包蛋,让刘蒙哼吃,连吃几天后,在上任途中,过了棣花西河,肚子发胀,刚上任不几天夭折。才子短命,可见棣花办学最早,留有“棣阳书院”牌子至今尚存。

5红色热土
长征期间,红25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路过二郎庙时,在庙壁上写了“为创建陕西苏维埃政府而战”,“建立陕西苏维埃政府”等大幅宣传标语。红军走后,国民党责令百姓将标语铲掉,当时当地农民用白土刷盖了一下,国民党走后,标语又呈现在大家眼帘,因此流传了好多“二郎神”保护红军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神话传说。
抗战前夕,张学良将军和杨虎成带领的十七路军从笔架山路过时留有一首诗:“龙吃千江水,虎游刀架山。君子不得时,小人下眼观。”以诗的形式,托物言志,表达了他们对蒋介石不积极抗日,而自己没有办法说服的苦闷心情。

巩德芳(1909~1947)乳名三勋,曾用名张玺。陕西丹凤棣花镇人。1924年入两岭朝阳高小读书。1928年离家闯荡社会,担过盐,参加过红枪会,后投军地方武装,从护兵升任商棣仙联保处常备队副队长。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在商洛山区成立抗日人民武装。参加过迎接中原部队突围的战斗,受到李先念、郑位三等领导同志的表扬。曾担任中共第二地委常委、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3月23日,由于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疲劳过度,因病逝世。巩德芳同志为了国家和人民,戎马一生,是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女。
还有有早年投身革命,解放后任陕西省军区副政委陈效真,商洛地区工委主任陈寿益,丹凤风商县人武部部长的田申荣等一批侠气正义,对革命有功的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6、名人家乡
棣花钟灵敏秀,山水奇特,历代崇尚耕读,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武术、医药、建筑、戏剧等百业,均有佼佼者,号称“文化之乡”。
好多人,在当地留下了好口碑和好名声,有医术高明、济世救人的许登镐先生,由其培养的许佐善,曾救过陕南游击司令巩德芳。有身怀绝技,救死扶伤雷风和研制的牙痛力效散、张巨申(小儿科)等;
在民间还有主持修造河滩千亩良田的开明人士巩忠姬,韩述绩、李万善等。有一代名匠刘文德泥水匠,第四代传人刘荣,至今仍有名气。画匠巩成德所塑神像光彩照人。还有“好拳打不出棣花” 单臂举人摔丈外的一代拳师巩治升、双手举撑房木柱下河南请戏班贾克成、雷号天单手举碌碌吓退东洋鬼子间谍不敢西行等民间传说。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贾平凹,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作家。现任国家文联副主席。截止目前创作18部长篇小说,散文版本300余本。被誉为“鬼才”,建国后的“高产作家”。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 。2018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本》 ;同年,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曾获得全国文学奖三次,美国孚玛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以英、法、德、俄、曰、韩、越法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种版本。
陈发虎,1962年12月出生于陕西丹凤棣花镇陈家沟村,自然地理学家和环境变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陈发虎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奖9项,含一等奖5项,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是棣花山沟里走出的科学家。
青年记者张存良和贾平凹同住一个村,二十余岁在南斯拉夫大使馆任记者,当时美国用五枚导弹轰炸中国大使馆时,张存良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子弹,保护了中国大使馆的安全,荣获二等功臣。归国以后在庆功宴上受到国家主席接见。曾任东南亚国家参赞。

(左为李育善)
李育善,中国作协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商洛学院兼职教授,出版有《李育善散文集》、《走进丹江》先后发表散文300余篇,荣获第三届柳青文学奖,共14次获各类文学奖项。曾获文化部大奖的《月亮光光》,其女主角田朝霞的光辉形象成了棣花儿女的写照!
棣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美丽传说、人文自然景观深深地感染着我。退休后,我不断查阅资料,倘佯于田野荒陌之中,瓜田柳巷之下,拿起笔墨记载点滴生活感悟,使这些优秀的文化得到传承,试图给后人留点精神财富。搜集的这些文字,费了神力,美了初心。还有许多笔触没到之处,将不断完善,历史不会也不该被忘记,被掩埋......
注:文章参考资料:商州县志、丹凤县志、民间传说,文章报道

作者简介:郭世斌,男,丹凤县棣花古镇人,中共党员,商洛写作协会会员,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会员,自由职业,喜欢阅读、探险,爱好文学,业余时间写点生活感受。
编辑/断情刀
审核/商洛碎心石
推广:家在商洛自媒体平台

“都市头条---商洛头条"平台,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欢迎提供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稿件,最有真知灼见的感悟文章,最具商业价值的传媒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