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带来“翟志海逐梦足迹”的系列文章,讲述翟志海先生从求学到立志报国,再到后来走上创业之路,为振兴中国经济、教育和足球而不懈奋斗的不凡历程。本文是这个系列的第三篇《创业之初,历经艰辛》,翟志海先生加入“下海”创业热潮,将志向和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启了他难忘的创业之路。

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翟志海
创业哪知事事难
1988年,“下海”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词。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很多人靠留洋打工、倒腾紧缺商品或者辛勤劳作先“富”了起来,在银行有了十万、二十几万元的存款,过着悠闲、富足的生活,成为当时社会羡慕的对象。人们纷纷加入经商大潮,一时间,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成了备受青睐的职业,多彩的世界诱惑着每一个人。 是年6月的一天,翟志海和其他5个在电大、自考学习中结识的朋友坐在一个小酒馆里。当地产的“泥坑酒”烧灼着他们几个年轻人的心,激荡着他们的热血。酒酣耳热之际,他们心潮澎湃,热血滚滚,畅谈大趋势。他们谈论着一个话题:学了好几年经济类专业,却在现实工作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学到的知识将来真的有用吗?有了学历,就一定能在方兴未艾的国家经济建设中展示才华吗?面对眼前依然如故的境遇,心中又产生了新想法:有了知识在这里派不上用场还不如到社会上闯一闯……但在“铁饭碗”和“泥饭碗”之间,他们还在犹豫,还在慎重选择。经过一番争论后,他们选择了“停薪留职”,先靠自己的努力,干一番事业,有了一定的积累再接着学习深造。最终商定每人出资200元(相当于当时两个月的工资),启动资金一共1200元。6个人在阳光的炙烤中分头进行考察论证,选择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做?苦于没有经费办理营业执照,最后决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从卖汽水开始做起。先通过卖汽水筹集资金,有一定积累后再开饭店。随后他们6人举拳宣誓:“为了振兴祖国经济,我们要奋斗终身!”那时翟志海26岁,踌躇满志,热血沸腾,把创业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希望凭借自己的奋斗,为振兴国家经济出一份力,实现自身价值。为了避免风险,稳步实施,他们商定先推举两人停薪留职,翟志海成为其中之一。卖汽水也需要营业执照,而他们的集资连办执照的费用都不够。他们经过考察,看上了一个不用执照的地方——石家庄火车站临时售票处。 1988年7月1日,是翟志海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一早起来天就阴阴地异常闷热,翟志海的心却极不平静。这一天,他到厂里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这就是翟志海下海创业的起点。这天他们用启动资金买了两辆三轮车,装了几箱汽水,怀一腔豪情,开始到火车站临时售票处卖汽水。岂料天有不测风云,三轮车刚停到地方,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们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淋了个透。出师不利,第一天一瓶汽水也没卖出去。第二天,由于车站派出所开始整顿站前市场秩序,他们的两辆三轮车都被查扣,还被处罚了200元。 初次“下海”便呛水,“雪拥蓝关马不前”。值勤民警看到他们几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感到有些奇怪,便和他们随意聊了起来。借机翟志海谈了成就一番事业的想法,言必谈报国,行正气凛然,拳拳之心感动民警,赫赫之志苍天可鉴。一来二去,他们和派出所的民警成了朋友。派出所为他们准备了营业执照,由他们几个承包临时售票处经营地段。翟志海当时得知这一消息后真是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么快便有了正式的营业执照。拿到执照立即操办搭蓬设摊事宜,两天后“为民商店”的招牌挂了出来,汽水、西瓜一起经营,可谓生意红火,每天可销售汽水300多箱。这时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了。 他们几个人每天守摊经营十几个小时,有时感觉到很疲惫,但看到经营的数量、收入,深感还是值得的。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在回味喜悦的同时也深感他们的眼光没有错,临时售票处真是个黄金地段。每天收摊他们议论着、盘算着怎样扩大经营、增加品种、提高收入,快速积累开饭店的资本。 好事多磨,好景不长。一个多月后,石家庄火车站站前广场脏乱差的情况在《人民日报》上曝光,市里决定对车站广场进行综合治理,他们的摊位也被迫取缔。风筝刚刚上蓝天,奈何突然又断线,“为民商店”夭折,创业雄心受挫。后来,他们试着卖过苹果,甚至专门到北京联系经营彩电,但事与愿违,步步维艰,失败接踵而至,不是赚不了钱,就是干不成事。那时他们真的感受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相对于社会这个大课堂来说太微不足道了。资金不足,经验缺乏,挫折频频,亏本接着亏本,一连串的打击,几个人开始动摇,团队发生了分化。同伴不愿再停薪留职,其他朋友也在寻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后来与翟志海一块停薪留职的朋友又回单位上班了,其他4个人也提出要过安稳日子,不想再这样折腾下去了。满怀激情的创业伙伴就这样无果而散,这时需要翟志海做出他自己的选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充分领略过这句歌词意味的翟志海在进与退中犹豫着。怎么办?在现实面前,是退缩还是一搏?此时翟志海想了很多,也预测了很多。在深思的过程中,他想到了自己的宣誓,想到了自己的志向。在进退两难之际,是他那庄严的宣誓激励了他,是他先前的意志磨砺帮助了他。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庄严举起右手进行了宣誓,不能遇到困难就不算数了,那还称得上是一个有志向的男子汉吗?想到这里,翟志海心里却像怀揣了一团火,一团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他看到了复苏的春天,看到了硕果累累的秋季。他决心从头再来! 初心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后来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从永安路信用社申办了2万元贷款,还清了当初另外5名合伙创业人共同筹集的启动资金,开始了独自创业。1989年春节前,翟志海在石家庄市振头炮市摆炮仗摊,委托弟弟翟志义在建华大街炮市摆炮仗摊。不料几天后建华大街炮市发生爆炸,激烈的炮仗声连成一片,人们四处奔跑、躲避。爆炸声停止后,翟志义木然地在呛鼻的硝烟和纷落的纸屑中走向自己的炮仗摊。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简直就是奇迹,炮市炸到他的摊位前戛然而止了。翟志义向翟志海描述完当时惊心动魄的经过后,翟志海尽管不相信迷信,但他总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他想或许是天意怜惜有志者。

半个月的炮市下来,翟志海只赚了700多元钱。尽管不多,但想起那个好的预兆,他还是有些兴奋不已。大年三十那天卖完最后一挂鞭,他想请几个朋友吃饭。走进一家饭店,服务员显然对他身上脏乎乎的衣服感到不屑,直言店里的菜最低也得15元,要吃得掂量一下。翟志海受刺激了,心说15块钱怎么了,我身上7张四人头还不够吗?但拿起菜单来翟志海还是放下了,他觉得犯不着为了服务员的一句话就把自己在寒风中赚来的钱化为排泄物,多攒下点钱还有更大的事要做。 1989年春节后,经过考察论证,几经商谈,翟志海在石家庄火车站西南侧财贸服务楼租用了一个柜台,从经营香烟、汽水、大碗茶、西瓜开始,后来增加了啤酒、凉菜、包子、快餐等。翟志海经营服务柜台,以“热情服务”为宗旨,以“薄利经营”为目的,不时让利销售,整个经营利润不高。但翟志海却精心管理、用心经营着自己租用的地盘。 服务楼为了节约运营成本,晚上停业后都要停水、停电、停暖,大门关闭。为了看护自己经营的柜台,翟志海每天晚上都是从窗户进入,在柜台旁边水泥地板上铺上两个纸箱当床睡觉。夏天闷热难耐、蚊虫叮咬,冬天脸盆里每晚都结下一层冰,但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每天晚上躺在潮湿冰冷的地板上时,总是思绪万千,有时流下男子汉伤心的泪水,他经常自问这就是自己追求的生活吗?这就是自己未来的事业吗?曾几次想放弃,但一次次又被自己信念所战胜。他总是这样想:创业就得吃苦,创业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不吃苦中苦哪来甜中甜?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期盼会有出头之日,他坚信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回忆起独自拼搏的这段历程,翟志海总是非常坦然地讲:在这个独行独往的岁月,是志向、信念支撑着他。所谓志,是指一个人情愿为之奉献一生的东西,是属于心灵、属于精神的,与能力无关。为志向而奋斗,即使考虑到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克服的阻力,今天仍然会去做,会满腔激情地去做。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的匹夫就是有独立人格的志士,三军之中可以取元帅首级,一个匹夫心中的志,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夺走的。有这种独立人格的志士,就是伟大的人。这样的人,不是能力有多大,而是志向、信仰笃定。翟志海就是这样一位将志向和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
■ 翟志海筑梦足迹
先有苦,后有甜,翟志海即将迎来他的第一个“根据地”......(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翟志海个人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