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稼人》
作者:祝凤芹 诵读:红妮
焦阳下,知了刺耳的嘶鸣。
热浪像是掀开的锅盖,把太阳灼成了火球,爆晒在上空。
狗伸长了舌头,趴在树荫下喘着粗气。
风也不知去了哪里,没有给这棵树留下一丝柔情蜜意,让它赤裸裸的定格在那里一动不动。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扛着锄头去铲她那玉米地里的草棵子。
儿子去打工,媳妇去城里随孩子陪读。
虽然现在日子再不像从前那么苦,她这么大年纪还是闲不住 ,见不得地里长草,更舍不得放弃曾经养家糊口的命根子被荒芜。
那年头,粮食短缺,不等庄稼成熟,就提前弄家来充饥。“那时候的一粒饭等于现在的一个馒头那么金贵”,她说。
她从小跟父母种田,一碗饭一粒米来之不易的苦日子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
风吹日晒的岁月里。一把锄头一张镰,一辆车子一根绳,肩拉背扛的辛苦。
天旱,没条件灌溉,庄稼像是在火辣辣的土地上,蔫头耷脑地挣扎。
她不顾天热,怜香惜玉般。提起水桶和扁担就去不远的河里,一担一担的挑,一颗苗一棵苗的挨个浇水。然后还不放心的再用松土蒙住苗头,来躲避太阳直接暴晒,伤及到这些嫩绿的小生命。 秋天雨水多,她怕庄稼苗被淹,再用桶一担一担往外挑。
想想那时候农民的日子她总会唉声叹气的说:“没想到能活到现在,没想到能吃上净面的白馍馍。”
现在好了,收割播种一切机械化操作。自流灌溉,旱涝保收。庄稼人种庄稼再不用为旱涝牵肠挂肚,再不用为风吹日晒,一身泥巴一身汗的肩拉背扛,再不用为抢收抢种辛苦劳作犯愁了。
从前养家糊口度日的土地,现在成了娱乐休闲的一道风景。
电钮一按就灌溉。
一个电话就有人把丰收的粮食送到家。
儿子在外可以安心做事。
儿媳妇有时间陪孩子在重点学校读书。
老人在家守着她钟爱的田地倒也心舒体健。
如今她凭着种地经验,种些蔬菜,吃个新鲜,种些瓜果讨孩子欢欣。
这不, 昨天儿媳妇打电话来,说孩子要吃奶奶种的玉米和毛豆角。
孙子是她的命根子! 她这一高兴不顾中午天气炎热,慌忙着去地里选些饱满肥壮的毛豆角和嫩玉米,准备给孙子她们娘俩摘家来,等他们来了下锅煮了吃。
她想着,高兴的仿佛已经看到了孙子那张小嘴,嚼出粒粒香甜的玉米,扬着笑脸说:“真香。”
孙子喜欢到乡下来。每到周末或假期都会缠着妈妈,要跟奶奶学种地。
孙子今年 8岁,他小小年纪有着一份对家乡的眷念。他喜欢地里的蛐蛐儿和蚂蚱,喜欢夜里一块跑着玩的小伙伴。
每次回老家他就会很开心的帮奶奶捉菜叶上的小虫子,看奶奶摆弄庄稼的那双大手,更喜欢听奶奶讲种庄稼的故事,收庄稼的开心事。
他拿起锄头跟奶奶除草,挎着小篮子帮奶奶摘豆角,刨花生。
他像个大人似的,学着奶奶的样子摸摸东看看西,在奶奶种的农田里转悠着迟迟不肯离开。
闷热的天空涨起了乌云。风开来了她的风车,送来秋日醉人的清爽,它一路的歌声,引起树叶哗哗鼓掌。
这时,农家的院里飘出阵阵的香味。
这是乡村独有的风味!
还有奶奶和孙子开心的笑声......
🎤主播简介:红妮,原名刘焱,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至今,喜爱文字、诵读,愿意用自己的声音唤醒人生意义、生命的美好,做好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作者简介:祝凤芹,网名晒晒心情,笔名克羽。范县张庄镇范堂村,县作家协会会员,县诗词协会会员。曾做过记者,教师。喜欢音乐,舞蹈,书法,旅游,文学创作。部分作品散见于,《濮阳早报》,《涛声杂志》,《汉诗世界》,《竹韵琴音》,《心悦文摘》,《天涯明月》,《中州作家文刊》《双槐文学》,《范水诗宛》,《河南现代诗歌总社》等平台,杂志发表有,诗歌,散文,小小说等。座右铭:为爱传递真情,从努力中寻找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