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和远方其实都是人们梦中的蓝图,眼前的俗事和琐碎充斥了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个角落。心无闲暇看什么都是烟火气,毫无半点唯美和惬意,更不要说美到极致的诗意。世俗的生活久了,远方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的美丽借口,远方的风景更是人们赋予它的一种寄托和牵强的理由了。风景就成了人们自我慰藉的最好也是最后的向往。

风景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处不美,这就要看各自的心情和寄望了,樵夫在斧声里是看不到山野之美的,渔夫在网影里是看不到江河之美的,脚夫在跋涉中是看不到旅途之美的,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因生活而必须日复一日地艰辛劳作,生活的重负无暇让他们品味艰辛以外而客观存在的风景,因为他们的风景就是劳作。

江流东去,山峦巍峨,溪流淙淙,山道弯弯,风景无时不在,壮观的妩媚的,秀丽的妖娆的,总在我们眼前环绕,乐山者乐水者,有仁者有智者,都是感念周遭的施舍与馈赠,感怀自然的慷慨与大度,最终还是显露了内心的本质和 与生俱来的天性,爱美懂美发现美,更会善待和呵护美,不会因为自己的境遇地位而泯灭或失去。

看得见风景的人 心里总是有善念和仁意的,总是在即便是困苦的时刻也是与周遭互动,时刻响应那种美的传递,生怕因为自己的渺小或粗狂而冷落了那些风景的初衷和原蕴,总是把对风景的欣赏和崇拜加以讴歌和赞美,把它作为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因此也带动了他对生活的乐观和热情,对人生的积极和进取。

其实,最美的风景是看不见的,是根植于心灵深处,让生活永远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氛围里延续,即便是艰难困苦时候也不放弃对美好风景的追随。瞿秋白同志在就义临刑时还指着一块青草地说“此处很好”而慨然赴死,与风景一道永生,风景因他而壮美,他因风景而永恒就是实例。

寻常风景是永远都存在的,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双多情的眼睛,你的世界里就无处没风景,“子在川上曰”在你眼里也会是“滚滚长江东逝水”,“子陵独钓”也可以是伟人言下的“观鱼胜过富春江”,这就是风景的哲理和魅力,更是风景的原蕴和含义。

以上配图来自秦鹤晨摄影作品

作者介绍:秦鹤晨,原名陈核庆,雄性,汉人,鄂籍,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生人,受过11年教育,供职于大型央企下属单位做管理工作,服务离退休职工。平生热衷文学、摄影和旅行,文字创作已历三十余年,积累诗歌数百首、散文随笔言论游记近百篇,摄影图片近二十万幅,偶有诗歌、散文、随笔、言论和图片散见报章,现为省旅游摄影协会和市人像摄影协会会员,摄影以风光、花卉静物为主。对于诗歌和摄影,我是以诗意的眼光看风光,通过镜头表达诗心,在花瓣上寻找人的笑脸,在人脸上刻画花的容颜。我坚持:相机是我的第二支笔,镜头是我的第三只眼,诗歌、散文和游记就是图片的文字版!我秉承:只要心里有春天,眼前处处是花开!

投稿请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