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故乡行(散文)
文/王毓梅
从河南回来已有半月有余,但在故乡的点点滴滴却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令我难忘。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但老伴是河南的,所以我自然而然就成了河南媳妇。由于老伴、娘家、工作都在山西,所以我们回老家的次数并不多。记得我上次回去还是1993年,那是给公爹过三周年时回去的。光阴似箭,一晃二十七年过去了。这次回去同样是过三周年,是给老伴的大哥过的。
八月三十日,是故乡行的第一天,我们早上从阳泉出发,乘坐高铁,下午便顺利到家,基本没有劳顿之苦,这和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还记得曾经我回时还得长途跋涉,怎么也得历时两天,如今快捷的多了。再说回到家乡,变化真大啊。还记得1974年我第一次回县城时,看到的只是一个小镇,路上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街道狭窄,行人拥挤,汽车少见,大多是人力三轮车。现在一下车看到的是另一幡景象,如今变得特别开阔、美丽。马路扩宽到八车道,两边高楼林立,完全就是一派中等城市的市容市貌。
再听老伴兄弟介绍,柘城县近十年来旧城改造,扩大了近十倍,经济也在高速发展,未来还会变的更好。我们的住宿被安排在柘城椒乡奥海酒店,紧临旧北湖,这是柘城新建成的湿地公园,也是旧城改造的又一大亮点,原来的旧北湖无人管理,又脏又乱,湖中芦苇丛生,湖水混浊。现在这里有水有魚,有花有草,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我们在这里居住的心旷神怡。早上起来开窗,雾气蒙蒙,波光粼粼,看到湖边有人打太极拳,有人散步,太阳出来,雾气渐渐散去,湖面出现零星小船和游人。晚上的夜景也很迷人: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格外璀璨亮丽,湿地公园上跳广场舞的男男女女,动作协调整齐,热闹非凡。出来散步的人,一边欣赏灯光秀,一边听着美妙的乐曲,再加上路边的车辆穿梭,好一派不夜城的景色。故乡的变化真大呀,如果不是有人领路,我是真的哪里都认不出来了。
这次回去走亲访友是必要行程。目前老家中还有三位亲人,一个是三姐八十九岁,四姐八十三岁,小弟七十一岁。这是我们在外地的最大牵挂,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他们。由于特殊原因我们首先去看望了四姐。她前几个月,不慎腿部受伤骨折,住院治疗一段后,目前已回家休养。四姐见了我们格外高兴,有说有笑,忘记了伤痛,还说,听说你们回家了,昨晚一夜没睡好觉`。随后讲了他的几个孩子都很孝顺,轮流陪侍,精心照料,让我们感到高兴放心。第二天又去了三姐家。她年近九旬,见了我们热泪盈眶,拉着我的手说,"真想你们,以后要多回家看看"。见到多年不见的亲人,我们也倍感亲切,都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见面也愈发显得珍贵了。
回去后的每一天都受到家乡人的热情款待,每天都有人来看望,特别是四弟夫妇自始自终全程陪伴。中午晚上大多在饭店就餐,还品尝了许多当地特色小吃。我们在饭桌上举杯共饮,欢声笑语,酣畅淋漓,大家对我这个外地媳妇,照顾有加,热情似火,一个接一个的敬酒,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几天的接触,深深感到家乡人的朴实,真诚,热情,情深义重。每天都在快乐愉悦中度过,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这次回家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参加老伴大哥的三周年祭奠活动。关于大哥的故事,平时老伴常给我提起,在他有生之年,为这个家付出很多,贡献很大,既要照顾父母,又要供几个弟弟上学。当时大哥一个人在部队工作,其余全家人都在农村。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全家维持生活都十分艰难,上学读书更是难上加难。就是在这种困境中,老二老三先后考上大学,这不仅为自己争了气,也为全家争了光。附近前后村庄的老乡们,对此一方面表示祝贺,另一方面羡慕并夸奖道,这个家庭真厉害,一下培养出了2个大学生。这在当地是少有的,每当公爹向村里人夸耀时,大哥高兴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说实在的,当时没有家庭的影响,没有大哥的支持培养,老伴和二哥是进不了大学门的,以后的前程也难以预料。所以我们永远铭记大哥的恩情,每当想起他老人家,我们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人常说,长兄如父,我深有感触。
河南农村办三周年被看成是一项重大的祭奠活动,全家及社会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视。这一天在大哥的坟前,盖起了四合院(纸的)堂屋摆上大哥的遗像及各种供品,两旁有房子,沙发,大床,电脑,电视机,摇钱树,聚宝盆,还有麻浆,扑克和手机等等。总之人间的各种现代化设备及家俱应有尽有。特别是在四合院的门前还停了一辆银白色小骄车,做工精致逼真,车牌号还是是天堂号。在总管的指挥下,一批又一批的祭拜者,先后进入四合院,向遗像跪拜磕头,同时门外鞭炮齐呜,锁呐使劲奏响哀乐,祭拜活动进入高潮。当天的活动我们自始自终都参加了,总的感觉是既热烈又隆重,在总管熟练的指挥下,办的很圆满,参加的人很多,待客二十余桌,大家满意而归。在鞭炮、音乐想起的那一刻,我们又想起了大哥的音容笑貌,怀着深深的思念,祝愿大哥在地下一路安好。
重要的事情办完,返程前我们还顺便游了几个名胜景点。首先去了离柘城县最近的一个景点,就是鹿邑市"老子故乡"。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广场中老子高大的雕像。进了园门深处,有老子庙和老子母亲的居住处。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他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有深刻影响,也被列入世界文明宝藏。来此一游是很有意义的。接着又去了安徴亳州市,参观了曹操地下运兵通道,此通道又长又窄低矮潮湿,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可见古代打仗用心良苦。后来又去了开封几个景点。先去清明上河园,园子很大,有湖水石桥,游轮,有赛马场,有杂技表演。还有许多风味小吃。我们正赶上表演岳飞枪挑小梁王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很惊险也很精彩。
我们还去了天波杨府,一进门就看见两旁站着孟良焦赞两位将军的高大塑像,进了大厅,正面是杨老令公和余太君,两旁摆放着杨家七郎八虎的画像排位。一家忠烈,让人肃然起敬。另一个大厅是出征时点将的场景,庄严肃穆,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杨家挂帅领兵出征浩浩荡荡的场景,最后去了又去了龙庭和相国寺,虽然有些疲惫,但很惬意。
这次故乡行安排的很充实,过的很愉悦,家乡的人难忘,情难忘,有生之年,我应该还会回去的。
个人简介:王毓梅 女,汉族,出生于1949年,籍贯山西省平遥县。自幼爱好文学写作,是读书会会员,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于2018年,2019年先后在《阳泉日报》发表过《大姐》,《难忘师恩》,《阳光灿烂照党旗》,《颂中华》,《那年收秋》等文章。在《老年大学》刊物上裁登过"阳光灿烂照党旗”、"庆七一颂党恩″。在《阳泉政工探索》上刊登过"清明时节思故人″、″难忘师恩″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