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路
原创 王亚平 邵阳
文字的舞台
(纪实长篇小说连载之73)

【73】
话又回到安江雪峰山会战这边。
棺材拉来了,却发现黄河还活得好好的。
既然是这样,拉棺材的车也没有必要再往前走了,三台车组成车队往回返。
车到榆树湾,三台车停下来吃饭。
吃饭的时候,小马和老刘像风卷残云一样,连菜带饭直接就往喉咙里倒。顷刻间他们的面前就堆起了三、四个瓦饭钵。
连全分指有“大胃王”之称的黄河都看呆了。
放下碗,老刘说:“你这副棺材从那儿弄的?怎么是白木的,连漆也没刷。”
那个司机埋头吃饭,含混地说:“反正不是买的。”
小马说:“未必是老百姓送的?”
司机说:“你想得美,有那好事。”
小马说:“哪那儿来的,未必是我们自己做的?”
司机说:“可不是怎么地,就是我们自己做的。”
老刘说:“不会吧,我们铁路上还有这样的人才?”
黄河说:“他肯定是把他爸爸的棺材拉来了!”
司机被噎得翻了翻白眼,想发火又不敢,说:“我草——嗨,信不信由你。”
司机说的没错。
铁路大会战的序幕刚拉开不久的一天,后勤部的一个副部长忽然被指挥长黎瑛一个电话叫了去。
黎瑛劈头就对紧急赶来的副部长说,老袁,你马上给我找二十个懂木工的人,手艺要好一点的。就现在找!
袁副部长请示具体的任务。
黎瑛说:“做棺材。”
老袁愣了一下,结结巴巴地说:“您是说,做、做棺材?真做?”
“可不是真做!”黎瑛加重了语气:“咱们有24万人哪,就算不跟石头炸药打交道,也免不了有个阴差阳错、三长两短的。何况咱们天天都在刀刃上过日子!这个事我早几天就跟老朱说过。怎么,他以为我是说着玩儿的?”
袁副部长说,朱副指挥长是跟我论过这件事。但他也有句话,抽这么多人,等于新组建一个施工单位。这么多人吃哪儿住哪儿,还有,经费问题怎么解决,这事必须得您老人家亲自点头才办得成。
黎瑛大为不满地瞪大了眼睛:“我老人家早就点头了。唉,你们这些人,能办成什么事!你现在就跟军务组的人下去,他们抽人,你们提供保障。”
黎瑛又做出具体的指示:找一座隐蔽一点的大山,买一批大一点的木头。材质还要好一点的,人家把命都送给国家了,咱不能用劣质木材去对付。还有,对外要保密,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要有人问,就说是——家具厂。
老袁立刻着手落实指挥长交办的事情。他到食堂揣了两个冷馒头就跟着军务组的组长下基层去了。

果然,第一口棺材刚刚做出来,刷的油漆还没有干,就碰上一个县指发生了死人的重大事故。
那司机说,后来,他们做了好多,但也很难得有存货。就是这个白木的东西,也是昨天连夜赶出来的。
小马拿筷子敲着菜碟提醒那司机,你把情况弄错了,这位老兄还在我边上坐起呢。还不快打电话给后勤部报告一下,免得回去吓倒一坪人。别个还以为他诈尸了。
在大家的冷眼逼视下,拉棺材的司机翻着白眼不情愿地站起身来,跑到邮电所去打电话。
一支烟的功夫,那司机又愁眉苦脸地回来了,说:“唉,撞了鬼了,这两天的日子真的不好,你要翻黄历肯定是大凶。我拉的这口棺材硬是要装人。刚才指挥部要我把棺材拉到巩坪去,昨天下午他们那里被哑炮炸死了八个人。”
听司机这么一说,所有的人都放下了筷子。
“八个人!”这是前所未有的数字。有的县指自大上马以来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牺牲的总人数都还没这么多。
“这怎么可能呢,一次就死了这么多人。”马建忠哭丧着脸,自言自语地说。
“电话那头的声音一点都听不清,好像是在隧洞里,哑炮引起了隧洞里面塌方。”那司机说。
“你莫又听错了吧?我发现你的耳朵有问题。”小马说。
“就是,你小子心坏得很,一天到晚就盼着这里死人那里死人。哪天我要先把你搞死!”黄河愤怒地说。
这一次那个倒霉司机没弄错。
巩坪一个隧道工地由于哑炮引起的塌方,一次就牺牲了八个铁建民兵。
又是哑炮!这一次在隧洞的上导洞里放炮,负责安全的人没有经验,把山洞里爆炸的回声当成了实响,而漏掉了致命的那一个哑炮。
他误认为所有的炮全部炸掉了,在硝烟排净之后,他举起了手里那面通往地狱的绿旗。
不可思议的是,爆炸发生在解除警报两个小时以后。
据后来的事故分析,哑炮是最里面的一炮。由于在最里面,用的导火索肯定也是最长的。在外面的炮爆炸以后,崩起的石头压住了导火索,而且是折过去压住的。
按理说,充满了硝药的导火索是很难折断的,即使是被岩石压折的导火索,燃烧的火焰也是可以通过的。
问题是,偏偏这段导火索中间空了一段,而这一段恰巧又被折了过去。但燃烧的火焰被阻断在这里的时候形成的火捻,在极其缓慢地燃烧着。当清理渣石移去了压在导火索上面的那块大石头的时候,火焰通路被接通了,引起了哑炮的爆炸。
这一起重大的伤亡事故实际上是一起由于不合格的伪劣产品引发的。
八个人中有六个人是爆炸飞起的石头击中死亡的,还有两个人没有被击中,却被爆炸引起的洞内塌方的石头砸死的。
因为从伤口的部位和伤口的形状很容易分析出死者的致命原因。
八个稀里糊涂地死掉的铁建民兵死不瞑目。
八个冤魂和众多受伤的民兵永远都不能原谅制造劣质产品的工厂和生产者。劣质产品是文革期间生产的。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愚昧就要吃亏,落后就要挨打。”
九年以后,在我国与一个邻国因边界纠纷引发的一场局部战争中,有一次打得很激烈的战斗。
当我军战士被敌方几个火力点的交叉火力压制在一个山沟里动弹不得的时候,我军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火箭筒手冒死突然站起来,瞄准敌人的主火力点就开了火。但他却没有听到预期的火箭发射的轰响声。
就在他惊愕的一瞬间,几发罪恶的子弹同时击中了他。

小战士仰面倒了下去,他睁大的眼睛不解地凝视着蓝色的天空,至死都没有想到自己肩上扛的是一枚文革期间生产的打不响的火箭弹!
由于产品的严重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我们数名年轻的战士血染异国的土地。
路过巩坪的时候,那个工地的指挥部正在紧张地处理事故,做善后工作,气氛相当悲哀和沉重。
老刘和黄河的两台车都不愿意停留,加之车有故障,就直接往芷江赶了。
那个总也碰不上好运气的倒霉司机一个人拉着那口棺材,骂骂咧咧地去了这个县的指挥部。
(未完待续)

(本文采用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