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海琳)9月21日上午,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洛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闻发布会。洛阳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红伟对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作了通报。


洛阳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红伟
李红伟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注重规则引领,着力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
全市法院普遍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将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作为全局性工作主线和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突破口,根据洛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关于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为洛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的办法》等文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紧盯“执行合同”指标提升,建立优化诉讼服务、审判全流程动态监管、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等多项制度规范,努力缩短纠纷解决时间、节约解纷成本、确保司法质量。紧盯“办理破产”指标提升,不断优化破产启动程序、降低破产程序成本、推动执转破衔接,最大限度发挥制度功能优势,努力提高破产债权回收率。紧盯商事主体权益保护,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和法治保障,为中小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二、坚持提质增效,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是优化诉讼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高质量打造诉讼服务大厅和互联网诉讼服务中心两个服务载体,充分运用诉讼服务网、“洛阳微法院”和“12368”服务热线三个在线平台,推动立案、缴费、提交材料、庭审、联系法官等全部诉讼流程一网通办,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的诉讼服务。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均开辟商事纠纷绿色通道,实现立案、审理、执行一体衔接,全方位压缩诉讼用时。
二是加强全流程管理,推动商事纠纷高效率、低成本解决。严格审限管理,建立审限监测预警机制,从严限制延长和扣除审限,推动案件快速流转。建立商事案件“绿标签”制度,做到当天立案、当天流转,基层法院一审审理平均用时仅57天。全面推行诉前鉴定,在登记立案同时启动评估、鉴定事项,商事案件平均鉴定用时缩短至15个工作日。持续攻坚解决执行难,推动成立全市切实解决执行难部门协作联动机制领导小组等。
三是严格把控审判质量,增强司法裁判的可预期性。注重加强履职指引,修订完善《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权责清单》,妥善处理审判权与审判监督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做到用权有据、用权有责。发挥院庭长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的引领示范作用,严格落实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做到有序放权与有效监督相统一,确保法律统一正确适用。
三、强化破产审判,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
加快破产案件办理进度。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37件,审判用时比省定时间大幅缩减。充分释放破产制度效益。统筹运用重整、清算制度功能,对仍可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运用和解和重整方式进行救治,促进企业实现再生;对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通过破产清算化解过剩产能,省定僵尸企业全部按期出清。紧盯破产回收率等关键指标,积极推动建立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探索资产预重整、出售式重整等方式,破产案件债权清偿率达到49.56%,最大限度保护了债权人合法权益。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建立企业破产援助基金池,首笔20万基金已经落地。在全省率先建立破产资金监管银行名册制度,确认洛阳农商银行等六家银行进入名册,全面保障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产权保护,全面保障各类商事主体合法权益
一是树牢谦抑审慎司法理念。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健全涉产权冤错案件防范和纠错机制,严厉打击“套路贷”、非法放贷、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二是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三合一”审判机制专业化、集约化优势,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制裁力度,对于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依法提高赔偿标准,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三是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利保护。严格落实公司法、证券法优先保护特殊市场主体的立法精神,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利润分配权等合法权益。主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妥善处理因疫情防控产生的合同履行、医疗纠纷、产品质量、劳动争议等各类民商事案件,着力用好诉讼费缓减免等多种司法措施,助力民营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五、深化司法改革,持续激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活力
深化审判工作机制改革,广泛设立速裁团队,综合运用要素式审判、类案文书模板、智能语音转换等方式从简从快办理案件,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成效明显。深化执行工作机制改革,全面推行“速调+速裁+速执”工作模式,调解员、速裁法官、执行员共同开展辨法析理,实现诉调对接、裁执衔接、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按照资源集约化、管理扁平化原则,对内设部门进行职能整合,构建了高效化速裁团队、专业化审判部门、综合化保障机构相互支撑的工作格局。
六、加强法治宣传,合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以“法律六进”为主体的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及微博、微信、官网等平台,多角度报道典型案例和审判经验,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组织法官广泛走访企业、举办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引导企业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坚持面对面互动交流,先后召开建筑业座谈会、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及时掌握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