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康复路 夫妻携爱行
在界首市,提起刘东亮、杨淑君夫妇,可能人们并不熟悉,但提起他的父亲刘保安,大部分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刘保安这位农艺师是新时代农民的贴心人。在界首市西城街道新阳社区,大家也会竖起大拇指,称刘保安的儿媳妇—杨淑君,是一位孝顺的儿媳、贤惠的妻子、善良的母亲。
事情从2017年说起,当时高级农艺师刘保安已退休多年,而当时的界首农村,由于惠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土地流转正值深水期,农艺知识相对缺乏,刘保安就首当指导土地流转大户的人选了。他不负众望,骑着一辆电瓶车,拖着常年有病的身体,风里来雨里去,跑过沙南跑沙北,及时帮这些种养殖大户所经营的植物、动物甚至水产,进行把脉问诊,并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为他们一次次挽回经济损失,不但受到人们的普遍敬重,也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当多家媒体争先报道他的事迹之后,他反而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就跑的更勤了,也正因此,他的病更严重了,到了2018年初,他终于倒下了,经检查已到癌症晚期。当时的儿媳杨淑君为了不影响丈夫刘东亮上班工作,不但承揽了照顾老人的全部重担和家务,而且任劳任怨、无微不至。这一照顾就是二百八十多个日夜,丈夫刘东亮虽然已高血压多年,但看到妻子这么辛苦,于心不忍,有时总是在夜间强行让妻子回家休息,自己陪伴老人不多的暗夜。亲戚邻居看到逐渐消瘦的杨淑君,无不称赞,说女儿老婆也顶多这么贴心了,真是刘保安上辈子修来的福,娶了这么一个好儿媳。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8年的冬天说来就来。长夜漫漫,刘保安还是在亲人的哀嚎声中走了。后事刚刚料理完毕,阴霾又重新笼罩了这个家庭。刘东亮突发脑溢血,四肢瘫痪,这让原本憔悴不堪的杨淑君家,更是雪上加霜 。坚强而又善良的杨淑君顾不得悲天悯人,在两个女儿的嚎啕大哭声中,陪着丈夫乘120来到界首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整整两天半,杨淑君不但没有合眼,粒米未进,困、饿、乏时,靠着坚强的毅力,硬生生挺了过来,丈夫刘东亮苏醒了过来,顾不得休息的杨淑君,喜极而泣,但医生却告诉她要抓紧时间转院,情况不容乐观。刚刚心底升起一丝暖意的杨淑君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空调开足的病房里,让她感到了彻骨地寒冷。但她没有顾及这些,毅然快速的办理转院手续,连夜用120车转往安徽省人民医院。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些人替您负重前行。刘东亮家里,杨淑君的故事就印证了这一点。在省立医院,刘东亮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完全丧失生活能力,杨淑君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为刘东亮用吸管喂流食,还要每天擦洗身子,做按摩。日复一日,有时累得实在不行,她便躲在无人的角落暗自落泪,抱怨老天不公。有时邻床的陪护,甚至医生护士看到日渐憔悴得杨淑君,劝她换一个人来陪护,她摇了摇头,别人来,她不放心,大女儿有自己的家庭,二女儿正在上学,一个都耽误不得,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段感情,就应该不离不弃,为何要去麻烦别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痕月常圆。杨淑君在医院里,坐在刘东亮的病床旁,双手抚摸着刘东亮的手,看着瘦得不到一百斤的这个男人,很难想象哪个高大威猛,足足一百八十斤刘东亮,如今皮包骨头,尽管自己想尽办法让刘东亮多吃点,情况还是不妙。时而清醒的刘东亮,看着这个相濡以沫的妻子,再想想正在读大学的女儿,自己不但不能尽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反而拖累他们,真想一死了之,而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咬着牙绝食。每当此时妻子杨淑君总是安慰他:医生说了,你已逐渐好转,要有信心有斗志,我们的女儿马上大学就要毕业了,参加工作后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刘东亮每每听到妻子如此开导自己,眼泪都会无声的滑落。他太爱妻子太爱这个家,怎能不知道妻子杨淑君的良苦用心呢?”
有爱的地方,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开出鲜艳的花儿。由于杨淑君不抛弃、不放弃,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精心照顾,刘东亮各项体征明显好转,人也不再昏迷,省立医院的主治医生,考虑到他家的情况,为减少开支,建议转回老家界首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并坚信夫妻二人坚持下去,奇迹就在眼前。医生的建议和鼓励得到杨淑君夫妇的一致认可,随后就回到了老家的界首市人民医院,在界首市人民医院,杨淑君一如既往的继续坚持,每天为丈夫刘东亮喂食、擦洗身子、按摩,次数越来越频,时间越来越长,并看着丈夫又逐渐增加的体重,不时和话语含糊不清的丈夫谈心逗乐。一晃四个多月过去,他们也出院了,这时的刘东亮,虽然还没有能力独自走动,但体重已恢复正常。回到家之后,不像在医院里设施齐全,照顾方便,但为了不影响女儿,方便丈夫每天上下床,杨淑君在刘东亮的卧室里装了一部小型吊机,(这时,她已搬不动刘东亮)。每当晨曦微露或夕阳西下,一位穿着长裙的中年妇女推着一位50岁左右的男人总会准时出现在界首市西城街道新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的康复器材旁。这对夫妇就是刘东亮杨淑君夫妇。每天,杨淑君把丈夫推到器材旁,总是不停的鼓励丈夫,让他坚持再坚持。刘东亮也真的在别人的鼓励目光中坚持再坚持。目前他双手支撑体育器材,已能多次站起蹲下,哪怕自己一身臭汗,当听到周围的掌声,他还要坚持再坚持,只为回到幸福的从前。
“他是我的丈夫,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每当有人夸杨淑君时他总是这样讲,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不要说他东拼西凑借几十万元为丈夫治病,不离不弃为丈夫付出,又有多少人认为白白付出是应该的呢?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也真诚祝愿命运多舛的杨淑君刘东亮夫妇,携手爱一定能从这慢慢地康复路上走进美好的明天。(朱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