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59)》
(张涵 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59.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寒门子女更需发奋
傍晚,我一边在家看书,一边等着小哥回来。我要跟他好好谈谈,谈谈他的高考问题。
眼睛一直肿痛,外面又阴天,窗外那棵父亲早年亲手栽下而现在已经长出房顶一半的大树完全挡住了本就不多的自然光亮,让我看书特别吃力。但母亲超常节俭,所以我不能轻易开灯。
忍到晚饭,近乎全黑,想想我开灯看书的诸多理由,我壮着胆子走到桌前,打开了吊在屋子中央房梁上的那盏二十五瓦的白炽灯。
突然,房门“砰”地一声被人撞开。母亲一脸愠怒破门而入,“咚咚咚”地冲进来,“啪”的一声拉灭电灯,又“咚咚咚”地冲了出去,“哐”地一声把门甩上。
母亲只有一米四四,但一遇钱和其它经济问题,总能在瞬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她那么突然地闯进来,又那么迅猛地走出去,以至整个过程用时超短,让我感觉恍惚失真,怀疑是自己心急火旺产生的幻觉。

半晌之后,我醒过闷来:是母亲,怪我浪费了她的电!
一股强烈的羞愤使我猛然站起。天黑开灯,理所当然,何况这才大年初二,何况我是高考复习,你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一个25瓦的灯泡,一天能用你几度电?!一度电能花你几分钱?!跳伞几年我全力以赴资助家里,过年回家准备高考的我就不能开灯看一会儿书?!
我恨不能叫住母亲跟她评理,但我知道,虽然因为在省城跳伞和对家中资助使我抵制母亲强权的勇气明显胜过三个哥哥,但跟母亲理论必然没有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三个哥哥们说的,尽快逃离。
但是小哥他逃离不了……
想到小哥,我就想到了许多的往事。小学四年级,连笔字开始被老师默许,而小哥的连笔字异常漂亮,这让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像什么的我“羡从心上起,勇向胆边生”,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做出了一个不很阳光的动作——将雪白细嫩的小胳膊越过两个抽屉中间的隔板向小哥抽屉里那个写满漂亮连笔字的笔记本伸了过去。正在我的胳膊被紧紧夹住、伸不进去也抽不出来的当儿,阴险蔫坏的“三猫”一声高亢的“打虎上山”,高举着革命群众发现阶级斗争新动向时的那种铁拳破门而入。偷字不成还被抓个现行,从此我对“三猫”恨之入骨,同时痛下决心,要如饥似渴地博采众长,让自己的连笔书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毫不客气地超过他,作为对他设计陷害的报复。遗憾的是,这个复仇之日至今也没正式到来。

说来奇怪,离开老家进入省队,不知什么时候怎么回事,我对以前每天都要针锋相对英勇斗争但又斗他不过的这个令人讨厌的“张三猫”“大坏蛋”的切齿痛恨竟在不知不觉当中稀里糊涂地土崩瓦解,直至被交替的日月一笔勾销。现在再看,三猫既不刁钻也不阴毒,而且友善仁厚,聪明伶俐,能写会画,让我觉得非常亲切……
我正想着,门嘎吱一声,小哥回来。
“小哥,你不抓紧看书复习,跑哪儿去了?”
“你看看这个家,我怎么复习?!”小哥说。
“正因为家里这样,你才更要立志啊!”
“立志?哼!”小哥冷笑,看看黑咕隆咚的四周,好像已经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没吃没喝,整天吵架,你看书吧,她又心疼你用电……”
我很想告诉小哥,其实我在航校,不但同样经常没吃没喝,而且还固定没电,而且我们的办公楼还像他说的那个“地狱”一样漆黑恐怖,但话到嘴边,我没有出口。

[拳头]人想做事,怎么都有理由;人想逃避,怎么都有借口。[拳头]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嘛!高考,大哥二哥没赶上,可咱们赶上了。而且,你基础好,只要抓紧复习,肯定能考上!哥,你也知道,高考不是参军,也不是招工,不需要关系,也不需要送礼。高考是公平竞争,凭的是分数,是本事,所以咱们更有希望,也更要抓住机会。所以,哥,你没事不要出去,也不要看电视,要有紧迫感,要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复习上……”
小哥低头不语。
平和的人多半这样:不与人争,也不听人劝。你长篇大论,他不置可否。
“哥,高考这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旦错过,抱憾终生!所以,哥,你就横下一条心,吃上一年苦,就一年!一旦考上大学,你就能够成才,就能走出周村,走上一条人生的康庄大道!”感觉最后这句有点“考上大学就革命到头”的狭隘,我又特意补上一句,“即使以后继续提高继续进步,那你也是在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上!”
“我木有人生滴高度,我只有近视滴深度!”小哥一如既往地耍着让他颇有才华感和成就感的贫嘴和幽默。

小哥的话提醒了我。一家六口五人近视的好处就是:家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眼镜,偶尔坏了来不及配,准有存货临时顶班。这不,我抽屉一拉,五、六副各色眼镜稀里哗啦滚下抽屉低的斜坡。我逐一尝试,选了副度数相对合适的咖啡色眼镜装进包里。这个,不但能帮我赶夜路,还能让我看清人。
“虽然我考外语,你考文科,但咱们都好好努力,说不定能考上同一所大学,然后一块儿去上学!”
少有的激动和希望之光在小哥眼中一闪,转瞬即逝。
"所以小哥,你一定、务必、千万要发奋!”我大喊。
但是,人生在世,我们只能尽力劝人,无力改变他人。
传记写作中,一位朋友来访,看到我电脑里的这段,说你当时讲话不可能这么慷慨激昂义正辞严,这应该都是你创作的结果。我告诉他,也许顺序稍有出入,但字字句句都是原话。对于从小接受“革命教育”、后在机场过着军事化生活并写下“跳出好成绩,为华主席争光”的训练日记的“半个空军战士”来说,这个调子一点不高。
初三上午,强强送来了他初中《中国历史》的全套课本。
送走强强,胡乱对付一顿午饭,我把所有书本都装进马桶包,棉猴围巾一穿一戴,顶着寒风,踏着积雪,去乘火车。
我故意早走,以便到候车室好好地看一会儿书。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