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访双龙村,还是在上次疫情平熄,武汉城门打开后的第48天,随同市、区两级作家朋友,首次来双龙村采风留下的印象。
深秋的南山,雨雾蒙蒙,金鹰岩下的双龙村盆景博物馆里的盆景,绿色葱茏张口笑,吐露出秋日里的芳香;一盆盆含苞待放的金弹子,挂满金秋的果实;金鹰岩上的金鹰,金光闪闪迎客来。

9月15日上午,在党中央两个一百年,2021年第一个百年“小康目标”即将实现的冲刺阶段,南岸区作协、黄桷文学社、黄桷小屋文创平台,与南山街道共同搭台,在双龙村设立“文创活动基地”,请来20多位市、区两级作家唱戏,助推双龙村盆景产业再上新台阶。
南岸区文联、作协、黄桷文学社,南山街道办事处、区供销社、区农业农村委、南山生态带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市、区部分作家,相聚双龙村,举行“文创活动基地”挂牌仪式,结识了新朋友,相聚了老朋友。
首次结识了市作家,区文联主席赵瑜。她说话风趣,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风趣的写作课。她用自己最近写的发表在9月16日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上,题为《梦想之岛》的散文,文章一开头,就以优美的语句,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夏天的尾巴,忽然想去揪一下,这时候想到了广阳岛……

她用市、区两级政府着力打造“两江四岸”,南岸区通过对广阳岛的深度打造,最近发生的新变化,排除了人们所担忧将来的广阳岛会不会变成一座“地产岛”?答案是否定的。市委、市政府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指引下,将它定位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广阳岛进入休养生息、自然恢复、生态修复阶段——“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努力实现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为更多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丰富生物多样性,还自然以宁静。写出了广阳岛将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新亮点,长江多了自然淳朴、唯美诗意。

她鼓励作家们转变思路,把选材从沉迷于写过去的回忆录,转变到适应新时代,多写百姓喜闻乐见,接地气、鼓舞人、激励人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

两次回访双龙村,通过对年过七旬的黄桷文学社顾问,原文峰乡副乡长、南山镇镇长、党委书记马金云的深入采访,终于对南山的历史文化、南山地名的来历有了清醒的认识。

南山,过去叫汪山。系法国留学医学博土汪代玺(1893~1951),重庆璧山人,1924年,买下重庆南岸丁家山大片山林及附有十多户佃客的产业,在此兴建花园住宅。聘请中外专家精心设计,修建梅岭馆所、网球场、游泳池、跑马道,创立重庆第一家旅游俱乐部,也称“日光浴俱乐部”。把这片自然山林改造成池阁巧布、别墅星落、林荫掩径、花果飘香的人工林区,取名为“汪山”。

汪山相邻的现南山植物园至双龙村一带,过去叫黄山,金鹰岩下连接长江沿岸一带叫袁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黄家、袁家达官贵人,分别买下此山,取名黄山、袁山。抗战时期,蒋介石迁都重庆,买下汪山、黄山、袁山所辖的楼堂馆所,并在黄山居住指挥八年抗战。建国后,1958年,筹建汪山公园时,经请示时任重庆市长任白戈,任市长掐指一算:西边九龙坡有西西公园,汪山坐落长江南岸,故定名“南山公园”,“南山”由此而来,九十年代改扩建为“南山植物园”。

建国初,南山分别成立汪山、文峰乡人民政府及黄桷垭街道;1959年,汪山乡改为南山公社,文峰乡改为文峰公社,黄桷垭街道不变;1990年撤销文峰公社、黄桷垭街道,并为黄桷垭镇,南山公社改为南山镇;2006年,撤销黄桷垭、南山镇,两镇并为南山街道办事处,北边与南岸区峡口镇接壤,南边与巴南区南泉街道接壤,东边与南岸区茶园新区接壤,西边俯瞰长江、南滨、渝中,东西南北合为“大南山”天然景区。按照打造“两江四岸”规划要求:南山定位为世界级重庆城市中心花园,重庆是血液,南山是肺叶,连绵起伏的大南山山脉,形成长江南岸的天然屏障,天然氧吧,成为重庆市民、中外游客休闲、旅游、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按照采风分工,我们3位作家,负责对杨家、肖家、邱家、张家4位五代盆景传人的采访,挖掘了他们带动村民发展双龙村盆景产业,走上致富路的动人故事。

双龙村的盆景,历史悠久,最早起步于清代,延续与民国,发展于现代。分为“川渝”两大盆景派系。“川派”主要以川东盆景为主;“渝派” 主要以南山盆景为主。

早在清末民初,杨家、肖家、邱家、张家的曾祖父,就开始在朝廷衙门、达官贵人家庭栽花种草,管理花木。抗战时期,蒋介石迁都重庆南山,杨家、肖家、邱家、张家的祖父,作为第二代盆景传人,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邸养花植木、培植盆景、管理花木。

解放后,杨家、肖家、邱家、张家的父辈,作为第三代盆景传人,利用祖传技术,在双龙大队、大队党支委带领下,带领村民房前屋后栽花种草,创建盆景培植基地,传递盆景种植技术,由于受到文革“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的冲击,曾经红火一时的“栽花种草”销声匿迹。

文革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缕春风吹拂双龙大队,杨家、肖家、邱家、张家的父辈甩开膀子,在大队、大队党支委带领下,带领村民大干快上,重新恢复了盆景培植基地,建水塘,修道路,保生态,通过治山治水,养花植木,让双龙大队的盆景产业发展,迈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

九十年代,杨彪、肖庆伟、邱定喜、张乾川,作为杨家、肖家、邱家、张家的第四代盆景传人,在村、村党支委、南山盆景协会带领下,针对“人均不到三分地、种粮只有饿肚子”的尴尬处境,按照街道、村以“大力发展盆景产业,带动旅游、农家乐”的发展思路,带领村民栽花种草,打造盆景村,让双龙村踏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杨彪是杨家第四代盆景传人,半百过三,双龙村唯一的一位重庆市“盆景艺术大师”,把祖辈传承下来的盆景技术发扬光大,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种盆景大赛,夺得的大赛金奖证书堆满一大桌。

肖庆伟是肖家第四代盆景传人,四十过六,村党支委、村委两委委员,村监委主任,南山盆景协会秘书长,来到他的家园,被他的盆景产业震惊了,院门两边挂着他的“林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南山分公司”、“林春园林绿化设计施工盆景销售公司”,两块银光闪闪的挂牌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跨进肖师傅家的院门,楼上楼下、庭园院落摆满的上千盆各式各样的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山水盆景,刚劲挺拔的罗汉松、雀梅、腊梅、茶花、九重阁、五针松、黑松、黄杨、金弹子、小叶榕、三角梅、杜鹃等上百个品种,目不暇接。

他说,作为村、盆景协会带头人,首先自己要先富起来,上规模、有档次,才能起好示范带头作用。他在长江边上的木洞长坪村打造了20亩盆景苗圃基地,先后培育出各种盆景苗肧3000多盆;带领30多家盆景大户将植物园至抗战遗址2公里长的地段,打造成布满3万多盆盆景的盆景一条街;肖师傅还在村盆景博物馆楼上楼下,打造培育了500多盆精典盆景,成为双龙村门户的盆景品牌。

在村盆景博物馆建立了“田大师工作室”,聘请渝北德高望重的“盆景大师”田一卫任南山盆景协会技术顾问,先后12次请进来为800多人次盆景种植户讲课,指导盆景培植技术;先后组织20多次1500多人次盆景种植户走出去交流学习,迅速提升了村民盆景培植技能,促进了村民培植盆景的积极性。

双龙村经济发展,像雨后春笋般一发不可收拾,全村花木种植面积3000余亩,花卉园林企业17家,盆景花木大户30户、盆景专业户270余户,黄山至植物园公路沿线形成32个盆景示范园区;由过去单一的旱缽盆景发展为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山水盆景上百个品种;由过去少数家庭种植,发展为家家户户种植;种植规模从过去的四五千盆,发展到今天的10余万盆,最高品质一盆价值三四十万元。

2016年在村上举办首届200盆杜鹃盆景展;2018年在老幺泉水鸡举办300盆“农民丰收节”盆景展;2019年在南山湿地公园举办千盆杜鹃盆景展,被中国风景园林协会授予“中国南山杜鹃盆景之乡”称号,吸引了四川、浙江、江苏、上海、台湾、日本等地盆景客商前来购买,促进了南山盆景产业飞速发展,村民增收,家家户户连续多年户均收入一二十万元,大户人家最高收入上百万元,大多数人家,家家户户有小轿车,提前迈入了小康村。

目前,肖师傅的儿子就读西南农业大学“园林艺术”专业二年级,四年学成归来,将同肖师傅一道,成为肖家第五代盆景传人,一同为双龙村的盆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如果说南山是世界级重庆城市中心花园的话,那么,南山盆景就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双龙村的盆景,就是一幅幅山青水秀的风景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