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事略》
作者:梁长峨
编辑:三千门客
书法:三千门客
【三千门客:[蓬莱书院]倡导者】
【图源网络,若侵权,速告删除!】







🇨🇳《黄侃事略》
文 | 梁长峨
黄侃,初名乔鼐,后改名侃,字季刚。他出身书香门第,是章太炎门下第一弟子。在民国学人中有“狂士”、“怪人”、“疯子”之称。
他的学问是出了名的好,可其言行却是出了名的狂。据传,此君年轻时拜见大学者王闿运。王盛赞道:“你年方弱冠就已文才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钝犬啊。”听罢,他狂性发作,竟说:“你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你的儿子。”
有一段时间,黄侃没有合适的地方落脚,师弟吴承仕邀他寄宿。没多久,两人闹翻了,吴决意扫他出门。他大怒,临走之前,在吴宅梁上写下几个大字:“天下第一凶宅。”有人说,这“大师兄的字写得好看,可吴师弟的宅子就很难看了”。
在北大,黄侃的课很叫座。可在课堂上,他开口就骂人,骂学界名流,骂政界高官,骂社会丑态。等到他开始讲课,不一会儿下课铃声就聒噪起来。久之,学生不乐意了,说:“老师,你上课不能只是骂人,得给我们讲点实实在在的学问。”他听了不以为意,说:“就学校给的这点钱,只配我讲三分之一节课。要是还想听我的学问的话,那就让学校多发一些银子才行!”
在南京中央大学执教,有一次,上课时间已过了很久,还不见黄侃的影儿,学生感到不对劲,就紧急告知教务处。教务处派人去找,发现黄侃竟跷着二郎腿,在教员休息室坐着,丝毫没有上课的意思。去人不知何意,就小心提醒道:“黄教授,上课时间到了。”谁知他眼睛一瞪,道:“时间到了,钱还没到呢。”原来,当天是发薪水日,黄侃没有见到钱,生气了。
他有时讲课正讲到节骨眼上,戛然而止。学生憋得难受,就央求他讲。他哈哈大笑:“学校发的薪水只能让我讲到这里,你们想听后面的东西,那就请我吃饭再说。”
说到吃喝,黄侃绝了。他有酒无类,视酒如命,来者不拒。他有一次去拜访好友,因衣着邋遢被门卫挡在门外,险些动全武。好友闻声出来,忙对黄侃说:“别上火,我家有两瓶上好的茅台,正要等你品尝呢!”一听好酒,他怒气顿消。
又一次,他听到同盟会会员要在一家酒楼聚会,食欲顿起。可这些人素来同他不大相得,又不宜不请自去。最后,他实在难耐肚子中馋虫懦动,就突然杀出。在场诸公见到这位不速之客,万分惊讶,又想他平时傲慢,能屈尊前来,也算给大家面子。不曾想,他入座后,也不言语,只顾埋头挑好的吃,酒足饭饱,嘴巴一抹,起身离座,走到门口,突然回过头来,冲着众人说了一句:“好你们一群王八蛋!”转身离开,满堂皆惊。
平常,黄侃目中无人,除了老师章太炎,还有个刘师培外,包括他的同门师弟,谁都看不上。钱玄同当年也是个人物,可他在课堂开口就骂:“钱玄同是什么东西,他的讲义还不是抄我的!”钱玄同不敢吱声。他又骂胡适,多次让胡适当众难堪,下不了台。一天,他一本正经对胡适说:“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叫‘胡适’,应该叫‘到哪里去’才是。”胡适愤然。又有一回,在课堂上,他赞美文言文简洁时,竟说:“假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用白话文发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文则只需‘妻丧速归’四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惹得学生哗然。
让人最为诟病的是他好色,有人说他“是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当新郎的伟业”,一直在“反复的结婚又离婚,离婚又结婚”的循环中。有不少女子先是他的仰慕者,继而成为他的爱侣,后来成为他的妻子,最后成为他的前妻。人评价他:“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
他听了只是轻轻一笑,毫不为意。他同一个同姓黄家女孩由暗处走到明处,这女孩是他女儿同窗好友,宣布结婚,一片哗然。众说黄侃罔视斯文、伤风败俗。“人言可畏”,在黄侃那儿一点也不可畏。“他干脆让学生把骂自己的小报收集起来,以供蜜月消遣。”
一日,他又看中一丰艳女子,几下功夫,女子防线崩溃,从了他。女子不愿不明不白跟他,要去领结婚证。他说:“好好好好,这就办这就办。”很快,结婚证就办来了。女子一看,证上女方是自己的名字,而男方却莫名其妙写着“李XX”。女子顿足、大哭,可木已成舟,又能如何!谁料不久,黄侃又得新欢,新娘转眼成了弃妇。她追悔莫及,去告。人说:“这上面写着你的丈夫是李XX,黄侃又不是你男人,他这是犯了法呢!”女子窘而无言。
对黄侃,章太炎直到耄耋之年,都不忘为其辩护:“恐世人忘其闳美而以绳墨格之,则斯人或无以自解也。”老先生顾虑世人以俗礼衡量黄侃,过分纠结其人品缺陷之处。
须知,他有异于常人之短,也有异于常人之长。
黄侃在中央大学执教时,当初同盟会友多居要津,可他耻与往来。居正乃他同乡加好友。居正当初被蒋介石软禁,无人顾惜,唯黄侃不忘旧情,常至囚地探望。后来,居正东山再起,官至国民政府司法院长,他就不再出入其门。居正大惑,上门亲问:“为何中断往来?”他正色道:“君今非昔比,宾客盈门,权重位高,岂能做攀附之徒!”
官爷,他不攀,富家子弟,他也不正眼看。黄侃去考秀才,发现另一考试的富家娇宠的主儿,居然在考场边架口锅,煮鸭子。心生怒火,待鸭子煮熟要起锅时,他冷不丁飞起一脚,把鸭子连锅给踢飞了。心想,看你还吃个鸟!那人急眼,揪住他就打。
黄侃乃出了名的大孝子。孝顺之事,不可胜说。他十三岁丧父,是生母和慈母抚养成人。生母病,他昼夜服侍;生母死,他悲伤欲绝,不小心跌坐在火盆上,屁股烧伤都没发觉。后请老友绘《梦谒母坟图》,自撰题记,请章太炎作跋。这幅图后来黄侃一直带在身上,直到终老。他对慈母田夫人一样视若生母。黄父当年在四川做官时,曾自制一口棺材,嫌棺材小了,把它留给田夫人。黄侃后来教书四处奔波,总是携带这口棺材随行,令人侧目。慈母去世,他泣血撰写其生平事略。其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家人设供祭祀,无论天大的事,从不间断。
1915年秋,刘师培“在京召开知名学者会议,动员众人拥戴袁世凯称帝”。在座学者慑于袁的淫威,个个装聋作哑,黄侃却拍案而起,大声道:“如是,请刘先生一身任之!”说罢拂袖而去。
后来,刘患重病,恐时日不多,当着前来探望的黄侃说:“我家四代传经,想不到到我这里血脉断绝了。”黄侃说:“北大有的是高材生,不必担忧。”刘说:“诸生何足以当此。”黄问什么人能当得起自己的传人呢?刘叹息着说:“要是能有你这样的学生,我就心满意足了。”不料,“为往圣继绝学”的黄侃立即跪下磕头,拜刘为师。
此事,一时轰动学界。不仅因刘只比他大两岁,更因他同刘是比肩而立的国学大师,只是专长不同而已。刘去世后,黄侃每逢刘氏生日都不忘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上一笔:“今日先师仪征刘君诞辰”之类语,还时不时向人念叨刘师对自己的教益。如此虔诚,让人动容。
说到黄侃的学问,那可是美的让人目不暇接。在北大讲“说文解字”时,他不带原书,也不带讲稿,竟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下课去查,竟一字不漏不错,还有独到见解。
别看他贪吃贪喝贪色,脾气古怪暴躁,行为张狂,处事倨傲,但治学却以愚自处,丝毫也不含糊,对书可是敬畏得很。
他在日记中提到读书圈点情形:“平生手加点识书,如《文选》盖已十过,《汉书》亦三过,《注疏》圈识,丹黄烂然。《新唐书》先读,后以朱点,复以墨点,亦是三过。《说文》、《尔雅》、《广韵》三书,殆不能记遍数。”又有人说:“《清史稿》全书一百册、七百卷,他从头到尾,一卷一卷地评加圈点,绝不跳过。直到临终前,黄侃还一面吐血,一面坚持将《唐文粹补遗》圈点批校完。”有些书,只是圈点,阅读不行,还应会背。黄侃说:“《汉书》都不会背,教什么书呢?”可见他能背汉书。常人看一遍都不易,何况是背!
他的学问虽然睥睨当世,可他述而不作,疏懒著文,难得有几行字出来。在他看来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不可不慎于动笔。老师章太炎一再催促他著书。他总是说:“不急不急,年过五十当着纸笔矣!”他的理由是:“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殊料,五十那年,他就走了。惜乎!



🇨🇳【蓬莱书院】
世有蓬莱,而吾心安!
世有书院,而吾心慧!
以文会友,集结五湖四海客!
大爱天下,弘扬普世正能量!


🇨🇳【名家简介】
梁长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家》副总编、《华夏散文》副主编、曾任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曾出版过《今日的灵魂》《无悔岁月》《爱的心路》等随笔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