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到家后,他顾不上歇一歇,就叫上八成和老四,扛着镢头上了山,把这一捆花椒苗埋在了自家的山梁梁上。
栽过这一捆椒树苗,毛蛋觉得还不过隐,当晚便和老四拉着架子车,再一次上了乔子玄山。
几天后,有人发现,毛蛋家的十多亩圪梁梁地上全栽上了花椒树。
这样以来,苟毛蛋家在这个小小的山沟小村,拥有了十亩苹果园,十苗花椒林。

村里人投去了迟凝和羡慕的眼光。
几天来,仙草的日子也过的很苦脑,赏过男人味的她,身边一下子少了一个人,她觉得既寂莫又很狐独,吃饭没有香味,辣气不足,睡觉被窝里缺胳膊少腿的,冷风刮进去,凉呼呼的,出门没有伴,连个说知心的话的人也没有了。父亲爱面子,穷讲究,肝火一旺,就在她身上发火,连踢带骂的,让她无处藏身。
她大让她去地里锄地,她吵着说“我身子不舒服,要去你自己去”。父亲不解其因,骂骂咧咧地说“咋啦,离开野男人就不活了”。
仙草让父亲骂的狗血琳头,就气呼呼地冲父亲闹事。
“看,睁着眼晴看一下,女人身子为啥不舒服”。
说着,她从裤子里掏出一卷带血的纸带子,摔在炕头上,头也不回地走了。
十七

狗圣有过女人,而且是个漂亮的女人,有人说“她是墙画上的明星,脸蛋美极了”,有人说“人家肚子里的墨水很多,言谈举止就像北京的大学生”。
是的,狗圣的媳妇虽说不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但人家真的是京城来的知青。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一位伟人说的。
那年,东村一下子来了十几位男女知青,都是十六七岁的娃娃脸。当时狗圣也是个岁娃娃,己缀学在家劳动。
狗圣大是村里的支书,就挑选了几个女知青住在他家,上地、干活、吃饭,和一家人似的。
时间一长
男女之间便有了往来,很快,一位叫芳芳的小姑娘进入了狗圣大的视线,也慢慢地和狗圣亲近在一块。

芳芳是个性格活泼的女孩子,但在北京的家很复杂,父母被打成右派,送去了农场劳动改造,哥哥去部队当了兵,杳无音讯,下乡当知青是她唯一的选择。
一晃三年过去了,有门道的男女知青都回城去了,可怜的芳芳成了无依无靠的知青女。
万般无奈之中,她鼓起勇气,和狗圣一块走进了婚姻的天堂。
这就是狗圣的女人,不过,这个叫芳芳的女人,命不长,寿很短,怀上狗圣的孩子后,由于受家庭“父母事件”的影响,伤了胎气,出现早出血,大出血难产,那时,医疔条件很差,加之山路遥远,山里人用担架抬着她们去医院,赶翻过那座山,芳芳就不醒人事,昏迷过去。
在医院,经过医生们的百般努力,在抢救性的生产下孩子后,没有能保全她的生命。
十八,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狗圣最心爱的女人走了,他抱着芳芳留给他的命根子,站在芳芳的坟头,整整守了三天三夜。
过去的事,就这样过去了。过去了,不管是苦,还是甜,我们也就不提了。
说起来,人们都觉得怪怪的。古怪的事就是这样,什么类别都有,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一个宓庭,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父女组合,父亲煎熬中生活,需要女人的溫暖,女儿在放荡中成长,野性不足,她需要男人的肩膀。
各有心思,都在积极地寻找。
这就是狗圣的女人,不过,这个叫芳芳的女人,命不长,寿很短,怀上狗圣的孩子后,由于受家庭“父母事件”的影响,伤了胎气,出现早出血,大出血难产,那时,医疔条件很差,加之山路遥远,山里人用担架抬着她们去医院,赶翻过那座山,芳芳就不醒人事,昏迷过去。
在医院,经过医生们的百般努力,在抢救性的生产下孩子后,没有能保全她的生命。
十九,

狗圣到那儿去溜哒,就是去散散心。当他走到那“淹子”不远的时候,忽听得一阵阵女人和男人打闹、嘻叫的声音。
“日求娃,这荒郊野地的,咋有鬼啦”,
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已的女人芳芳。
红果园,东村人谈情说爱的“公园”,红果园,又是东村那些狗男狗女撇野和寻欢作乐的地方。
他己经记不起芳芳和他在这儿来了多少次。
狗圣轻手轻脚,悄悄地向“淹子”走去。
突然,一个披头散发、衣不遮体的女子,从“淹子”里跑了出来。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她就是狗圣的心肝宝贝,仙草。
三年过去了,毛蛋家的果园和花椒林都莸得了不少的收入,虽说价格不是太美,产量不是太高,但终归是辛劳的汗水有了回报。
手里有了票子,毛蛋的腰杆硬了起来,走起路来,精神抖数,气势昂昂,精气神十足。
他身后的三弟八成、四弟红星也都傲气的很,头抬的比天都高,在巷里招摇过市,显摆显摆。
二十,

“椒卖了”,村里有人问“卖了”,“多少钱”,“不多,也就几千块钱”。
毛蛋不想让村人知道这个商业秘密。
他乐哈哈地笑了笑,从口袋掏出几只烟,向村人扔去。
“嘿、嘿、羊群烟都换成了哈德门”。
几天后,又是摘苹果的时候了,毛蛋将兄弟们招集过来,起早贪黑,日能了好几天。
摘下的苹果太多了,放在田间地头,堆的和小山似的。
村里来了几位妇女,是毛蛋掏钱雇的,一天一百元,她们将果子按大小和好坏分开,分成了商品果和次果。
一堆堆苹果,装了一箱又一箱,村人看的羡慕,路人看的直流,口水。
“这么多的果子咋吃呀”,不出三天,村里来了一位山西果客,将大卡车都开进了村,连价也不问,美美地装了两卡车。
村人眼红了,心里也不服气“几个光棍汉,咋有这么大的本事”。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