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林伯宪: 情暖温盘
——记萍乡市脱分攻坚先进个人林伯宪先进事迹
文/群子
温盘村地处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西北角,与湘东区,上栗县接壤,属于“鸡鸣三县”的山角落,是安源区十三五两个贫困村之一。
以前,进进出出温盘村,行人戏说天晴“洋(扬)灰路”,下雨“水泥路”,而且必须七绕八拐,上坡下凹,翻过杨梅岭,真是山路十八弯。而今不仅山路改造成标准的乡村公路,还新辟福青沥青公路,且主干道上分支开杈,平坦的沥青或水泥路已通到户户家家。
以前,村里没有什么企业,村集体经济为“0”,村里人纷纷外出务工,温盘成了名符其实的“留守村”。如今,随着新办企业的引进,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赚钱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突破了60万元。
以前,天一黑,村民便只有关门闭户,早早地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如今,太阳西落,华灯初上,全村亮化工程点亮了每一条路,点亮了每一颗心,也点燃了广场上的音乐和舞蹈,还有那孩子们的笑嘻戏与欢笑!
以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而今是备受青睐的“桃花源”!
温盘村之所以有了翻天覆地今非昔比的嬗变,村民都翘着大拇指说,主要是有个好的支部带头人一一退伍军人林伯宪。
受命于“危难”之中
林伯宪是2011年当选为村支书的,此前他曾在村上担任过三年支委,现在他已书记村主任“一肩挑”!
2011年,他接任村支书真是有点特别。他一个排位第三的“赤膊支委,一跃成了“一把手”,真的是“突击提拔”呢!其实在常人看来,都知道凡是“火线提拔”都是临危受命!那一年,命运给了他一个两难选择,上级组织希望他挑起支部书记的担子来,广大党员群众也有期盼。但平时利索干脆的他这时却犯了难,一方面觉得有个新的平台,能为村民做点事是好机会。另一方面自己在村上搞过,知道村上的家底和情形,民风社情复杂且不说,就是村上欠的那些债务,让人想想都头大。他本想与妻子商量,又怕妻子反对;他找战友,有的赞同,有的说不值!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他痛下决心:自己虽然退伍,但也要象个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既然上级有令,战场有需,那就只有一字“上”!他认为自己虽然相貌平平,个头不算高大,但也应挺起一个退伍军人的脊梁,做一顶天立地的男子!就这样,林伯完临危受命,掌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帅印”。
其实,上级组织要他接任村支书也不是勉强凑数,选举会上能高票当选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一切,都是他人生的历炼,他的一片诚心结出的硕果,是党员群众对他过去的表现的肯定,才有的“瓜熟蒂落”。
林伯宪,土生士长温盘人,1970年12月26日出生,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1990年在武警湖北总队荊门支队服役,1992年退役,1993年在安源区创办的经济实体车厢厂工上班,1994年年冬回村,在村委会工作。1996年~2008年从事个体经营。林伯宪的经历看似很简单,其实简单的背后很复杂,每一段经历都不简单,每一个不简单都有着五味杂陈,或欣喜,或痛苦,或迷茫,或憧憬,或快乐并满足,或辛酸且不甘,凡此种种,这就是人生。林伯宪,就是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着。
比如,从事个体经营的十来年就是风里雨里拼打冲杀走出来的。企业倒闭,职工下岗,林伯宪从厂里出来,便开始了自谋生路。先是与人合办石灰厂,因市场形势变化太大,由供不应求到产品滞销,特别是废渣由带钱登门求购到贴钱请人运填。几个股东一算,不仅血本无归,反而欠了一屁股两肋下的帐。于是开始摆地摊,卖杂货,因行情不准,经营不善而“倒担”归家。然后是到矿务局菜市场门口跟着鄱阳人学做油条,由于勤奋吃苦,很短时间学会了,很快就自立门户,独立营业。做油条是个起早贪黑的生意,但他在城内无房,也无钱租房,为了方便,林伯宪只好住在了萍矿子弟学校边一个废弃的公共厕所里。那个苦那个累那个辛酸,林伯宪说“真是一言难尽”。后来又搞起了货运,起早贪黑,不论路途远近,不顾寒风酷暑,人就跟着四个轮子连轴转。当没货拉的时候,也不闲住,就到山上去斫坑简,斫满一车就往矿上送……后来,买了新的货车,再后来,搞小工程承包。
再再后来,到20O8年的10月,高票当选了村支委。选举前,看到温盘长期闭塞落后的样子,他很想为其改变奉献一点力量。于是他便登门上户去拜访村民,并向大家坦露自己的打算与心扉。他的当选,与其说是演说的成功,倒不如说是他过去成功的表现有目共睹。他的为人厚道,踏实,说到做到,且有目标有追求,有功德心,讲公道,给全体党员,广大村民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当选支委后的三年,充分显示了他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也证明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没有辜负群众的期望和自己的初心!
他深深懂得:作为一个退伍军人,最重要的有一种“拼命三郎”的勇气,有一种激情澎湃的活力,有一种永不言败的豪情!正是他自身退伍不退色的风采,点亮了砥砺前行的人生之路,也成就了他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乡亲们绘就美丽温盘的经典之作!
谋划全局 各个击破
林伯宪上任伊始,也许在上任前,他就在谋划温盘的发展蓝图。他熟悉温盘的山山水水,深知温盘的家家户户,温盘在他心中,就象一位将军面前的沙盘。他的愿景是把温盘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世外桃源”!这维系全村的两大网系:一是道路,那是通往家家户户的经络;另一是水系,那是连接户户家家的血脉。因而当将立当确立的目标就是修路、治河。他上任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柏油路修通到家家户户,再是把温盘河一河两岸装扮得漂漂亮亮,”这两项既是“快打”,也是“近攻”!
而今新修的柏油路,静静地延伸,掠过杨梅岭时大幅降坡,路面,黄色的中线、雪白的边线清新醒目,路旁,石楠、桂花树蓊蓊郁郁,树下,小草如茵,映入眼帘的路,色彩分明,布局精巧,是匠心独运的一幅画,人在路上,行在画中,美在心中!
漂亮的公路伸入温盘村一分为二,岔开的两条路沿着温盘四周的山麓拱了个“圈儿”。这“圈儿”上“长”出许许多多的岔道。它们在树荫中,委蛇向前。在这些岔道的尽头,是一座座小院子,一个个养殖场、合作社。
从温盘村头蜿蜒村尾的小河,现已装扮成村里美丽的风光带。小河宛如款款向你走来的一位村姑。她略施粉黛,美目顾盼,楚楚动人。
漫步小河边,一边是殷红的海绵路,一边是柏油路。河两岸花草树木高低错落,杨柳婀娜多姿。月季花红白映衬,一墙墙女贞整整齐齐。紫薇,花木工对其可谓别出心裁:有的让其枝桠自由生长,有的把紫薇编成一个供游人穿行的拱形长廊,有的把她修束为硕大的花屏。
花草树木簇拥下的温盘河,河水时而欢快地流淌,时而在堤坝内回旋。看着清澈的河水,水中绿油油的招摇的水草,自在游弋的鱼虾,使人不禁感叹:曾经的温盘河,鱼虾绝迹,泛滥成灾,今天的温盘河,经过疏浚河道,切弯取直,保护生态,已是旧貌换新颜。
夜幕笼罩,暮色苍茫,四周静穆雄浑的大山,把村落揽入怀中,璀璨的灯光,点亮了村庄。人们在路灯的柔光下,漫步在小河边。河边的“泉水广场”最是热闹。人们在石凳上、游廊下、亭子中休憩闲谈,窃窃的私语、欢歌与笑语、河水的呢喃,汇成了一曲动听的乐曲。这是最美的“原生态”乐曲。乐曲飘逸在村落间,弥散在天空中,缭绕在人们的遐思里。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白白然从天而降的,每一寸道路,每一尺河堤都滴下了林伯宪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加巧干的汗水,每一棵树,每一株花都凝聚了林伯宪与广大村民的心血。正是林伯宪以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风格,敢打敢拼敢于冲破阻力敢于冲锋陷阵的劲头与精神,才创造了这方“世外桃园!”
抢抓战机 夺取脱贫致富的战略高地
林伯宪接手书记时,村上一穷二白,负债累累。村民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致富无门。面对一个这样的场面,林伯宪牢记着“发展才是硬道理”,壮大集体经济,引领百姓致富。突出产业发展,这就是战斗中的“无名高地”,这就是战场上的“牛鼻子”!林伯宪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而今的温盘,产业快车驶向脱贫致富的快车道。集体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还做了好多民生工程和公益事业,而且有了余钱剩米!
“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超60万!”林伯宪和我们算村集体经济“账本”时,激动地说。
短短几年,温盘村在困境中求变,从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的省级贫困村,蜕变为到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超过60万的产业村、先进集体村。数字变化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智慧与汗水,也体现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情怀与付出。
略略数下温盘发展的新产业吧:
温盘明利鞋厂扶贫车间里村贫困户们正赶制着订单。
2O14年,时任村长肖理为了打破村上企业“空白”局面,带领村民开办了采石场。同年,林伯宪又力邀当时任萍钢炼铁分厂厂长的温盘人石金力回乡创业。
石金力虽在外事业风生水起,但作为地地道道的温盘人,本也想为家乡发展尽点力。林伯宪听闻信息后,便多次到石的单位,家里做“说客”,同时安排村支两委轮环频顾“茅芦”,并随时陪同挑选场地,拍胸脯作好服务承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石金力石金力,终于为温盘发展发力!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将废弃的采石场变“废”为宝,林伯宪向石老板推荐了村子腰鼓冲一个占地面积10多亩废弃多年一直没人管理的采石场,在这里建设一个蛋鸡场。当时的温盘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按照每年8000元的分红,将这块土地交让给石金力创业。这一年,也是温盘村的“变革年”——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破零”。有人还戏说:这温盘还拥有了“机(鸡)场”呢!
随后“慧农选”农产品电商平台又应运而生。这也是产业的顺利转型 ,驱动了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早年间,因为村集体经济为零,大批的温盘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起码一半土地撂荒。于是,温盘村两委班子决定2017年实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村里500多亩农田分属400多户农民。林伯宪思考近一周,带领一班人和村民们签订协议,承诺所有参与的农户从此每年12月30日到村里领取分红,600元一亩的农田流转费定一分不少。林伯宪还以退伍军人的果断气魄立下军令状:“要是经营失败,我就是带头去外面‘化缘’,就是讨米我也讨得来,也一定会弥补各家各户的损失。”回忆当时的情景,林伯宪的眼神里仍然充满了无奈和希望。好在,老百姓又一次被这个退伍军人所打动,最终,500多亩农田全部流转。这一举措在当时属安源区农民基本农田集体流转首例。温盘村村“两委”班子将农田流转后的土地出租种植大棚蔬菜、广东菜心300亩,成立“家佳红村级农村合作社”;又以其为首大力发展果木基地建设,建成了包括“红心柚集中示范基地”在内的果木基地263亩。这不仅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有了初步成效,他便带领大家乘胜追击,扩大战果。2017年,温盘村“两委”班子还到安福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统一采购了红心柚、金兰柚、橘子等20多万元的果树苗,全部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在村里划分区域进行种植,果树的收益全部由贫困户所得,这也成为贫困户重要的收入来源,非贫困户也可免费领取3至5棵果树苗。如今温盘村果林达到263亩,走进温盘,瓜果飘香。
温盘还有多种特色产业,也在乘势发展,比如“绿色”产业,种植蔬菜,苗木花卉种植,畜禽养殖,光伏产业.......
对于温盘村和温盘村人来说,2018年当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温盘村摘下了“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整脱贫。
还值一提的是,2018年,石金力将占地10多亩的鸡场规模扩大到了约60亩,整个养殖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这一年,温盘村获得了上级部门100万元的贫困村扶贫资金,会“算账”的林伯宪看准“钱途”,与村其他干部合计,在青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这笔资金投到石金力的鸡场。鸡场则每年按照10%以上给村里保底分红,即确保投入鸡场的100万元资金不承担任何亏损风险,不管鸡场盈亏,可以确保这笔钱的绝对安全,并每年按照100万元的10 %以上进行分红。2019年,温盘村仅这一项,就分得红利11.5万元。“今年预计可以分红30万元左右。”谈及这笔“钱生钱”的好生意,林伯宪表示很满意。
其后,还有温哥合作社等等应运而生……
目前,温盘村的定位朝着生态农业观光,发展休闲旅游走也走出了坚实的步伐!确立了以“一头一尾一中轴为”主线的生态旅游经济带,规划了一张温盘村脱贫致富的蓝图。
近年来,温盘村更是致力改善基础设施,利用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政府各部门倾斜扶贫的项目专项资金,对整村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除了道路,温盘村的饮水、住房安全,用电、通讯保障及住厕改造、垃圾集收、环境整治达到整村全覆盖。建设了村卫生室、文化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和多个村民活动广场,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些都为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主次干道修通后,从安源区中心城区到温盘村的车程约20分钟,从火车北站到村里只需15分钟车程,便利的交通亦是温盘村向前发展的一大优势。
“我们在生态旅游方面的投入还会加大,只有收获直观的经济效益,我们才能更好地靠自身发展。”林伯宪满怀希望长地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温盘的路旁河边,房前屋后已是柳树成荫、花草遍布。小河已成为一条观光主线风景。村里计划再依此发展几条线,将周边的版块带动起来。“我们就像是在拼图,将一块块拼图拼完整的时候便是温盘村发展的高峰期。”林伯宪将拼图一块又一块地拼好,这是温盘的美好明天。“我们还要开发民宿、农家乐,让土特产形成产业效应,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林伯宪补充道。
的确,现在的温盘村宁静而又炽烈,己交织成一幅“烟雨乡村”美丽画卷。
为配合乡村旅游和农产品的销售,“慧农选”电商平台也在温盘如期而至,花香四方!
据悉,2019年强根采石场年获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2018年10月10日,该村已将政府支持贫困村政策扶持资金100万投入萍乡市金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10%年利率保底分红,至2019年12月31日分红收益11.5万元;2019年4月30日,村委会和萍乡市金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土地入股协议,以土地合作方式,按企业总盈利金额的3.5%比例分红,至2019年12月31日分红收益7万元;年光伏电站发电收入总额为6.0063万元。
以上项目相加,2019年全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32.5063万元。其中扩建入股金瑞蛋鸡场的分红收益仅有七个月,2020年整年预计分红收益有40万元。预计2020年全年村集体收入超60万。
从零跨越到60万,是重大突破,亦是向着更好发展的新起点。这些数字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与嬗变。
站在温盘村村委会门前,向不远处望,一列动车呼啸而过,这是沪昆高铁上驰骋而过的列车,这列列车辆,也载着温盘人脱贫致富的梦想,承载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希望,驶向明天和远方。更激起了林伯宪那乘胜前进的豪迈军人气概与情怀。

强将手下 无弱兵
脱贫攻坚,目标是脱贫,而且是同步奔小康,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攻坚,就是拔“钉子”,克难关,“攻城克寨”扫障碍。脱贫攻坚,关键在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抓产业,因户施策促发展,因人施策帮致富。这是摆在林伯宪面前的一道限期完成的战斗任务。林伯宪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又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上级的支持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以“党建+特色产业”为切入点,采取“党员+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温盘村走出了一条精准施策的新路子。2016年371名30户群众脱贫,2017年脱贫34户138人,2018年脱贫19户57人,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
温盘村在扶贫路上是怎样做的,林伯宪是怎样指挥调度的,我们随手拈来几个事例吧。
首先是分类指导合理安排,对于没有一技之长,又无自有资金的,则就近安排就业岗位。比如金瑞蛋鸡场,就安排了8名贫困户上班,每人月工资20O0多元,而且多劳多得。贫困户张秀春在鸡场做着检鸡蛋的工作,觉得又轻松又实惠,逢人便喜笑颜开地说“这要感谢林书记”。
对于家庭条件许可的,则送“产业”上门,帮助致富。如温哥生态农业公司,主要是免费送去“扶贫鸡”,“去年七月领取的20O只鸡苗,今年三月份全部出栏了。除去成本我赚了一万多元”,贫困户朱达辉说着说着脸上笑开了花。象这种“免费送鸡苗+技术支持+保底回收”的合作模式,温哥先后发放防疫鸡苗累计2万只。
脱贫户谭中华是另一种例子。现年34岁的村民谭中华,因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肢体残疾,身体左侧手脚都不听使唤,家中上有年了迈父母,下有儿子读书。林书记知道他有心养羊的情况后,又是找技术资料,又是找幼崽来源,又是联系饲料种子及种植技术,使他尽快走上了养羊脱贫致富的道路,并由几头到十几头。还帮其利用村上的闲置土地,发展了果树种植业,2016年就搞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高兴地对人说“2018年养羊收入就突破了3万多元,以后年年增加,我家的好日子,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林书记呃!”
还有村民朱增义家庭,夫妻都是残疾人,但身残志不残,逼过帮扶致富,每年养蜂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还得到危房改造补助,喜建了新楼房。
现年65岁的村民李爱国,首先是爱人重病掏空了家底,爱人去世,又雪上加霸,自己又长会患风湿性关节炎。他说“在我一筹莫展时,是村干部来了,结对帮扶领导来了,帮扶政策来了,才使我家生活慢慢红火了起来,真的感谢政府,搭望林书记!”
一边在金瑞农业上班,又一边在自家搞种养的曾小英说,上班收入不错。两年前,自种的几十棵金兰柚都己挂果了,春华秋实,又可增收了。她逢人就脸露微笑,那是满足,是感激,更是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
温盘村里已没了贫困户,更没有脱贫攻坚路上的残兵败将,他们正用各自的聪明才智和不惜的劳动汗水,浇注着家庭幸福之花。
温盘的白天,蓝天白云;温盘的夜晚,群星闪烁的天空见证了温盘的变化,星星在眨着眼睛,祈祷温盘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群子,安源区作协副秘书长,萍乡市女子诗社副社长。爱好写作,朗诵和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