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会市黄田镇概貌图
我将来故乡的绿
文/严灯辉
水随势流,人因时变,事由梦圆。幸运儿因时因地因人而各异,年少有美好梦想年盛有美好故事年长有美好回忆。我有幸从事乡镇、县(市)、设区的市、省党委系统办公室(厅)等部门工作二十年的经历,有深入思考区域协调发展课题机会,有理论文章在《广东调研》发表,有起草的专报多次获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2016年,我受组织委任主理四会市黄田镇这方热土,从机关踏入农村,从理论思考走向实践行动。理论与实践的一距间,压力与动力的一念间,观人之责及衡己之责的一转间,往往需要用情怀与智慧量度,燃烧激情岁月。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机遇里,黄田农村广阔天地,生态交通优势明显,山区老区底蕴厚实,铆足力气大有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大合唱里,顺应绿色琴弦,追寻诗意韵律,弹唱湾区和音。找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黄田坐标,以绿色为底蕴,用情怀作画笔,绘就黄田绥江“上河图” 。
黄田绥江夕照图
乡魂的绿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造福百姓者不足为一方“父母官”。这是一种鞭策是一种使命更是一方希望。责任与担当充斥着内心的悸动,触碰着脑海的神经,牵拌着我的灵魂。如何在黄田这个玉城边陲小镇,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把锁匙,打开山区老区融入湾区这扇大门,成了我日夜思考和付诸行动的事情。
作者到浙江安吉余村参观学习
近年来,我先后两次赴“两山论”的发源——浙江安吉余村参观学习,踏伟人足迹,悟绿色理念,融血脉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整合黄田人文地理之优势,扛乡村振兴之使命,取交通生态之所长,聚特色农业、文体旅游及生命健康之产业,绘绿富同源、兴盛和谐之画卷。或许因机缘而踏上这片红色土地,或许奉芳华而倾情这方纯朴百姓,或许逐梦想而绽放这个广阔平台。功成不必在我又何妨?功成莫问功名。脚步已留乡村田间,身影已留百姓心间,初心不忘、韶华不负!当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惠百姓之功;当以红色恩泽老区沃土,青山润泽山区白云,绿色惠泽我的乡魂。
美丽的绥江横穿黄田地域
乡愁的绿
屈原的《橘颂》、苏轼的《咏橘》流唱了多少经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拨动了多少心弦。情愁没有时空的终点,唯有情愫的激荡。四会是全国闻名柑桔之乡,有六祖慧能在四会顿悟期间耕种柑园传说,有柑桔在明朝已位列贡品记载;黄田是柑桔原产地,有万洞桔熟不认亲调侃,亦有我的挚友聂校长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对孩提时柑桔犹手留香印记。柑桔在绥江之畔故事动人,是千家万户摇钱树,是四会这座千古名城文化标记。因黄龙病肆虐,十年来柑桔遭受摧毁,柑园变竹林,钱袋成涩囊。赴任初到,一片茫然,传家宝如何复原,标记如何续写,肩责甸甸,思绪重重。不耻问计访四方,谋定而动走三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柑橘雕塑
其一,亮柑桔雕塑潜滋复源。正值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将刻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12座柑桔雕塑,亮摆在圩镇绿树成荫公路两旁,既拉近与人们心间距离又为种植柑桔播下毛毛雨,既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又为柑乡文明飘香传播。
引进客商前的实地调查
其二,引柑桔种植龙头带动。两度远赴海南与大兴集团洽商,引进客商成立翠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柑桔产业。目前已种植1000亩,成为2019年四会市获批“广东省沙糖桔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
1000亩的沙糖桔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
其三,问柑桔复兴积淀之策。邀请四会市退休四套班子领导莅临黄田考察指导,惹撩乡愁,献策助力。兴农惠农政策叠叠,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艺源源,俊采游子乡愁款款。人们春耕夏耘、胼手胝足,足蒸暑土气、背灼炎流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域内万亩柑桔遍植村村寨寨,户户飘香指日可待!母爱伟大皆因分娩疼痛,乡愁浓郁或因历经辛劳!乡愁,挂牵的是百姓生活,绽放的是绿色希望。

最是橙黄橘绿时
乡梦的绿
黍离之思,乡土之恋。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是置身乡梦的梦境,唐代政治家、诗人武元衡的《春兴》是异乡梦醒的梦景。无论梦景还是梦境都是诗和远方,唯有当下筑梦黄田,推动老区绿色蜕变,续写崛起荣光。值有“最是橙黄橘绿时”,还将有绿的映衬、绿的景致、绿的韵律……
作者深入产业园区调研
——红色之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黄田这片红色土地,演绎许多惊心动魄故事。陈伯忠是大革命时期第一个中共四会党组织书记,是四会第一个由党领导的农军军长,是全国第一批被培养的农民运动干部毕业生之一,是四会第一个参加广州农讲所第一期学习的革命积极分子,是四会第一个将自己家里全部地契、借据当众烧毁的乡贤,率领群众闹革命求解放。那一团熊熊革命火种,迅速染红黄田四会及绥江两岸。现在黄田五指山上还遗留当年的战壕、山洞等革命遗址,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当时战斗遗迹。1926年,陈伯忠同志年仅26岁光荣牺牲,他的鲜血洒向他深爱的土地,他的遗志一直激励着人民站起来、强起来。
黄田江头农会旧址
2017年初,整合修缮江头农会旧址、陈伯忠故居、陈伯忠烈士墓,修建党建小广场,绿化周边环境,建成四会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我两次亲赴广州与省党史办、农讲所沟通交流,组织写作团队和研讨会,修编《中共黄田党史》。2017年2月,参加全省第一期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学习班,撰写《坚守责任传承使命》心得体会。感怀老区熔炉锤炼,红色文化滋养,浸润着心灵,充盈着底气,升华着境界。弘扬红色文化,美丽乡村根植红色基因,以圩镇为中心,在通往各村五条主干道种植木棉树,构建五角星图案,老区的木棉、木棉的老区将成为一种文化记忆。那朵寒风中鲜艳木棉花,印记绿色的梦,烙印红色的魂。
黄田建成四会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绿茵之梦
玉城会羊城会聚九州健儿同圆中国梦,绥江连珠江连合四海名将共享绿茵场。这是2017年黄田镇人民政府与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合作共建足球青训基地的对联,满怀憧憬殷殷之切,蓓蕾绽放眷眷之情。足球从娃娃抓起,小荷才露尖尖角。近年来,黄田学校是一所不足600名学生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肇庆、四会两级“市长杯”等青少年足球联赛屡摘桂冠,是首批全国校园特色足球学校和广东省优秀校园特色足球学校。
黄田学校建成省优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今年引进深圳朝向集团,年内将在绥江之畔种植500亩足球草坪基地,谋划兴建300亩足球训练基地。草坪铺开小镇足球长征路,一片绿茵绕萦万众梦。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绵绵到海角,共享绿茵场。小小足球上演团队、力量、技术魂体合一的无限魅力,让生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赛场激情摄人魂魄,让弧线牵动亿万人心。小小足球富有生命魅力和圆通哲理,锻造强健、开启智慧,弘扬奥林匹克竞技精神、凝聚民族伟大复兴力量,这就是国人足球之梦,也是老区人民绿茵之梦。
足球草坪基地
——文脉之蕴
墨客皆因腹有诗书而高雅致远,苏杭皆因人文荟萃而媲美天堂。文脉之根,一方之蕴。四会建县于公元前214年,文厚而实,缘深而广,历久弥新。四会四水汇流而得之地缘,侨胞众多获“广东著名侨乡”而得之人缘,六祖慧能顿悟成佛而得之禅缘,不产玉石盛名“中国玉器之乡”而得之玉缘。有结四缘之因,将有融湾区之果。“逢怀则止、遇会则藏”降祥这片土地灵秀,甘霖慧能哲学思想,开启人们智慧。
六祖电影拍摄基地
以六祖慧能顿悟成佛为题材的《六祖慧能之怀会止藏》这部电影在黄田五指山拍摄,谋划打造以禅文化为主的影视基地、禅修基地、摄影基地的文化产业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寄情黍离之思、乡土之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倾情根植乡土、梦萦故里。
作家罗宗志的乡土长篇小说《乡魂》
黄田乡贤罗宗志以四会黄田乡土为题材倾情力作《乡魂》、《乡梦》两部长篇小说,是四会市第一个出版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知名作家,并将计划改编为电视剧本,目前已有文化公司约稿《乡梦》电视剧本。“相依为命苦亦甜,传世诗书光中华”志向传承瑰宝、厚植文脉。
美丽乡村景色
民歌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李重明老师导演了黄田镇“传唱乡土民歌、弘扬红色文化”主题晚会,并被选入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栏目,黄田镇红色文艺轻奇兵小分队也迈出新步伐。“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柑香蕴藏墨香,经年飘香传播,塑造着黄田大地的气质灵魂,滋润着生活其间的芸芸众生,回眸骚客葱倩,点缀湾区画卷。
绥江之韵,如诗如画
——绥江之韵
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上善若水,水利万物。四会为四水交汇,天地之恩赐,水润之滋、水韵之厚,胜似漓江、赛比苏杭。绥江在黄田穿域而过,两岸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我多次探望在绥江河畔上居住104岁的谭木娣婆婆,聆听她诉述五指山的故事、躬耕柑园的喜悦和饱经沧桑的亲历。携送了壮和水牛奶、飞凰饮料和柑桔,闲聊黄田绿色食品饮料,请教谭婆婆养生之道,讲述谋划颐养天年的黄田健康科技园。
商议新农村建设发展大计
有七十年烟龄谭婆婆粗糙手指夹着一根烟雾袅袅的香烟,另一只手捏着黄澄澄的橘肉,缓缓放到嘴中,浅浅尝一口,溢出唇齿留香,那份坦然悠然怡然令人仰慕。千百年来绥江滋润两岸土地,滋养河畔百姓,时常惊现“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时常感悟《富春山居图》的灵气。以绥江为题,以绿水为线,将柑桔、足球、玉器穿珠成链,红色、传统、民俗三种文化交相辉映,寻觅东融大湾区、西贯大西南的岭南水乡之韵。
美丽乡村一隅
乡情的绿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牛郎的绿水青山惠泽了织女的蓝天白云,天地间诗意回馈了人间甜美。情寄黄田绿水青山,葱葱之绿、悠悠之梦。呵护10万亩林木,保护福祉生态,抓好农村“三清三拆”、“厕所革命”、“碧水蓝天”、“美丽田园”,建设美丽乡村、创建文明城市、传播乡风文明,谱写黄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五线谱”,高唱乡村振兴乐章。
开展三清三拆
情倾黄田“金山银山”,擘画之宏宏、湾区之融融。抓好特色农业、特色旅游和健康产业,加快推进投资30亿元黄田健康科技园项目落户。同时,借力异地招商税收分成政策和四会市工业园区平台,异地引进8个工业项目10亿元投资。情牵黄田百姓心间,惦之念念、意之切切。用脚丈量民情,每年遍访所有贫困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缩短心与心距离,兜好底线民生保障,领航辖区全部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
作者访问五保户
我多次到访天生瞎眼的五保户罗树槐家,我们闲聊中得知盲人故事的世界,他会煮一手好菜,在沙滩里辨不出方向,乘坐摩托车赶集或回村以听风声辨别自己所到之地。
黄田朝阳灿灿,绥江绿水滟滟,田野柑园盈盈,农户饭香滋滋。一只大雁划破长空,留下一声长鸣,罗树槐能否辨认出是什么鸟声呢!
正是:
绿水青山在我心,乡愁乡梦铸乡魂。
韶华不负苍生意,愿向蓝天赋白云。

上图右为作者
作者简介:
严灯辉,中共四会市黄田镇党委书记,肇庆学院文学院客座教授。时有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刊登在《中国文艺家》、《时代作家》、《南方日报》、《广东调研》、《西江日报》等党报名刊。
黄田的绿水青山吸引了成群燕子夜间栖居
【编辑简评】
《我将来故乡的绿》题目新颖,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更有吸引人读下去的欲望。全篇主题突出,以“绿”贯注始终,从中看出,作者走马上任边陲小镇,一是有抱负的:如何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是有过深入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的一距间,压力与动力的一念间,观人之责及衡己之责的一转间,往往需要用情怀与智慧量度,燃烧激情岁月。”找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黄田坐标,以绿色为底蕴,用情怀作画笔,绘就黄田绥江“上河图”。作者将主理的一方当作了自己的故乡,倾注情怀,全心竭力,绘就故乡的“绿”,而且历尽甘苦付之实践。不像有些人把为官一任当作向上的跳板。二是亦有乡愁。他的乡愁是赴任之初的“一片茫然”,然而带着乡愁,怀着乡梦,铸造属于自己的乡魂,把自己的青春、抱负、责任、担当、智慧与汗水,全身心投入了振兴乡村,改变积贫羸弱的落后局面,以描绘和锻造乡魂的绿、乡愁的绿、乡梦的绿、乡情的绿而打开边陲小镇融入大湾区的大门,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深受村民拥戴!作者的爱乡爱民、造福一方的朴素情怀,是值得称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