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魏兰)9月16日上午,由洛阳市法学会主办,《人民法治》杂志社豫西事业发展部、洛阳市法学会医事法学研究会协办,河南京洛律师事务所承办的河南省洛阳市法学会“法治文化专题研讨会”在河南京洛律师事务所召开。来自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人民法治》杂志社、河南经源律师事务所、河南广文律师事务所、河南行有格律师事务所、河南博同律师事务所等实务界人士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重点针对律师事务所法治文化建设、律师事务所与高校深度合作共建、医事法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进行学术讨论。医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魏海涛主持会议。

河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侯宇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完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建设法治文化,让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有效传播使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紧贴人民群众,高校法治文化理论研究要与实务界相结合,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法治观念、法治信仰。

洛阳市法学会医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副院长赵贵森教授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然要求在落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同步培育起相应的法治文化。“法治中国”构筑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法治文化”则是这一基础上必然绽放的文化花朵和最终结成的文明果实。建设法治文化是一项持久的社会文化事业。法学院校与律师事务所应积极开展多层次合作,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针对法学研究发展规律,对新时代法治文化培养、对律师法学研究理论的提升均有益。

河南省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博士宣讲团团长、北京市百瑞(郑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袁冬冬博士指出,以文化熏陶增强法治力量。律师事务所与法学院校深度合作创新,有助于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人民法治》杂志社赵要伟指出,法学高校与律师事务所对接成立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对于推进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有着积极意义。赵要伟介绍《人民法治》为中国法学会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法治类刊物,致力追求研究性、思想性、前瞻性、可读性,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法律实施创新和法治文化创新,促进法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为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实实在在地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郑州大学中国卫生健康人文法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河南省"法治文化基层行"博士宣讲团成员梁兴然博士,医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行有格律师事务所主任蒋健威,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经源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捷,研究会理事史松峰、任亚斌,研究会理事、医事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博同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会利,研究会理事、河南广文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岩等做典型发言,就律师事务所法治文化建设、医事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能够强化人们的法治信仰、法治观念和法治习惯,为法治中国建设夯实重要人文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立基固本、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希望法学研讨交流活动常态化,持之以恒推进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