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故土
文/飞雪映春
从三月份老家拆迁到现在,不觉已过去半年了。其间,在乡亲群里,还有几个朋友的口中得知,我的家乡早变的没有一丝当初的样子了。掩捺不住自己的思念,也早想回家再看看,怎奈身不由己、以及诸多原因,而终未能如愿。
终于等到今天休班,回了天明城小区,与儿孙们团聚。因周末孩子们都在家带着孙女,没有了这许多的牵挂,便想到要趁着有空,去下庄面粉厂取袋面粉。与其说是去买面粉,实则是想顺道回到被拆迁了的家再去看看。于是,取过面粉后,骑着那辆家里舍不得卖掉的三轮车,沿着通往东河的、由路两旁堆满的瓦砾夹着的一条村道,向几度魂牵梦绕的家匆匆赶去。极力地凭着自己的记忆,去寻找故乡当初的影子。
由于整个村落的拆迁,使这个昔日的故乡,显得是那么空旷。举目望去,诺大的村落尽收眼底。村子的北边,是唯一那所尚未拆除的上庄学校白色的教学楼。顾龙路省道的北侧,是矗立在科技大道上的红色立柱框架的意大利建筑,我们当地人都叫它红房子。还有再往北边的小区楼群,仿佛离我曾经的家,近在咫尺地显得那么近。
由于近日无雨,从上庄东河河底通往村南宿驾窑村的唯一通道,便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走在这条更加弯曲而狭窄的、凸凹不平的小路上,偶儿几辆大车从身边驶过,车后便扬起一股股如烟的浓尘。
根据未来奥林匹克体育场馆和湿地公园的整体建筑规划的需要,要从河西的万安寨上,取土填于河东,与之前家后的羊垴,从上而下形成一个起伏的坡地。
举目往西看去,早没了具有神话色彩的万安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那几乎被铲平了的、在寨底留下的一孔孔大大小小的窑洞。河洼的东边,便是我之前生话了五十多年的家了。若不是被新土掩埋得只剩下树冠的那颗有点年份的老皂角树,以及家后土崖上之前熟悉的杂木树蓬,还真的找不到哪里曾是我的家了。
站在高低不平、长满杂草树木的土堆上,心中沉甸甸的。是怀恋,不舍,还是心痛?也许都有吧。因为,新堆积的土堆,不光掩埋了我们的家,还掩埋了我们难以忘怀的金色童年,和挥之不去的一个个曾经或苦或乐的动人故事。就这样伫立我家家后的土崖下,抓一把细土,缓缓地贴近胸口。这万千的思绪让手儿有些颤抖,一任这捧乡土,随风儿从手中丝丝滑落。而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的热泪,终于模糊了我的视线,以至于随着我难舍的痴念,把脚下的这片热土慢慢地打湿……
——2020年9月20日于天明城。

作者简介:胡彦宏,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李村镇上庄村人。qq网名寻觅阳光,微信名飞雪映春,曾用名红叶如诗,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员、特约作家。之前数篇小文曾散见于《华夏诗归客》、《古亳诗韵》、《山水李村》等文学刊物。本人喜欢读书,热衷于现代诗词及散文的写作和尝试,并以此来涂鸦些生活的感悟;热爱生活,悉心捕捉大自然的唯美。

诵读者简介:
玉华,河北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