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品评、议论;评而论之。赏析:欣赏并分析。我今天要一反常规,对作者题目的撰写提出质疑。我以为文章的标题的撰写有失严谨,有失准确。《秋,一溪云从心头飘过》。这“一溪云”的出处,大约是苏轼《行香子.述怀》词作。词中有“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意思是何时能归隐田园,不操劳政事,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吾愿足矣。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的出世之意。显然这和作者选用这个词的蕴意是大相径庭的。就词意讲,“一溪云”是一个定中短语。名词“云”是中心词,“一溪”这个物量短语(数词“一”+物量词“溪”),是“云”的定语。“一溪云”这个定中短语,把“云”量化了。从作者心头飘过的云,那就是溪涧生成的“云”,即“溪云”。被量化的“溪云”——“一溪云”,无法配合题意。要“一溪云”——“一溪的云”干什么?所以我认为,正确的拟题,应该把“一”字变成破折号:——。这样,题目就变成:《秋——溪云从心头飘过》。
“溪云”的出处是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的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乌云从皤(pó)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落下去。群山欲雨,城楼上已满楼狂风。这儿的“溪云”,对于作者也无任何借鉴的意义。但用“溪云”,比“一溪云”更贴切,也让人更舒服一些。
下面,我打算以“溪云”的语义开始我的赏评。

美文以诗化的语言开头。夏天的云“乱云飞渡”,“黑云压城”,“群魔乱舞”;秋云则“纤云弄巧”、“婀娜生姿。”恰当此时,“有一溪秋云苒苒而来。”从作者的年近花甲的心头“轻轻飘过”。这“一溪秋云”是我欣赏的表现句式,因为这“一溪”,可能是“一片”,也可能是“一团”,也可能是“一絮”;“片”也罢,“团”也罢,“絮”也罢,那都是从溪涧生成的软软的,绵绵的,柔柔的,温馨的,永恒不变的,至死不渝的母爱之云。
作者说:“云朵从童年飘来,掠过我生命的原乡,于翠微间依依萦绕,恣意舒卷。”这里的“原乡”、“翠微”,对一般读者是较为陌生的。“原乡”是指一个宗乡之本乡。是指祖先未迁移前所居住的地方,类似于“籍贯”的含意。“生命的原乡”,有的人说是“安静”。用英年早逝的作家王小波的话说:“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作者的所谓“生命的原乡”,应该是来自母爱的温柔乡的那种宁馨、静谧吧。所以年近花甲的作者,时时不忘这“生命的原乡”。当雁阵惊寒,暮霭山岚时,“母亲唤儿的呼喊,就会从炊烟洇漫的地方急促地响起;当牵女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母亲又如数家珍地重复着天河畔爱情的故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穿着母亲做的新衣服,”小时候的作者,“走到哪里,都会引来村里人的羡慕,围观、赞叹......”;“月近中秋分外明”、“母亲虔诚地拜着月亮,葡萄、西瓜、菱角、月饼,”琳琅地摆满桌面。
“翠微”,是兰花的一个品种。山色清翠缥缈称为翠微,代指青山,也可形容山光水色。作者文中的“翠微”指青山。“皤溪”傍阁依山,当然要提到翠微。
母爱的云朵,“从童年飘来”,在作者生命的不同时间段,“依依萦绕,恣意舒卷”,已如前文所述。
年近花甲的作者慨叹“时光如白云悠悠,悄然飘去”,让他“雨做的心,于午夜梦回时”,常常伴着“泪水簌簌飘落。”“白发来无限,青山去有期”,岁月是无情的,“童年走了,母亲走了,记忆中的故乡,也走了!只有来自心灵原乡的云,像一块洁白的手帕,时时擦拭着作者“婆娑的泪眼”和无尽的心伤。“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良有以也!

附:《秋,一溪云从心头飘过……》
作者:吕秀彬
一夜西风袅袅,改变了天上云的模样。夏天的那种乱云飞渡、黑云压城、群魔乱舞般的恐怖与狰狞,转眼间被秋风一扫而去。纤云弄巧,婀娜生姿。此刻,有一溪秋云苒苒而来,从我的心头,轻轻飘过……
云朵从童年飘来,掠过我生命的原乡。于翠微间依依萦绕,恣意舒卷。那一片片柔柔的洁白,多像我放牧的一群群洁白的绵羊。山顶上、白云间,有雁阵与云彩结伴南飞,浮云变幻着“人”字形的雁阵,或一撇、或一捺、或浑然隐去,只有一声声雁鸣,清肃着高远的天际,让广袤的秋野,多了几分静谧。
晚霞落了,暮霭起了,山岚便如一袭长袖,于山腰间款款挥舞。母亲唤儿的呼喊,就会从炊烟洇漫的地方急促地响起。于是,鸟儿急匆匆地归巢,羊儿慢吞吞地下山,星星静悄悄地升起……羊群好像一片云朵,飘进秋夜,飘进村里人的梦里。
七夕的夜晚,银河如去年一样,在夜空中亮亮地流淌,牵牛和织女又会在鹊桥的墨羽中相会,母亲又如数家珍般地重复着天河畔爱情的故事……偶尔有彩云从银河旁飘过,母亲就动情地对我说:“孩子,天上一片片云朵,都是织女纺的丝绸。织女手巧着呢!她会纺云锦,织晚霞。七夕到了,你看天上的云,越来越好看呢……”
其实,母亲的针线活,和织女一样,巧着呢!穿着母亲做的新衣服,走到哪里,都会引来村里人的羡慕,围观,赞叹……如今,母亲驾着她裁剪的彩云,到天上去,再也不回来了。每每有秋云从头上轻轻飘过,我就会想:是母亲想她的儿女,回来看看了吧?
庭院里桂花开了,花蕊如粟,暗淡轻黄。中秋的月华,就浸染着浓浓的桂花香,撒遍小村的一角一隅。
总是风调雨顺,丰收的秋天就分外喜庆。圆圆的月亮,圆圆的中秋,圆圆的祈盼。母亲虔诚地拜着月亮,一串串紫皮葡萄、一瓣瓣红瓤西瓜、一盘盘剥好的白色的菱角……还有桂花馅子的月饼,琳琅地摆满桌面,萦绕着渺渺的香气,啜饮着莹莹的秋露,晕染着盈盈的月光。
偎依桂树席地而坐,任凉风如水,浸透落满花香的衣襟。于细碎的花隙中,看月亮斑驳的脸,看一片流云从桂树梢头冉冉飞过,就想到一地花香,是乘云飘过的嫦娥温婉的体香;浸染着月光的树冠,多像月宫里开满桂花的树……
时光如白云悠悠,悄然飘去。却留下一颗雨做的心,于午夜梦回时,常常伴着我的泪水簌簌飘落。童年走了,母亲走了,记忆中的故乡,也走了!只有来自心灵原乡的云,像一块洁白的手帕,时时擦拭着我婆娑的泪眼。

喜马拉雅聆听网址:https://www.ximalaya.com/qinggan/343065/334862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