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的确良”
文/石岩磊
图/来自网络
眼下秋已深,早晚有了些冷的感觉,半裤短衫已穿不住,昨天爱人将夏季的衣服都码放成豆腐块收拾了起来,我无所事事地指着几件化纤材质的运动衫闲聊道:“这应该就是以前所说的‘的确良’吧”,她边麻利地叠着衣物边回说:“那时候类似这种材料的衣服还特时髦呢!”爱人的话把我拉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小时候,人们穿的都是粗布衣服,大多是土灰或暗绿色,我还见过母亲纺线织布,她坐在硕大的木头织机上,手里拿着梭子,脚用力地蹬踏板,“咣当”之声不绝于耳,棉线就化作了布匹里的经纬,织出来的布很粗糙也很硬,但穿久了会变得越来越柔软贴身。大概是我十来岁时,一种亮眼的服装出现在大街小巷,它薄如蝉翼色彩艳丽,这便是所谓的“的确良”。
其实它就是人工合成的涤纶制品,但那时可是小伙子大姑娘们的抢手货,都以有件“的确良”的白衬衣或花裙子为荣,它们绝对比现在的皮草受欢迎。然而到了八十年代末,这种风尚就慢慢消退了,原因在于“的确良”透气性差不吸汗,贴在身上像罩着层塑料布,人们又开始回归,逐渐喜欢上穿着棉布、真丝面料的服饰。日常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相似的状况,家具就是个典型代表。

记得老屋里有一对实木大柜,足有两米高,几乎够到房顶,斑驳的黑漆写满岁月的沧桑,但也给人一种压抑感。后来兴起组合柜,不仅实用方便,而且时尚明快,老柜子便被走街串巷的贩子收走了。之后还流行过欧式家具,就连装修房子时也要安个不伦不类的罗马柱,现在人们又热衷于中式家私,实木与红木成了新宠。四季有轮回,人们的喜好也在更迭里循环往复。
而每次反复又分明有着迥异的差别,几十年前的粗布衣是物质匮乏时的不二选择,“的确良”勾起的是人们在生活条件略有改善时,对时髦的无限向往,而当收入足以支撑人们做更多的选择时,舒服闲适便成为主流。而家具也在实用与风尚间摇摆,从纯木料到胶合板纤维板,再到花梨紫檀,见证的不仅是对材质的追求,也印证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凸显了人们生存理念的变迁。
“帮我把箱子摞上去吧”,爱人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思,整齐的夏装已安然地躺在透明的收纳盒中,我的思绪也被打结收藏起来,但仍有余味在鼻翼间游荡,那是岁月流淌过春夏秋冬时留下的馨香,有花的芬芳,有草的盎然,有月的清辉,有雪的洁净,更有深秋“的确良”之感,它不是沁入骨髓的冰寒,而是拂面轻柔的舒爽,在渐深渐浓的秋韵中,时光化作打着旋儿的轻风,裹挟着旧光景幻化为永不褪色的影像,亮了眼眸,暖了秋凉。
2020.9.19

读石岩磊君散文《深秋“的确良”》
文/常原平
深秋短杉穿不住,
码衣闲聊“的确良”。
当年此物曾时髦?
时光回溯勾遐想。
童年多穿粗布衣,
母亲纺线织布匹。
布很粗糙质地硬,
穿久贴身暖记忆。
亮眼服装“的确良”,
色彩艳丽薄如(蝉)翼。
小伙姑娘抢手货?
不逊皮草今风靡。
八十年代风尙减?
透气性差不吸汗。
棉布真丝重引领?
家具更迭亦必然。
斑驳木柜印沧桑,
组合(柜)兴起更方便?
实木红木又新宠?
喜好更迭循复还。
反复分明存廻异?
匮乏改善随境迁。
而今舒适成主流?
生存理念自凸显。
思绪收藏被打结?
留下花香草盎然。
更悦深秋“的(确)良”感?
拂面轻柔秋韵暖。
[强][强]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