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海
七绝*韵和魏力《秋咏》十首

(一)
沙塞胡杨渐染霜,朔垂匡定鸟弓藏。
游人络绎云关去,吟客新填柳色黄。
注:柳色黄,词牌《石州慢》的别名。因 宋贺铸词《石州慢》中的“长亭柳色纔黄, 倚马何人先折”句而得名。
(二)
骚客游仙住碧霞,雄关远去玉钩斜。
中秋应是团圆夜,征旅行留影子花。
注:1、碧霞,青色的云霞。多用以指隐士或神仙所居之处。宋谢翱 《孤山》诗:“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2、玉钩斜,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江苏铜山县 南。明陈子龙 《江都绝句同让木赋》: “千重阁道覆云霞,宫女东都自忆家。当日便为伤别地,胡香不起 玉钩斜 。” 3、影子花,指影踪。

(三)
闲赋梅词塞上秋,志人歌唱信天游。
良时静坐阳关处。顿觉英雄胆魄留。
注:1、塞上秋,词牌名。即“天净沙”。宋无名氏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因名。2、志人,指守志隐逸之士。唐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 3、信天游,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一种民歌。

(四)
卧隐清闲共侣游,天池娱玩驾轻舟。
秋风劲吹涛浪起,寸步难移少自由。
(五)
凝露初生降宇寰,中秋游览内三关。
秦砖汉瓦书前史,难怪今人慕孔颜。
注:内三关,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为“内三关”。
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一‧山川险要》:“国家以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而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
(六)
中华文明出放唐,人才选拔踏槐黄。
从来史记春秋事,勘校藏书鲍夕阳。
注:1、放唐,指唐尧 。《文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放唐之明文。”
李周翰 注:“ 放唐,谓尧也。” 2、踏槐花,《说郛》卷六九引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宋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 踏槐黄 ”。 3、鲍夕阳,清代藏书校勘家鲍廷博的别称。清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吾乡鲍以文廷博’博学多闻’广镌书籍, 名动九重;不知其能诗也。余偶见其《夕阳》二十首,清妙可喜……可称古有鲍孤雁 ,今有鲍夕阳矣。”
(七)
四海仙游自在身,缘逢六道是宗亲。
凡心灭尽超三世,极乐莲生脱俗尘。
注:1、自在身,佛教语。谓心离烦恼、舒适自在的身躯。唐白居易 《池上闲吟》之一:“高卧闲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
2、佛家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三世之事, 信而有徵。” 王利器集解引赵曦明 曰:“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也。”

(八)
莫学徐妃半面妆,庭堂内外捉迷藏。
江湖遭遇浑闲事,休与仁人论短长。
注:1、半面妆,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元帝冷遇。《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徐妃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 唐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粧。” 2、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唐元稹 《杂忆》诗之三:“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3、浑闲事,犹言寻常事。宋陆游 《买油》诗:“冬裘不赎浑闲事,且为吾儿续短檠。”

(九)
枫叶朱红映嫩寒,初秋霜彩促花残。
漫游广漠胡杨地,满目凄清卤碱滩。
(十)
玉露流霜浸草黄,秋风飒飒菊花香。
雁群捎去游人意,日夜思怀是故乡。


{徐世海老师像}
徐世海,男,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1954年生,197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38年,中学高级教师,参与白银市九五教学科学实验活动,活动及论文通过市级验收。拙作古风两千多首,格律诗一千六百多首曾于《仲夏诗刊》《燕京文化传媒》《福泽五洲》《诗品》《暮雪诗刊》《竹轩诗苑》《草原诗苑CR》《黄鹤诗苑》等五十五种媒体平台发表。被聘为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一百多首格律诗被选入《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第二部、第三部,《中国当代诗人诗选》《芙蓉国文汇》《当代诗人诗选》《诗草集》《新时代中国各省市知名诗人全记录》《暮雪诗刊纸刊》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等书籍。

附魏力《秋咏》十首
魏力,字子直,网名心旅者,甘肃会宁人,生于1949年,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毕业于兰州文理学院中文系。参加教育工作后,先后担任高级中学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自小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和各类体裁文学,勤奋写作,曾出版《心旅集》诗集一部并其它专业著作。工作之余及退休后,深入生活,坚持笔耕不辍,创作诗词两千余首,作品刊发于《诗刊》、《飞天》等各种报刊杂志并微信网络平台。现任嘉峪关市党史市志研究院资料编辑。

{魏力老师像}
(一)
又见胡杨八月霜,嫩寒染画韵深藏。
云青秋老苍天远,古堞依岩夕照黄。
(二)
眺望乌鞘岭上霞,雪溪又映雁行斜。
何当共饮中秋月,醉卧乡山野草花。

(三)
汉武旌旗付浩秋,酒泉胜迹剩豪游。
今时俯仰烽关上,犹觉雄风万古留。
(四)
秋日寻芳结伴游,黄芦碧水荡轻舟。
同盟鸥鹭情怡乐,旋舞平湖各自由。
(五)
悬壁秋生紫塞烟,凭临眺望百重关。
秦碑汉碣今犹在,尚为游人诉旧颜。
(六)
断简残碑载汉唐,文章古奥蕴珍黄。
先生考证春秋意,道是匈奴战锁阳。
(七)
碧秀庄园隐此身,荆扉柳舍最相亲。
小桥明月人垂钓,秋酿盈樽不染尘。
(八)
半卷竹帘半画妆,却将底事尽深藏。
凭栏欲向霜娥问,无奈云桥路太长。
(九)
月落乌啼起晓寒,板桥霜重苇花残。
玉关此去三千里,满目长云暗碛滩。
(十)
萧瑟秋光柳色黄,清霜恬淡菊花香。
雁归寄语离人意,塞月将圆更望乡。



https://m.booea.com/news/s_1603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