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如风~ (作者提供图片)
家乡的小院
耿喜武
这些年来,家乡的小院一直珍藏在我的内心深处。小院里的房舍尽管都是土坯房或茅草房,但却承载着儿时很多甜蜜而快乐的记忆。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姐妹还有未出嫁的姑姑,清贫的一家人,再加上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土炕灶膛,相得益彰,其乐融融。
听老人们说,那个小院过去是从一个地主家买过来的。小院位于村子正南偏东,顺山傍水而建,属于中国传统式建筑。房盖是两架油松木柁,若干茶碗口粗的椽子承重着上面的茅草,窗户是类似于现代镂空卯榫结构的工艺。门前是一条小河,周边四季花开,云淡风轻。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溺爱,姐姐因带我不经意的粗心偶尔遭到父母的训斥,还有老屋后面树龄超过百年的大榆树……那里凡是能够支撑记忆的一切一切元素,都成了我记忆里的火把。
搬到小镇生活后,我一直也放弃不了对那个温馨小院的牵挂与思念,曾几何时,在梦中还畅想到在那个小院生活的发展和延续。早上,踏着晶莹的露珠在小院的菜园里除草摘菜;中午,躺在小院树荫下的摇椅上,让清凉的微风吹拂在脸上,遥望长空下的白云;晚上,坐在小院的台阶上,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数星星,看月亮。从田野里不时传来的蛐蛐声,仿佛让我听到了生活的和弦。与此同时,满院弥散的花香,仿佛让我迷醉于山乡人的心海。
世事难料,有哪曾想到,数年之后,家乡的老村已搬迁,昔日的小院已经成为耕地,当年的老屋也成了记忆的残片。
2019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朋友。朋友很想把他两处院子其中的一处转给了我。我想,这样的院子既能享受城市的便利,又有乡村静谧的美景,何乐而不为?于是,欣然受之。院子不小,将近一亩地大,经过重新设计施工,终于修葺完成,可以算作精美,主房四间,厢房五间,客厅卧室卫生间独立厨房茶室一应俱全,小院里有竞相开放的鲜花,新鲜可口的蔬菜,有郁郁葱葱的杏树、枣树、苹果树,有懒洋洋晒太阳的猫咪,追逐打闹的小狗,满园春色,瓜果飘香。当你踏入小院,你会把城市的喧嚣和人世间的纷扰烦恼遮挡在院门外,在宁静中皈依,在归依中心静如水,在这个小院总是期盼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虽然这座小院比家乡的小院强了不知多少倍。但我的内心仍然感觉缺少什么,似乎没有从小院的落成找到预想的完美和快乐,因为现在已经不在是童年的我,没有了那份纯粹和天真以及快乐。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也无暇顾及这个小院,偶尔踏足犹如匆匆过客。
看来,我们的根仍然在家乡的小院,虽然那里是我们曾经拼命要逃离的地方。那里有母亲慈祥的目光,那里有父亲谆谆教诲!那里是我的人生起点,也是我走出大山,奔向远方的起航之处。是啊,家乡、小院、老屋是一个人永远不能遗忘的地方。
写完以上文字,恰好是白露时节。北漂的白云、南归的大雁告诉了我一个消息:城市只能安放我的肉体,而家乡的小院,却安放了我一生的灵魂。

作者简介:耿喜武,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党员,中学政治高级教师,中文系专科学历,有数万文字在报刊、网络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