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兄长郑育林》
作者:孙建民
半坡遗址博物馆,出土文物中最为出名的是人面鱼纹盆。距离今天6000年的半坡母系氏族公社时代,人类的祖先们真实在我家门的浐灞生态区的半坡遗址博物馆所在,过着集体群居生活。我们的祖先用粗糙的衣物遮蔽私处,男子外出到浐河、灞河里打鱼,围猎。而女子在家里生儿育女,地位尊贵。这是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陕西灞桥区得到了最富有诗意的展示。

人面鱼纹盆的出土,可谓石破天惊一举成名!但凡亲眼目睹了这件洗脸盆大小的6000多岁的古代陶器——人面鱼纹陶盆,你一定会肃然起敬震撼不已!聊聊数笔,线条沁心心脾地表达出绝对震颤心灵的巨大美的享受,让人过目不忘激情澎湃!原来我们的蓝田猿人从212万年之前,沿着灞水一路向西徒步跋涉,仅仅只有50公里的迢迢水路,右手是绵延起伏的蓝田秀岭,左手是高出灞河水平面600到700米的白鹿原,这一走就是200多万年!人类婴幼儿时代的进化是如此漫漫长路呀!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神奇而伟大!

昨天下班后,我拜访了14年前因为工作而结识的兄长、原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退休在家的郑局长特别的健谈,从西安的历史文物保护、四大遗址公园建设、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与大雁塔的关系、西安城墙保护,讲述了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周沣滈遗址保护,昆明湖遗址公园建设,我们无话不谈相见恨晚。郑育林教授原本就是大学老师出身,早年毕业于西安著名大学,专攻美术绘画专业,对于西安城市的前世与今生,对于城市的开发与保护可谓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我们是忘年交,以文会友,友谊地久天长,联系贵在经常呢。郑局长让我欣赏他正在创作的国画,浏览汗牛充栋的书房、金光闪闪的乐器萨克斯、老式手风琴。简述原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石宪章风华正茂时候赠送的书法作品。美好往事,历历在目。我们的谈话是海阔天空,愉快又无比美好。当他得知我坚持业余写作时,也饶有兴趣地一起浏览我的作品。我们相互加上微信,表示以后要以文会友。正巧他女儿郑小异老师也在家,她是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新闻采编老师,我们也相互加上微信。这位属兔的美女老师,叫我叔叔,让我倍感欣慰。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宽敞明亮的书香门第,不正是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我欣慰自己有这样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老领导!女儿孙敏华打来电话,询问我该回家吃晚饭了。郑局长说他们家已养成过午不食的良好习惯。我正准备起身告别时候,郑局长说赠送你一副国画,再送一本《远古回声》。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陈年的酒啊,夕阳是最美的画!………
孙建民作于2020年9月18日清晨

孙建民,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二级调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其作品清新隽永,言简意赅,发人深省。主要著作《清风明月》《人活一世看精神》《“钉钉子”与抓落实》。60多次获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