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晋世家》
文/赵永衡
斥骊姬
贤妻良母不相宜,乱国乖违数丽姬。
明里佯装明事理,暗中显露暗藏私。
天资聪慧非如愿,地道愚氓却受欺。
诡计多端终有报,灰飞烟灭莫怀疑。
自注:《史记》晋献公名诡诸。“五年(前672),伐骊戎,得骊姬,骊姬弟,俱爱幸之”。骊姬生奚齐。献公欲废太子申生,立奚齐。骊姬假装不同意,但暗地施诡计,逼太子自杀。(前651)九月献公卒。“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灵柩旁)。献公未葬也。…十一月,里次弑悼子(骊姬弟子)于朝”。
2️⃣秦慷慨救晋饥
晋闹大饥荒,秦援救济粮。
穆公怜百姓,千乘运输忙。
自注:《史记》“四年(前647),晋饥,乞籴于秦。…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秦穆公说:“晋国君确定可恶,但老百姓有什么罪过!”结果给粮,运粮队伍从秦都雍城一直连接到晋都绛城。)
(三)秦饥晋攻
秦地遇灾荒,求援救命粮。
惠公忘信义,战马四蹄扬。
自注:《史记》晋惠公,名夷吾。“五年(前646),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
(四)秦军奋勇杀敌
恩德一年忘,秦民痛断肠。
士兵齐努力,冒死杀豺狼。
(五)晋惠公臭名远扬
夷吾太荒唐,深恩报战场。
理亏该活捉,万代臭名扬。
(六)晋惠公背信弃义
忘恩负义露猖狂,不念秦君德泽长。
鼠目寸光无远见,险遭刀下断头亡。
自注:《史记》“六年(前645)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穆公壮士冒死败晋军。晋军败,逐失秦穆公,而反获晋公以归。秦将以祀上帝。晋君姊为穆公夫人,衰经(穿孝服)涕泣。…乃与晋候盟王城而许之归”。
(七)晋文公成就霸业
十九年来各国奔,六旬有二始为尊。
逃亡遭遇伤心事,避难欣逢富贵门。
任用贤能安社稷,宣扬德政定乾坤。
春秋霸主谈何易,大量宽宏忍气吞。
自注:晋文公重耳(前636~628)在位。避骊姬陷害,外逃十九年。“献公二十二年(前655),使宦者履革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酣”。“过卫,卫文公不礼。”“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至秦,穆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与往”。
(八)齐女劝说重耳行
迷恋齐姬解百愁,绮罗帐里度春秋。
若非巾帼谋规划,怎有夫君霸业求。
(九)重耳欲啖舅父肉
逃难追随此外甥,谋求大业断柔情。
酒醒怒火冲霄汉,顿足持戈恨气生。
自注:《史记》重耳“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抱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重耳舅父)。…曰‘事不成,吾食舅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
(十)负羁识英雄
大夫慧眼识英雄,璧玉私藏食物中。
城破曹君亡国日,负羁宗族旧时同。
自注:《史记》重耳“过曹,曹共公不礼,欲观重耳骈胁。曹大夫负羁曰:‘晋公子贤,又同姓,穷来过我,奈何不礼!’共公不从其谋。负羁乃私遗重耳食,置璧其下。重耳受其食,还其璧”。“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负羁言…令军毋入第负羁宗家以报德”。
(十一)重耳言而有信
两人对坐面窗轩,重耳倾心立誓言。
他日兵车逢广泽,退军三舍报君恩。
自注:《史记》“至楚…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避王三舍。’”后晋楚在城濮之战中,兑现诺言。
广泽:旷野。广通旷。
(十二)介子推回国隐居
马不停蹄未下鞍,追随重耳泪难干。
翻山涉水朝天笑,戴月披星卧地鼾。
苦尽君臣归故国,甘来母子隐绵峦。
分封忘却推公绩,读史心头亦发酸。
自注:《史记》“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其母曰:‘能如此乎?与汝偕隐。’至死不复见。”
(十三)晋文公知错封介山
随从替子怜,快语国门悬。
穷困陪君侧,荣华弃道边。
圣贤非易缺,忠孝实难全。
赏赐绵山地,千秋享祭延。
自注:《史记》“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所见。’文公出,见其书…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人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自注:《史记》晋襄公“六年(前622),赵盾代赵衰执政。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欲立长君…太子母缪赢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赢,且畏诛,乃背所迎立太子夷皋。…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宰夫龄熊蹯不熟,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数谏不听。灵公患之。”派刺客杀盾,刺客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后被赵盾救济过的厨师相救,脱险。
自注:《史记》“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憨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灵公设计害盾,眯明先知之。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脱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