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拖堂,我喜欢
文/云蒙山人
初登讲台,我就给自己定下规矩:无论上什么课,绝不能拖堂,因为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直到我当上了美术教师,直到我一次次听见可爱的孩子们说“时间咋过得这么快呢?老师,您等我一会,让我画完行不行?”“老师,对不起,你晚点吃饭行不行?”
看着他们那质朴的面孔、渴求的眼神,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不要着急,老师等你。”是的,我想说,这样的拖堂,我喜欢。

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美术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既能够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又面临着看似无用的尴尬境地。对于这些生活在云蒙山深处的孩子们来说,罗丹那句名言再合适不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真山纯水养育的他们,从来不缺乏对生活的感知,只是缺乏对艺术的提炼。
教好任何一门课程,三个方面非常关键,美术也不例外——激发兴趣,培养方法,磨练意志。在以上三个方面,我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绝招。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伴事半功倍。
首先,用丰富多彩的导课激发兴趣。歌曲、诗词、俗语、典故,甚至是教师自己的现场演唱,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以上只是常规的,要说来真的,我也有自己的绝招。比如把学生带出教室,在校园里进行观察,写生;再比如组织“大美云蒙”主题研学旅行活动,我自己担纲导游,讲述云蒙山的优美风景、神奇传说与厚重历史,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再比如,以“教育扶贫进我家”为主题进行创作,让抽象的美术教育实现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引证一句话——感动与美术常在。

二、榜样是最强的动力,榜样引领风雨兼程。
画有法,却无定法,凡是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用榜样示范的方式教给方法可以分三个层次。
一是往届佳作示范。每节课前,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榜样激励,让学生相信,学哥学姐们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二是同学佳作激励。每节课后,按照大约10%的比例,和美术课代表一起选定优秀作业,在下节课前集中展示。所有优秀作者举起作品拍照留念,发送到我的朋友圈,并对好的作品。进行精选点评,肯定其构图、色彩、造型、创意等各个方面的亮点。必要时,请作者自己讲述创作经历,分享完成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

三是抓住重难指点。以上只是常规的指导方法。具体到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又得往深里挖掘。比如,在指导一节涂鸦课时,我就结合往届优秀学生作品,指出了七种方法:一是用吸管吹,二是用棉签抹,三是用纸纹按,四是用笔尖甩,五是用模具压,六是用工具画。七是用消字灵删。在我总结的以上七大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还自己创造了用餐巾纸擦试、把纸进行反复揉搓后展开再画等“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涂鸦方法,让涂鸦这门技术逐渐更具有艺术的色彩。
当然,在进行这样的教学的时候,我往往就成了拖堂专家,学生们也往往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上厕所,一心想着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希望下节课意气风发的站在讲台上。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高人一等”,至少比坐在座位上身高相同的同学高出25公分——那刚好是讲台的高度。

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意志助推无往不胜。
美术学习要不要磨练意志,我有自己的肯定的回答。虽然除过高校美术特长生,美术素养在人们的生活中好像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其实并非如此,美术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综合素养,美育素养高的人从自身来说,会穿衣打扮;从家庭来说,会选择家居;从长远来说,可以应对人生旅途上难免寂寞和偶然的坎坷。
一切艺术本身是寂寞的,但是它却可以战胜寂寞。梵高在最黯淡的岁月里画出最灿烂的《向日葵》,阿炳在最无奈的日子里拉出最出彩的《二泉映月》……也许正应了那么一句话,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具备一定美育素养的人,即便是身处逆境,也会以信笔涂鸦的方式去排遣自己的烦恼与忧伤,走出这一段窘迫与迷茫。

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绪宣泄式创作。比如手握一把彩笔,随意涂抹点画;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哪怕并不协调……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读出了学生心目中的孤独、焦虑、抑郁甚至是心理疾病苗头。当然,我会以自己的方式委婉的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慢慢的把自己晒在阳光底下。经历了这样的教学互动,我有一种感觉,学生不仅是“亲其师,信其道”,而且渐渐的学会了悦纳自己,坦然面对生活。
习惯成自然。因为喜欢,学生们会珍惜美术课堂上的每分每秒,尽情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美术课堂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就这样自觉主动地投入了美术学习,跟着我“误入歧途”。当然,我也就这样被学生们惯坏了,在美术课上拖堂,成了一种习惯。

和同事以及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好奇地问我,“美术课就是一门副课,你干嘛这样卖力的教?而且还这样拖堂,都不能按时吃饭?”我也发自内心地回答,“作为一个教师,无论教什么,不管主课还是副课,其实都是在先生成长、成才、成功的路上为人作嫁。我虽然是一个美术老师,但如果能让学生喜欢学习,以全新的状态爱上美术学习,以振奋的精神投入其他课程学习,毫无疑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

是的,果的事业是甜蜜的,花的事业是芬芳的,而根的事业是无私的。真教育一定是隐藏了目的性、除去了功利心的教育,好教师一定是“奉献舍我其谁,荣誉不必有我”的教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课程,我喜欢;这样的教学,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我热爱;这样的拖堂,我喜欢……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教坛耕耘33年,绝不凑合;自发教研23年,成果丰硕;兼职文史13年,普遍认可。本职之外喜欢追光逐影、舞文弄墨,愿结识更多求真、尚善、向美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