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雨休随笔
作者/韩君祥 诵读/老菩提
下雨了,给你讲点小故事。
从哪里说起呢?比如说采棒槌。看到人参时,得先喊一声棒槌,然后用红线拴住,把几个伙伴招呼过来,磕头拜山神,然后挖的挖,打场的打场。

挖参可是技术活,要保证芦碗须无损;打场子的人也不闲着,需要给驱赶蚊虫伺候着。遇到难挖的时候,时间很长的。你知道,野山参不比种植的,格外需要小心,不然破相就不值钱了。

参分品相和年份,讲究很多,包括须子上的珍珠疙瘩都不能缺损。那就看挖参人的手艺了,各种工具还得齐全,挖好后用大块的苔藓包好,然后寻找买家,希望卖个好价钱。卖的钱是合伙赶山的人人有份,当然发现者得的最多。

进山都背着干粮烟火油盐水壶用具和住宿的包裹,包括煮饭的小铁锅;住宿吃饭不定时,没有固定地点,几块石头支起小铁锅,舀些溪泉水,一些干树枝生火,足可以了。有时还能捕些些野味,打个牙祭。

因为一进山中指不定多少天能出山呢,找不找到棒槌,全凭经验和运气了。一伙人当中还必须有个经验丰富和德望很高的把头。他们并不是迷信,在山里不能随便坐在树桩上,也不能空喊,没有见到人参绝对不能喊棒槌,女人也不能跟着进山,这都是规矩。

东北把赶山的人称作山客,现在国家有法律管着,赶山的人不是很多了。

但也都趁着闲暇时间进山,采野菜野果:五味子、榛子、核桃;

蘑菇,天麻,猪苓,冬青,灵芝都能卖钱贴补收入。

赶山的人,辛苦,勤劳,聪明,也很诙谐。他们身上的故事很多很多,就像山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条小溪一样……


✍ 写诗的人

韩君祥,男,汉族,吉林舒兰溪河人,72年出生,祖籍山东,初中毕业,农民工,酷爱诗歌,作品都是在打工期间于工地工棚随性而作,不曾修酌,但不失真性情,我爱诗歌,一如深爱养育我的黑土地,更如我眷恋我的母亲。
🎤 读诗的人

段爱国(网名/老菩提) , 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新浪网、蜻蜓FM、等诸多媒体平台特邀诵读导师、金牌主播。中国朗诵联盟会员、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
长篇小说《天生间谍》等作品在《懒人听书》上展播。曾参加《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普林斯顿大学文化节术节》交流等并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