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湛北乡周庄中心小学教师余满可用爱心助力教育扶贫
余满可是襄城县湛北乡周庄中心小学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她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的方针政策,用爱心助力教育扶贫,用行动把对学生的爱播撒出去。
樊婉晴家住在襄城县湛北乡后聂行政村魏庄自然村,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2019年9月,学校安排余老师对她进行帮扶。为切实掌握樊婉晴同学的家庭具体情况,余老师决定前去家访。
一天下午放学后,余老师骑车来到距离学校2公里的樊婉晴同学家。给她开门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顶着满头银发,衣裳稍显破旧,走路也很缓慢。在樊婉晴同学家里,余老师看到她家前边有两个房子和一个小灶房,院子西边搭有一个破棚,棚下只有一辆架子车、一辆自行车和一些相当简陋的劳动工具。这时余老师注意到婉晴坐在棚下,膝盖上放着一个洗衣板,她和弟弟正趴在上面写着字。看见老师进门,婉晴很有礼貌的说了声:“余老师好!”然后又去写字了。婉晴奶奶热情地招呼余老师坐下,介绍起了她家的情况:“以前我们家也过得很幸福,生活也不错,我有一个儿子,能干、懂事,媳妇孝顺。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的年底,儿子在下班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也跑了,等送到医院的时候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晴晴才不到两岁,他妈妈怀着他的弟弟也已经五个多月了,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没想到我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爷爷也因此一病不起,而晴晴的妈妈把他的弟弟生下后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说完,老人的眼泪就出来了。余老师静静地听完,很长时间竟不知该说点什么。一切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
是啊,幸福的家庭基本相似,不幸的家庭都各有不幸。若不是这次扶贫家访,谁能想到樊婉晴会有如此不幸的遭遇呢? 从那次家访后,余满可老师愈发觉得为人师者责任重大。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还要观察他们的思想动态,关注其心理健康成长,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做到观其困,知其难,扶其心。余老师开始用爱心慢慢地靠近她。学校草坪上,孩子们做游戏时,余老师有意关注的婉晴的表现,鼓励她大胆地和班上几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一起玩游戏;教室里,余老师时刻关注她上课时的状态,对她多加提问;课后,与她谈心、交流;在餐厅吃饭时,还经常和她坐在一起陪她吃饭,总是多打一些饭分给她。随着时间的推移,婉晴她慢慢地开始和同学交流说话了,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了,成绩也从班级的十几名提到了前五名。
正当一切都慢慢变好的时候,生活又带给老师们新的考验。2020年的春节,新冠病毒的蔓延,迫使全国延迟开学,上级要求各学校“停课不停学”,进行网上教学。可樊婉晴家没有网络,不能跟着网络进行学习,这可把余老师急坏了。怎么办?这孩子的成绩好不容易提高了,如果不能听课,那不又下滑了?为了帮助她学习,余老师给校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校领导也很重视,及时和移动公司进行联系,移动公司也是非常支持,又去她家免费地装了网线。余老师还是不放心,在每天的下午都去她家再详细的给她讲上午的授课内容,顺便也辅导一下他弟弟。功夫不负有心人,开学之后的测试,樊婉晴的成绩在班上依然是前五名。而就在前几天,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湛北乡初级中学,她拿着录取通知书,一把抱住了余老师,流着泪说:“老师,谢谢您!没有您,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每次听到婉晴一家感激不尽的话语,余老师都幸福得不知所措。
其实把扶贫当作一项事业,融入一种情怀,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爱。把这种爱播撒出去,守护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这是多么幸福而幸运的事情啊!看着他们一家生活慢慢改善,孩子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幸福感油然而生!这真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