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54)》朗诵版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
(五十四)
[张涵 朗诵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54.小哥头年没敢去考,长兄睿评去除隐忧
看我着急,大哥解释原委,词句之间同样到处鲁迅式的黑色幽默:“去年老三也是,突然说要参加高考。我和你二哥一想啊,这是他一辈子的一件大事,也是咱们张家的一件大事,他又是咱家唯一一个高中毕业生,按说考上挺有希望,于是二话没说,我们就把振兴张家的重任直接放到了他这副,”他看看小哥,“挑肥拣瘦的肩膀上了!我呢,毅然暂停了我刚才说的废寝忘食的小说创作,你二哥也暂停了让他如醉如痴的剧本编写,他每天晚上、我每个周末从张店和梅家河回来给他加油打气,比他这个高考生还投入还辛苦!但我们激情亢奋奔波半年,”他又看一眼小哥,“人家‘张三猫’啊,一句‘报错了’,就完了!”
什么?报错了?就是说,小哥已经报名参加过一次高考?!还有这事?!
我也去看旁边闷声不响的小哥。这个心灵手巧但经常故作深沉的家伙!你小时候用从父亲厂里捡来的废铝片自制个新型的汤勺、用捡来的铁丝软皮做成精致的弹弓在我面前炫耀炫耀显摆显摆也就算了,可是高考这么大的事情,我这跟你四处奔跑去买吃的,而且我还等着跟你一起复习相互促进,你竟对我守口如瓶?!

但是,高考是高考,中专是中专,怎么还能报错?!
二哥出来答疑:“你可说嘛!你听都没听说过的事,人家老三就碰上了!人家还就真能报错!”他也转脸看向小哥,“你就老实承认你没敢去考算了,还大学报成了中专!白费了我们半年的时间和那份好不容易才被你燃起的希望!俺甚至还跑断了一条自行车链子!”
大哥:“中专你考上也行啊!那不也算个知识分子?!咱们厂一车间的刘技术员,不就中专毕业吗?”
小哥仰天长啸:“别光说我!有本事,你们自己也去考考试试!我这厂里三班倒,一台搅拌机在那儿等着,你这备料的,一辆三轮车来回跑着,八小时下来累个半死,半夜回来,四处一看,既没吃的也没喝的,你这正冤的不行,就听咱爸一声大喊,‘吃饭吧,有馒头!’你一看,几个半瘪拉快浑身爆皮的干馒头,一碗黑乎乎的疙瘩咸菜!”他眼睛瞟着里屋,低声,“唉,那个时候,你不但不想吃饭,你简直就不想活了啊!”
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准小说家张利民同志言辞客观点评中肯:“要说吃,厂里食堂都比咱家吃得好!”他想起了我们航校的空勤食堂,“当然吃的最好的还立新他们!”

国营水泥厂备料青工张立成同志满口心酸一腔无奈:“饭菜好坏不说,问题他们动不动拍桌子瞪眼摔锅砸碗!”
一直都在编剧但一直都没编好的半剧作家张立军同志此刻显得深有体会:“嗯,确实,环境确实也很重要。”
我想说我早已退役到了地勤,黑面馒头白菜汤,连点油星都少见,而且晚上没电,宿舍很吵,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问题是……我条件反射脱口而出:“关键是我直到现在既没老师也没书!”
应该说,几个小时前还被郭先生那虽然尚未得到证明但是肯定英明正确的伟大论断所鼓舞而感觉自已已经一只脚踏进大学之门的我受到小哥这个正经高中毕业生大学根本就“没敢去考”这个突如其来的悲剧故事的“当头一捧”,脱口而出这么一句,好像是在揭示我面临的主要矛盾,又好像是想为自己万一将来败下考场铺垫一个合理的借口。
本就对小哥的高考极度失望,现在一听我问题原来如此严重还早早为失败找好了借口,大哥口气生硬回了一句:“所有内容都白纸黑字写在书里,你要老师干啥呢?!”

睿智到六九年就开始学英语、拉小提、讲跨国公司和B52轰炸机的大哥,思想就是这么高屋建瓴,理论就是这么醍醐灌顶!
我深感欣慰!
是嘛!老师既没见过历史也没搞过地理,不过是照着课本备课讲课,知道的也就书上这些,难道哪个老师还比书上懂的更多讲的更好?!不过这欣慰之后我又接着一阵忧虑:大哥只说可以没有老师,可没说可以没有课本,而我缺的正是课本,别他真的一语成谶……
我满是爱戴和期待的目光追随着大哥搬桌子、摆凳子的潇洒背影,等着他说出更多更好更高深更精辟的哲理警句,因为我一直渴望能够有幸遇到一位真正的高人或大师,帮我彻底摆脱那种四周无处不在偶尔扰乱人心的“自学不行”的错误思维,帮我确认我目标正确、路线合理、前途可卜、梦想可期。
但,刚刚深刻揭示了学习真理的大哥对我高考的信心早已与我“没书没老师”之惊人真相的大白于天下而同步消散。他泄气地扫了一眼四周,来了句:“大过年的,不说这些,吃饭吃饭!”

业务不熟,程序不对,既没有原料也缺乏训练,老少五口忙活半天,四个凉菜的年夜饭总算大功告成:一大盘凉拌白菜和一大盘凉拌芹菜,各被一分为二往桌上对角一摆,大哥两瓶啤酒瓶盖“噗嗤”一开,一家六口相继落座,察言观色地举杯,小心翼翼地夹菜。白菜太咸,芹菜太老,都不要紧——已然简陋冷清,但求平安无事。
摆谱无效反遭冷遇,为挽回脸面缓和气氛,母亲没话找话,说这芹菜也没先用开水淖淖怎么能吃。刚刚彻底翻身解放又刚刚成功领导了年夜饭项目的父亲立马拿出翻身农奴那种逢山移山、遇海填海的摧枯拉朽横扫一切的革命精神,毫不犹豫毫不客气地正告过去一贯颐指气使说一不二的家庭主妇崔亭兰说:“就这做法,爱吃不吃!”
结果,母亲筷子一摔,父亲两眼一瞪,战火再起。
从小畏惧母亲,遇事不敢出头,但刚才争当烹饪助手、此刻吃饭又毫无怨言,都明白无误地显示着,这默不作声的兄妹四人,早已不约而同地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辛苦操劳一生,落个众叛亲离,母亲哭着进了里屋。
大哥叹口气,对父亲:“这个家,就这样了!离了吧!”
“离了咱爸怎么生活?!”我急着反对。
“离了我养你。”大哥继续,面对父亲。
年夜饭不欢而散,五更饺也就别想。
奇怪,那些年的除夕夜一定会下大雪。
顶风冒雪,我和三个哥哥出门往西,去给回老家过年的张叔叔和崔大姨“看家”。说是请我们帮忙“看家”,其实是叔叔阿姨明知我们六口人两间房春节肯定住不下而主动给我三个哥哥的大年三十提供了一个住处。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