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子的遗泽(节选)
作者:谢 悦
微信上有个段子,小学老师问学生最喜欢历史上哪位诗人,回答是屈原,因为他不仅给后人带来了粽子,还带来了3天的假期。
糯米我向来不爱吃,何况粽子作为屈原遗体的替身,给人的心理感觉也不大受用。但屈赋是我的所爱,捧读谭介甫先生的《屈赋新编》,此时便想到,三闾大夫的遗泽,又岂止粽子和3天假期。
听说1942年在重庆首演郭沫若的《屈原》,当屈原在台上喊道“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咆哮吧!”的时候,场外狂风雷电骤起,大约这就是屈原的天人感应。现在来看《九辩》一篇,不但真实地描绘了雾霾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且提出了应对方案。

屈原是公务员出身,而且是高级公务员。在楚怀王朝中他官居左徒,据说就是楚国中央政府的秘书长,至少正省、部级。他这个秘书长不是徒有虚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在他之前的秘书们大多只是负责大事记录,档案管理和天文历法这类具体事务,所以屈原可以说是历史上首位真正三严三实的领导干部。不仅如此,楚怀王的手下,屈原官居左徒,靳尚官居右徒,于是朝中分为左右两派:以靳尚为首的主张合秦拒齐的右徒派和以屈原为首的主张连齐抗秦的左徒派。右徒派阴险毒辣,排挤光风霁月的屈原。可知2200多年前的屈原,就是个大大的左派,虽然不免愤青,毕竟也是非主流派的正面形象。
每每读到屈原在汩罗江边与渔父的对话,内心未尝不有所感动。屈原说满世界都是雾霾,就俺一人清白;众人都是酒驾,就俺一人清醒。渔父说,既然如此,干嘛不整点儿小酒自得其乐?但屈原不肯令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世俗的尘垢,宁可葬身鱼腹,于是怀里揣着沙子去投了汩罗江。

屈原一辈子和张仪纠缠不休,无奈楚怀王只相信能说会道的。传说张仪生就“骈胁”,身上的排骨是长成一块的,这样的排骨不可能为人两肋插刀。活该楚怀王被人骗,600里变成了6里,最后还被秦王绑了去。只可怜屈原忠心直谏,却落得罢黜放逐。后来张仪又去了楚国,屈原恨不得楚怀王用高压锅炖了他。谁知右派子兰靳尚们勾结张仪,连郑袖也掺和进来,结果是张仪远窜,屈原依旧放逐。愤懑之下行吟草泽,也只能慨叹“愿曾思而远身兮,矫兹媚以私处,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谭介甫说:媚是取悦于王、后、宠妃和权贵大臣,是卑鄙下流的行为,所起的破坏作用很大,屈原却是无可奈何。不过我想毕竟他还是有“矫兹媚”之心的,只是“私处”消极了些。假如有人说了,“私处”这个词如今算热词呢,也可视作屈原在语言上的贡献,那我也不和您抬扛。 倪继成记于2019年8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