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涵(韵娘·吉妮)自传【卷四】
《独木之桥》[五十三]
【朗读版】
文·朗读/张涵〈韵娘·吉妮〉
53.积怨一生父母不睦,除夕之夜再闹离婚
赶到家时,天已擦黑,正是各家油炸火烤大规模忙年的时候。
推门进屋,家里灯光昏暗,一片冷清。没有吃的,没有年货,更没有年三十的忙碌热闹,只在对面那张父亲自己手工打造的墨绿色小餐桌下堆着满满一堆大白菜。
山东人并没有储存大白菜过冬的习惯,我很纳闷。
我把包一放,大声宣布:“我要高考了!”
母亲坐在灶前,爱搭不理:“考吧那就!”
我知道,母亲那是怪我跟哥哥们一样“耷拉着十个手指头就回来了”。好像,等着孩子长大工作带钱回家,几乎就是母亲一生的念想。但跳伞几年,我生活费之外剩下和节假日退补的钱和全国粮票早都第一时间交给了家里,而现在退役,各种生活用品都得另行添置,再说母亲去过航校,知道机场那份偏远……

我正想着,父亲从里屋出来,说了声“妮儿回来啦”,就拉开抽屉,拿出几张毛票,出门走了。接着,母亲起身,同样地拉开抽屉拿出几张毛票,同样地出门走了。
怎么回事?我探寻的目光转向小哥。
闹离婚呢!小哥答。
原来,一个月前,父母已经商定离婚,父亲每月将工资放进抽屉,两人各自拿钱外出吃饭,平日井水不犯河水,只等哪天去办离婚手续……
怪不得父亲突然变得那么牛气!父母感情不好,这个我能理解。小时候老师让写家史,父亲总是磕磕巴巴闪烁其词,从来不曾如我所愿给出一个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沿街乞讨挨门要饭的悲惨故事,联想到那个曾在深夜偷偷来访的头发烫着大花、腿上穿着马裤的漂亮“二姑”,我一直怀疑和担心父亲一家有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母亲不同,她出身城市贫民,六个兄弟夭折了两个,她和舅舅也分别被过继和送人。满街的小无所养老无所归加满目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让天资超好的母亲不但完全失去了操持家务的兴趣和能力,还性格扭曲性情暴戾到令人颤栗。这样两个出身不同、性情迥异却又固执己见的人先结婚后也没恋爱,几十年的冷战、大吵、摔锅砸碗可想而知。所以,他们说要离婚,我既不惊诧也不悲伤,甚至还有几分暗暗的期待,期待着可以从此摆脱从小到大那种如影随形的惊骇和恐惧。

只是,他们打了一辈子,早不离晚不离,偏偏就在我和小哥高考前的这个春节决定要离?!
寒风夜色和炮竹声中,一向以“旱码头”自居和闻名的古商城周村,没有继承温玉琦老师的表哥陈六子那种商业精神,早早地关门歇业忙大年去了。我和小哥绕了一大圈,一直跑回到火车站,才买到两斤水煎包。
我们没有想过做饭,一是不敢,二是不会,这是我们童年的养成。家里东西,尤其食材,只归母亲调遣,严禁他人动用,否则非打即骂。当然那时的我们还远不明白,不是母亲严苛冷酷,而是家里吃的从来就不曾真够。
匆匆吃完,我开始找书。
被柜上仍是那把绿色铁锁,我不由自主嘀咕一句:“一家人的柜子,干嘛老是锁着?”
母亲一脚踏进门来,手扶着腰带上的两把钥匙:“我就锁着就锁着,看你能把它怎么样?看着家里不顺眼你别回来啊,俺又木去叫你!”

我脑袋“嗡”地一声。总是这样,你满腔热忱、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来,只要提句意见,她就“嗷”地一声,叫你走人别再回来。
我真恨自己,怎么就不长记性。
我打起手电筒,摸进对面碎砖剩瓦建成的低矮漆黑的小厨房,在父亲亲手打制的大立柜最下面的三个抽屉里找出当年的高中语文和英语。
刚要看书,大哥二哥相继回来,而且显然没吃晚饭。
那些年里,过年兴吃年夜饭,而且要吃过午夜,睡几个小时,天不亮就起来挨家拜年。但是,一辈子掌握着全家采购和烹饪大权的母亲,为了让我们尝尝家中没有领导、做饭没有大厨的严重后果,以躲到里屋不肯出来的动作语言明显故意地撂了挑子,于是平日只管擀面条剁菜馅等硬活、从来不曾有权掌过厨房炒勺的父亲,一边嘟囔着“不做饭吓唬谁呀”,一边束衣挽袖,自封主厨,成了那顿年夜饭的项目经理,而笨手笨脚但态度明确又端正的兄妹四人,则毫不犹豫地选边站队,自告奋勇成了父亲的烹饪小工。

大哥看我,很是高兴:“立新哪天回来的?”
机会终于来了!
我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地正色宣布:“我过年回来主要是为拿书,因为今年我就要高考!”
重磅新闻发出,我等着被追问各种因为各种所以。大哥二哥当年得知我已自作主张去干跳伞除了痛心疾首就是捶胸顿足,现在知道我要高考,不说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怎么也该喜出望外笑逐颜开!
谁知大哥二哥相互对视,撇嘴一笑,转为冷淡。
“高考啊?嗯,你可以试试。”

大哥这是什么意思?试试?虽然你小学初次作文就以开篇一句“老人们常说”惊世骇俗,虽然你博览群书无所不知遣词造句落笔生花且一手个性硬笔方块字隽秀遒劲,虽然你的什么“中途上车”还是“半路邂逅”的短篇小说快要截稿,虽然你美貌天成让无数少男自惭形秽让无数少女暗生情愫,那你也不该对我的高考嗤之以鼻啊!
“哎呀你还是饶了我们吧!我们可吃不了那二遍苦、受不了那二茬罪了啊!”喜欢鲁迅的二哥一边干活一边学着鲁迅的讽刺挖苦。
二哥这又是什么话?我将不解更不满的眼光转向这个以前经常掰着手指含泪控诉老师给的算术作业用十个手指计算“又不够”且曾声情并茂煞有介事地考我默写“皮开肉定(绽)”让趴在床上写作业的我差点笑死而最后终于决定扬长避短立志成为电影编剧只是截稿一直遥遥无期的文艺青年张立军。
你们什么意思?到底怎么回事?我连续追问。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