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联浅评:
酒卿
秋来生白露
雁去盼清明(刘 燕)
刘老师这副联,生动,有情。虽短短十字,却使秋景饱满,意味无穷。既有联语的双关呼应,又有秋景的上下承接。真是一副妙对。

上联:秋来生白露
“秋”字点题,统领全联。全年有四,已占其一。白露,双关语。其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清晨的雾气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其二,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此处设一双关语机关,其一巧也。

“生”字用得妙。明朝大臣薛蕙在《舟行杂诗九首·其三》中有“白露晚来生,汀洲把杜蘅。浮云西北返,孤客且南征。”句。也是用了一个“生”字。夏秋交接,阳气降而阴气渐重。由气凝为露,虽是同质,却如新生。是自然之力,更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一个“生”字,使联活了起来,秋景也动了起来。

下联:雁去盼清明
雁,承接上联,“雁南飞”是秋天的景致。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唐朝文人温庭筠词《酒泉子·楚女不归》中有“玉钗斜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雁在秋天,代表了离别、凄婉、相思情。
清明,也是双关语,其一,是指春天的清净明洁;其二,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其二巧也。
“盼”点亮了全句。使此联带有了情韵。古语曰,“一候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唐朝诗人王勃有诗《蜀中九日/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多少思乡之意于心中。但“盼清明”,又有了殷切的希望,春天旅居异乡的游子们又会回到家乡的。一个“盼”字,升华了意境,增加了情致。
这副联让人触景生情,扰乱了离乡游子的心弦。

王海云老师应对刘老师的上联也很妙,下面是鞠老师的评析,与君共赏。
楹联浅评:
鞠录兴
秋来生白露(刘燕)
冬至结清霜(王海云)
这副联出句意象是晚秋天气凉夜生白露,但白露又是节气名,形成双关句。下联也得有相对应词句,可白露对应句难找。王海云老师对句白露对冬至,节气名正吻合。可冬至一词不在上联对应句上,似乎不工对,在这里告诉大家,这就是常说的扇面对。此联平仄词性都符合联的要求,对得双关意境非常到位。作者笔峰老到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