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讯:刘麦根/报道
红石头沟石头红 山高水长埋火种
利刃砍石石更坚 腥风吹火火更熊
跟着皮宁徐子荣 雄鸡一唱红彤彤
壮丽山河血染成 难忘军民鱼水情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第一驻扎地、登封县抗日县政府成立地
——红石头沟村吴福禄家

见证人回忆录

白驹过隙,硝烟散尽。登封县君召乡红石头沟村是当时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当年的战斗往事和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都成了难忘而珍贵的记忆(当年我11岁),每当我回忆起皮定均司令、宁治国县长、徐志荣政委一行在我家居住的那段日子,在一个锅里吃饭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有一种缅怀之情,时隔76年还记忆犹新。
1944年毛主席亲批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皮司令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派出情报员,乔装成讨饭人,在百姓家放牛放羊。通过地下党员对村里的情况做了全面了解后,他们决定第一站就进驻在登封县君召乡红石头沟村。皮定均司令、徐子荣政委、宁治国县长等老一辈革命家率先遣支队千余人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为了安全,指挥部就选在了忠诚可靠的吴福禄家(也就是我家),这里成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军事首脑机关指挥部,这里就成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第一驻地。其他八路军分散住在全村各家各户。
警卫连就住在我家大门口的临街房里。我家临街房从外看是一层,实际是两层结构(中间有一层棚,二层上有个朝外的小窗户)。站在二层棚上,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周边的田野村落,行人过客,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肉眼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如有敌情便于及时发现,可提前让部队做好战斗或撤离的准备。
当时皮司令带领八路军千余人,来到红石头沟吴家村,该村是个小-山-村,为了接纳八路军入住,全村人都是几代人挤到一个屋子里面居住,生活能方便吗?不得不这样做。但是全村人都是心甘情愿把房子腾出来,让八路军居住。
当时,父亲有二个女儿二个儿子。在皮司令、徐政委、宁县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我家居住期间,俺爹、母亲和兄弟姐妹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平常都是母亲给他们做饭,父亲出去做向导收集、打探情报,帮助支队收集军粮、军鞋等军需物资,我给皮司令、徐政委、宁县长他们端饭。我一家人和他们朝夕相处,感情深厚,至今难忘。当时皮司令、徐政委、宁县长(宁治国任登封县抗日县政府第一任县长)按照上级指示,根据敌我双方力量态势对比,打的是游击战,皮司令、宁县长等人带领部队驻扎在红石头沟期间,根据情报,转战南北,伺机歼敌,从不在一个地方长住。他们一般三到五天回来一次,回来之前都有一个人打前站侦查情况,见到他家里人就知道部队要回来了。不论白天黑夜只要狗一叫,家里人就欢天喜地赶紧出去迎接“亲人”归来。有时因情况变化也会落空。但每听到狗叫,依然会到离家五百米远的山路上去接。当老远看到八路军的身影都亲切地招呼:“咱们的人回来了!”把部队当作自家人,像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场面一样,令人欢欣鼓舞。现在家里来再尊贵的客人也只是接到门口。这是当年在艰苦斗争环境里建立的军民关系,那种血浓于水,掏心窝子的亲情。他们一回来,我们就把条件相对好一些的窑洞让给皮司令一行几位领导居住(因为窑洞冬暖夏凉,而且位置比较隐蔽,安全方面相对有保障)。
1944年9月27号,由皮定均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南杀北战从伊川进入登封,但尾随而来的还有一股日伪军。为了砍掉这条尾巴,先遣支队在颍阳李洼村设下埋伏,痛击尾随支队的日伪军,打响了登封抗日史上的第一仗“砍尾巴战斗”。9月28日打完这场胜仗,部队就连夜来到君召红石头村,皮司令、徐政委、宁县长就住在了我家。9月30日晚(农历八月十四)驻扎在君召乡红石头沟村的豫西先遣支队经过侦察,突袭了登封城西日军正在修建的飞机场。皮司令指挥有方,身先士卒。战士们斗志昂扬,浴血奋战。战斗取得了完全胜利,沉重打击了驻守在登封县城的日军,解救民工两万多人。胜利后,皮司令站在制高点大声宣布:“老乡们你们自由了,赶紧回家和家人过一个中秋节吧!”民工们痛哭流涕,感激万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日军为了赶工期,民工们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衣不遮体,忍饥挨饿,受尽了百般折磨)。如果日军把登封飞机场建成,将会给中原大地的人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两万余名民工也将会被日军残忍杀害。救了两万余名民工就是救了两万多个家庭。这是皮司令和宁县长、徐政委做了多么大的功德啊!自那以后民工们就成了八路军的宣传员,他们还编了一个小曲儿:“八月中秋月光明,嵩山来了皮、徐、宁;打机场、救民工,一心为了咱老百姓;如今来到红石头沟,是咱百姓的大救星”。
打下飞机场之后,皮司令回到我家可高兴啦,有时候还哼个小调。哈哈,俺爹成了皮司令、宁县长、徐政委的观察员,只要出去打仗,回来高兴了就是打了胜仗,不高兴了就是战事失利。
1944年10月18日,登封抗日县政府在君召乡红石头沟村我家老窑洞里成立,皮司令任命宁治国为首任县长。那时候条件极差,药物更是奇缺。干部战士们有了疾病,一般都是靠体质硬抗或用土方治疗。有一次皮司令感冒发烧,没有药物治疗,最后就是用土方法“喝我娘做的姜汤酸辣面叶”治好的(喝姜汤面条,坐在锅台前吃,烤着火容易发热出汗,病就好的快)。因我家里太穷,日常生活时粗粮杂面还吃不饱,白面更是奇缺。平时家人都吃不上,那时候能吃一碗姜汤白面叶,要比现在吃一桌山珍海味,还要难的多。我们兄妹几个站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看着皮司令吃面条,我们真的好想吃啊!我娘急忙走出厨房说你们都出去吧,随后也给你们做。唉!我知道俺娘是哄我们的,我们根本没吃过白面条,我带着弟弟妹妹就出去了。当时农村人没有收入,家境困窘,居住条件更差,厨房的地面高低不平,凳子都是一摇三晃,放不稳。皮司令坐下吃饭时凳子一歪,差点摔倒。我娘在旁边赶紧扶住,才免得摔倒(旧社会人比较封建,我娘脸当时都红了)。皮司令也尴尬地笑了笑说:“地不平要铲,赶走日本侵略者,以后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皮司令他们住在我家期间,领导和战士们也把自己当做这个家庭的一员,没有一点生分和见外,见活就干,总是争着扫地、挑水(要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走到山下一公里外的深沟里挑,坡高路陡)。俺爹说:咱们是一家亲,你们出去打仗太辛苦了,回来应该多休息。坚决不让他们干家务活(因为他们要四处作战,回来之后还要研究作战计划。父亲做好后勤,就能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研究作战方案,多打胜仗)。俺爹从爷爷那里学有祖传的接骨技术,战士们谁的脚扭伤了或胳膊脱臼了,都会得到及时、贴心的治疗(解放后,父亲和母亲还不断帮十里八村的村民们义务治疗骨伤数十年)。
俺爹当时35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和抗日村长高双来等人思想觉悟高,全心全意支持部队的各种行动,号召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做鞋、做棉衣、做被褥送给亲人八路军(那时候人民的思想可真进步呀!在家里那么贫穷的情况下,一说是红石头沟村的人来收鞋、收衣物,都义无反顾地把仅有的衣物送给八路军)。有战争就有伤亡,打仗时俺爹和高双来组织村民抬担架、救伤员,往前线运送枪支弹药,做了很多对部队有益的事情。有一次,俺爹和村里的吴老铁、高双来等人到十几里外的晋窑村打探敌情,被敌人抓到,敌人怀疑他们是抗日分子,想尽一切办法折磨他们,把他们吊在屋梁上鞭抽棒打,打的皮开肉绽,死去活来,险些丧命。但无论受到什么样的酷刑,他们都守口如瓶,毫不动摇,鬼子没有从他们嘴里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看他们是农民打扮,当地人口音,就把他们放了。俺爹他们被鬼子打的遍体鳞伤,浑身血肉模糊,十几里山路,他们连走带爬,艰难地回到家中,到家已是奄奄一息,连喊门的力气都没了,晕倒在家门口。母亲看到俺爹那样差点吓晕了,十分伤心,我和俺娘赶紧把俺爹搀扶回家,经过精心照料一段时间身体才慢慢恢复。伤好后,俺爹和村里几个年轻人依然出去,白天步行百里之外的地方偃师、巩义、颖阳、石道等地打探敌情,晚上把收集到的情报带回来,供部队领导制定作战方案时参考。
鬼子发现红石头村是八路军驻扎地,他们就多次来扫荡。村民因为提前得到情报,迅速撤离。俺爹把家里仅有的物资和粮食都放在一个小窑洞里,并把洞口封住做了伪装,但还是被敌人发现了洗劫一空。敌人走后,全家人回来发现家里一无所有,痛哭一场。皮司令、宁县长、徐政委他们到其它地方作战,乡亲们晚上就不敢在家,躲在村子附近的窑洞里,男人坐一边,女人坐一边。有时小孩儿因害怕哭闹不停,大人就急忙连说带哄,甚至捂住小孩儿的口,唯恐被敌人发现。皮司令他们一回来,乡亲们才敢回村里过夜。
我婶子张枝是小脚女人,娘家在君召乡吴村,是地主成份,家境比较富裕。受父亲他们影响,为了支持队伍,婶子把陪嫁的鞋和被褥都拿了出来。伤员没有药物治疗时,我婶子就时常扮做回娘家的农妇,提着长提斗儿(一种类似小篮的编制用具),走十几里山路到君召街去为伤员买药,让伤员身体尽快地恢复健康。我二叔吴富元则响应号召,跟随皮司令加入了部队。有一次去偃师一带打探消息时,不幸被敌人识破身份,因为不肯透露队伍的秘密,被残酷拷打至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只在表面上有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背地里也险象环生,有汉奸特务渗透,甚至打黑枪。有一天晚上,俺爹和高双来在我家门口交换情报,就有藏在暗影里,不明身份的敌特朝他俩连开数枪,万幸他们反应快,乘着夜色,迅速躲避,才死里逃生。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经历,与诸多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相比,可能平平常常,但处处惊心动魂,生死只在一瞬间。他们都是只会耕田种地的农民,但在面临外族侵略的民族大义面前,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和英雄的本色。绝不向凶狠残暴的敌人屈服,誓死保卫部队的安全。
当时高学正家住着伤兵战士陈健等,为了安全,乡亲们把他们藏在村后隐蔽的山洞里,给他们端水送饭,加以保护。牺牲的战士中,其中有一位十八岁的小兵叫老虎,小伙子人如其名,生龙活虎,打仗勇猛,和乡亲们也相处得很好,手脚又勤快,大家都很喜欢他,可惜在一场战斗中光荣牺牲。得到消息后,老乡们悲痛欲绝,伤心不已。唉!多么有朝气的小伙子呀!正是青春好年华,就这样牺牲了。(村民们为了纪念在这里牺牲的战士,当地有个风俗,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鬼节,乡亲们都要到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烧上五色纸,寓意就是给故人送冬天做衣服用的布)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出于对敌斗争的策略考虑。皮司令他们时常昼伏夜出。晚上出去到偃师、巩县、佛光、伊川一带打仗(因巩县有个日本鬼子据点),早上再长途跋涉赶回来。由于路程遥远,那时又没有什么代步交通工具,全靠一双脚板,一般回到家都是又累又饿,疲惫不堪。每逢这时,我母亲总是尽己所能,把家里好吃点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让他们吃。
多次从伊川等地把枪支弹药运往红石头沟,但是不敢直接运达,怕敌人发现,他们送到少林寺八里沟,红石头沟的村民自发组织人员去接。上百里的山路,手提肩扛,都是晚上摸黑把武器弹药运到红石头沟村。天黑路陡,道路崎岖不平,不敢使用灯光照明,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因为拿的可是枪支弹药啊,可把人吓坏了,把武器弹药运到红石头沟村交给皮司令。
有一次,俺爹和高双来在村子几里外的地方发现敌人后,急忙赶回来送信,不料半路被另一股鬼子发现,强迫他们当向导。当时情况万分危急,高双来身上还藏着一颗手榴弹,一旦被鬼子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敌人将会用他们作诱饵,疯狂搜捕八路军先谴队人员的下落。他们的心怦怦直跳,庆幸的是鬼子急于让他们做向导,没有过多为难他们。他急中生智,先把手榴弹缩到袖筒里,又趁敌人不备,把手榴弹放到了一块石头后边。鬼子听不懂他们讲的话,只是一个劲儿地让他们带路。他俩瞅着一个机会,撒开脚丫往前跑,鬼子气得嗷嗷叫,却不敢开枪,因枪一响,等于鬼子就暴露了。他们将计就计,把敌人带到离村子比较远的山上树林里,左绕右拐,一路小跑,把敌人绕得晕头转向,最终甩掉了敌人。就这样,因为俺爹和高双来的机智勇敢,村子才幸免于难,队伍也得到保全,没有造成伤亡。
1944年12月30日,俺爹跟随宁治国县长去石道地下联络站打探敌情(还不敢让其他人知道他们的行踪),俺爹背个钱搭(一条长布袋)装扮成乡下赶集人的模样,到石道乡打探敌情。父亲和宁县长商量,途中如有需要向老乡打探什么消息,由俺爹前去打听,因为宁县长是外地口音,怕引起怀疑,暴露身份,造成人身安危。当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漫天飞舞,下个不停。父亲和宁县长返回时,雪越下越大,雪花铺天盖地,天空和田野都被大雪笼罩,积雪已把路面全部覆盖,白皑皑一片,分不清沟壑和道路。为确保宁县长安全,父亲走在前边探路,让宁县长紧随其后。途中雪地湿滑,有几次,父亲都掉进了沟儿里,又被宁县长拉了上来。宁县长也多次摔倒,被俺爹扶起,他们俩个相互搀扶,艰难地回到了红石头沟。把石道乡只有百余名无恶不作的伪军和保丁的情报汇报给了皮司令。皮司令当机立断,决定夜袭石道敌人据点,消灭这群日伪军和汉奸。夜里出发,俺爹和高双来给他们带路,顶着风雪,冒着严寒,从红石头沟村步行几十里山路前去石道打仗。白天都分不清哪是沟儿哪是路,更别说晚上了。为了不暴露行踪,路上不敢用火把照明,大家只能借着白茫茫的雪光艰难前行。但那天晚上,敌情发生了变化,傍晚时分,从临汝过来一个中队的鬼子去洛阳途经石道,在石道鬼子据点住了下来。因没有提前得到消息,直到一交火,敌人密集的火力和重武器才让皮司令他们感到情况有变。敌情变化和装备差距让夜袭石道失利,造成了部队较大的人员伤亡。战士们倒在了与敌人拼杀的战场,颍河水被战士的鲜血染红,年轻的生命就定格在了那个风雪交加之夜。部队失去了好战士,父母失去了好儿子。据俺爹说,当时我方一个地下联络员在宁县长和俺爹走后,发现有新增的鬼子,却因当天下着大雪,石道至红石头沟路途遥远,他老婆说明天再去,因为思想麻痹,没有及时把情报上报给皮司令他们。战后,宁县长看到部队伤亡如此惨重,得知却是因为一个情报没有及时上报,气的他掏出手枪对着那个联络员大声怒喝:我真想一枪崩了你,都是你贻误军机,没有及时把情报送到,造成部队这么大的伤亡(因为当时宁治国是一县之长,向来爱兵如子,伤亡如此惨重,他心里能不难过和气愤吗?)。宁县长把枪拔出来,又插回去,反复多次,怒火中烧,激愤难平,气得眼珠子瞪的几乎都要迸出眼眶。可见,军情如火,刻不容缓,容不得丝毫疏忽大意,拖沓懈怠。可见战争年代情报是多么的重要啊!皮司令也是痛彻心菲,难过不已,他们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现在石道烈士陵园安葬的就是当天晚上牺牲的战士。)俺爹说宁县长平时都是乐呵呵的,从没有见过宁县长发那么大的火。那几天,皮司令、徐政委、宁县长他们都非常难过,饭也吃不下。俺爹就劝他们说“打仗胜败那是兵家常事,以后咱们吸收教训,多打胜仗就行了”。(他们气的是因一个情报没有及时上报,导致战事失利)
还有一次,俺爹和高双来、吴保柱、吴老铁等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在伊川县长张思贤带领下,去打探敌情,途中发现鬼子据点有一个轻机枪阵地。那时我们队伍里装备差,严重缺乏重武器。如果把机枪弄到手,对我们队伍而言肯定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张思贤心里就有了寻机夺取机枪的念头。他们几个人分工合作,故意装作可疑人员,把敌人引开,其中一人悄悄把这挺机枪搞到了手,当时他们几个人可高兴坏了。这是为咱们队伍立了大功呀!事后皮司令等首长也对他们的这次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称赞他们是:深入虎穴,勇气可嘉!
国民党逃跑时,把一批枪支弹药交给了佛光镇镇长裴子明,裴子明就成了敌我双方争取的焦点人物,经过口孜镇阻击战,佛光峪争夺战,皮司令多次去少林寺苦口婆心劝说,才从德禅大师那里请出裴子明出任偃师县抗日县大队大队长。为部队争取了武器和兵力。
后来,因嵩山土薄,不利于与敌人周旋,皮司令、徐政委、宁县长带领部队转移到白栗坪。皮司令率八路军走后,从临汝过来的日伪军头目大汉奸平文正、程战豪、仝之明等伪顽军多次来到红石头沟村扫荡。敌人见人就打,见人就抓,严刑拷打,逼问八路军的去向,乡亲们都说不知道。乡亲们把伤兵藏在离村子一公里的山洞里,俺爹和高双来等村里骨干分子闻风都去山里隐藏起来。当天晚上,俺爹带领我们全家跑到山上,山高,路陡,天黑,寒冷,我弟妹小,因害怕哭闹不止。俺爹就说,都不要哭了,若叫敌人听到,我们全家人就都得死,吓的弟妹都不敢哭了,真是慌不择路啊!天亮后一看,我们躲的地方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吓得惊魂不定,好险啊!俺爹感慨地说:“真是命不该绝呀!如往前再走一点全家人就命丧黄泉。”有一次伪军把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包括俺爹在内都抓到登封县衙,严刑拷打,让他们说八路军的去向。他们都说不知道八路军去了哪里,最后各家东借西凑筹集些钱,送到县衙,托人说情,俺爹和村里的年轻人才被放出来。八路军仓库在吴宽家,八路军走后,还有些仅有的物资留下来。吴宽把仓库门用土坯垒起来,如果八路军再回来,好继续使用。伪军逼他们把仓库门打开,看八路军是否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不肯打开,敌人就严刑拷打。敌人就破门而入,把仅有的物资抢走。吴宽给他们烧茶煮鸡蛋(那时候生活艰苦,鸡蛋是农村最好的食物)。熬茶时水里放些绿豆,伪军看到水有颜色,怕有毒让乡亲们先喝。他们要带走村里人,乡亲们跪地苦苦哀求,他们看乡亲们确实不知道八路军的去向,才没有把人带走。伪军走后,乡亲们唯恐再有敌人来刺探八路军情报,来村子里扫荡,胆战心惊地纷纷背井离乡去到外地逃荒。到了麦收季节,乡亲们才纷纷回家,因村民害怕不敢全部回来,一家先回来一个人,过一段时间没有发现汉奸来扫荡,才把家里人都接回来。许多年过后,前辈们还是心有余悸,说那时候生活过的太苦了,伪军把所有吃的用的全部一抢而空,村民们到山上挖草根,把石头磨成面来充饥,胃不好的人因为石头太重就死了。用包玉米外面的一层(当地俗语“玉米框儿”)来充饥。一句话,那时候红石头沟村人过的生活是既胆惊受怕又忍饥挨饿,日子苦不堪言。
皮司令、宁县长、徐政委他们走后俺爹的情绪非常低落,时常牵挂、惦念他们到了哪里?村民们都很惦记是否平安?
解放后,皮司令夫人多次写信向乡亲们问候,并亲自来看望俺爹和乡亲们。宁县长携夫人也多次来看望家人,并且和家人合影留念。2018年4月18日,徐子荣政委之子来烈士陵园扫墓,老促会安排我见到了徐子荣之子徐清漳,一见面我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可见到亲人了。虽然以前未曾谋面,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扫墓时,看到徐子荣政委和皮司令的遗像,我泪流满面,满怀深情地说“你们和我爹在那边还是好弟兄,还要互相照顾。”并默默地为他们祈福。我抚摸着墓碑对他们说:没有你们的南征北战,战士们流血牺牲,就没有现在人们的幸福生活,子孙后代都应该感谢你们。
2019年12月23日,在老促会的安排下,当有幸再次见到皮司令的后人时,我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紧紧握着皮效农的手不肯松开,我终于见到家人了;想起皮司令不在了,更是难过,中午在餐厅吃饭,都不咋吃。女儿劝我吃饭,我说心里难受,吃不下。2019年9月16日,我不慎将腰摔骨折,躺在床上不能动,更是常常想念皮司令、宁县长、徐政委他们,人在身体不好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心中最重要和最亲的人。唉!思念之时,总是泪水涟涟。登封电视台来采访我,一提起皮司令、宁县长他们,我就流泪,看到这种情景电视台的人也很感动,俺爹俺娘去世这些年,我也没有提起来就落泪。时隔76年还是念念不忘这些前辈们。2020年8月6日,闺女在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电视上看到宁县长的儿子宁吉喆主任,拍个照片让我看,我捧着手机激动不已,这真的是宁县长的儿子吗?唉!如果在我有生之年见到真人该多好啊!可见当年的军民情深似海!先烈已逝丰碑永存,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岁月,才更能体会到军民之情深似海。
“胜利绝非一日功,壮丽山河血染成;光荣传统要继承,不忘军民鱼水情”。我吴秀英生在旧社会,没有文化,不会用华丽的语言塑造人物,只是依据事实和俺爹及村里前辈的讲述,追忆皮司令、宁县长他们在我家居住时的点滴往事。目的是还原那段艰辛却又伟大,曲折而又辉煌的历史,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驱和先烈们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真是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饮水思源,忆苦思甜。红色精神代代传,鱼水亲情永不忘。血雨腥风里,前辈们冒着被敌人砍头和满门抄斩的危险,接纳八路军在家居住,参加队伍,争做后勤,抬单架,送军需,掩护伤员,搜集情报,作向导,尽最大能力支持部队抗战的英雄气慨和勇敢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们学习、传承和发扬。
毛主席当年曾说,依靠当地群众,部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虽然红石头沟人民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是部队依靠当地老百姓支持和参加部队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部队能在这一带打胜仗,红石头沟的前辈们也是功不可没,这是红石头沟村人民无尚的荣耀,红石头沟村人民永远缅怀先辈们不怕流血牺牲和敌人顽强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传承学习和发扬。皮效农先生和宁县长后人及徐政委后人,我们全村的父老乡亲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不忘初心,牢记过去,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本色和传统;红石头沟村后人会永远记住这光辉的岁月,要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如今的红色革命遗址年久失修,如果不进行修缮,将会化为平地,这块红色基地将会消失。全村人希望把我们红石头沟头村红色基地打造成党员学习和研学基地,让更多人了解红石头沟村的历史。这是全村人的愿望。前辈的血才没有白流,后人们才没有遗憾。
回忆人:吴秀英
记录、整理人:李素勤(吴秀英之女)
2020 年 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