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赶走老鹰后,突然发现采药人的绳子马上就要断了,英才断定那个采药人,他是想去右手边有一个从山上向下流水的凹槽。“是那个方向,不会错的。”那里下面有一块伸出来的小石头,大概一尺见方,离石头大概一米高的地方还有个树根直着朝外。“就这里吧,”英才看好方向等到那个采药人摆到右边的时候,一下跳上那石头,顺手抱住采药人,用双手在那人的背后紧紧地抓住腕口粗的树根。英才闭着眼睛,心里想着:“成不成功,就是这一下了。” 两个人好不容易才稳住,只感觉那身子还在左右晃悠呢,“啪,”的一声绳子断了。英才紧紧地抓住了石壁上的木头头儿,这才睁开眼睛。“啊?”他发现眼前紧紧搂着的是一个年轻的姑娘,高高的胸脯顶着英才的胃,心一跳一跳的,像是用一个小拳头在打人。那姑娘还在斜着向上看,原来就在英才的眼睛平视的前方,一尺远的石壁上,石缝里伸出的树根上长着一棵灵芝,褐色的拳头大小象云朵一样的伞盖上,长满了绒毛,在左边离它两尺的上面,有一个洞,里边叽叽咋咋的有小鸟叫。英才心里算是明白了:“噢,她是要采这个灵芝,那老鹰以为她要掏小鹰。”这时,被英才紧紧抱住的姑娘懵了:“怎么被一个男人抱着?”她本能的使劲挣脱,脚下也在乱动,“哗,呼啦”英才站着的石块,被姑娘的脚跺下去一大半,“哎呀!”姑娘的脚一空,出溜了一下差一点掉下去,英才使劲用胳膊架住她,用腿一点一点的托着,才没有两个人都掉下去。英才低下眼睛,向下看了看,那万丈深渊看不见底。在脚下,只有几寸的石头凸起,英才的脚尖在那上头踮着脚,那姑娘的脚踩在英才的脚面上,也不敢动了,只是喘着气含混不清的问:“你···你是谁?”
世间总是无巧不成书,你说上山采药的是谁?就是效罗的三姐效觉。效觉今年二十四岁,还未出阁,媒人来了不知多少个,都看效觉模样漂亮性格好,又是个好人家,可提来说去,姑娘没看上一个。阿玛和额娘急的不行,劝了又劝,效觉主意可正了:“没有我看上的,我就一辈子不嫁,你们要是想把我随便就嫁出去,我就和爷爷上山了。”这句话,可把父母吓坏了,不再敢提这事了。这几天,额娘也是心火犯了,昏昏迷迷地尽说胡话。和英才母亲一样,竟是什么:“打狼啊,打狼啊,救我那姐姐,快,救人,”喊个不停。郎中也是说心火重,开了几付药,城里药铺就差灵芝一味:“再过七八天就到了,别急。”效觉一看,那哪等的上啊。这山里的孩子,常采药,效觉知道哪儿有灵芝,她带着一个丫环就上山了。来到山顶,她把自己吊在山崖上,沿着石缝找,因为这里才有灵芝。没想到有两只老鹰一个劲地飞来啄她, 山里人总有好多说法 ,效觉高兴了:“噢,这是护草鹰,有鹰就有宝草。”效觉眼尖,在那山凹的石缝里,一下就看到了灵芝。她正向这面摆动,就看见那丫环向山下跑去,心想:“两只老鹰你怕什么,真是大惊小怪的。”可后来啥还没弄清楚,就被人抱在了怀里。脸对脸是一个高高的年轻军人,白白净净的,从他的清亮诚实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惊呀和呵护。对着效觉的问话,英才回了一句:“我是英才。”山风刮来了,旋在他们的身边不离去,英才只有双手紧紧的抓住那木撅子,才没被吹下山去。可这样,他两个人,那简直就全贴在一起了。姑娘闻着英才年轻男人的气味,听着他的心跳,又感觉着他的体温,既新鲜和渴望,又觉得迷糊,有些羞愧难当,只好将身子使劲地向后靠。英才个子高,又紧撑着效觉,眼睛不由得直向下看,从姑娘的领口里看到她脖子上挂着红绳儿,正好在她那花兜兜里面,在胸口那里有一块手掌大的玉佩,发着玫瑰红的颜色。“这姑娘怎么带这样大的玉佩啊,那玉的水头也太好了。”玉佩随着姑娘的呼吸在那白白的胸脯上摆动着。英才看了一下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失礼,马上收回眼光,可抬头这么一瞧:“嘿,”那灵芝离鼻子也就几寸的距离了,怕挤着姑娘,他努力地把身体里的气排出去,头向前一伸,刚刚凑上去,山风把他们摆动的就离开了,一连几下,都扑空了。这时,那姑娘好像也注意到英才的举动,双手反过来主动地抱着英才,这样英才的腿就不再有那么大的负担了。他向上使劲一靠,用嘴把灵芝叼了下来,嘴里顿时觉得一阵清香,浑身轻松,连手指上都有了劲。山风还在钻来钻去,英才和效觉摆动的幅度也不断的大起来,英才这心里急的:“这个二惠,怎么还不来呀!”
你说二惠干什么呢?嗨,解不开绳子了!那丫环不会系扣,为了结实,胡乱系了好多的疙瘩。把这小子急的,帽子和上衣都叫风刮跑了,他也不管了,掏出手枪来才把那绳子打断,他喊着那小姑娘:“快,快来帮忙。”二惠瞅准英才和姑娘在底下的位置,找到山顶上一个石橛子,一边把绳子兜在石头上,一边念叨着:“老天保佑。”二惠做了两个套环,看那绳子还够长,就贴着峭壁慢慢地放下去,边放绳子,嘴里还不住的叨叨:“少爷呀,狼也没把咱吃了,还没见着救命爷爷,你可是给咱挺住啊。”。
也不知英才是太使劲了,勒得让姑娘上不来气,还是姑娘刚才抱得太紧了,反正这人一下就不行了,身子软的直往下滑。英才想:“如何是好,这样谁也上不去啊。”忽然他有了主意,英才用胳膊使劲向上架着效觉,他低着头,脸贴着脸,一点一点的把嘴上叼着的灵芝,嘴对嘴的送了进去,效觉“唔,唔”的马上就清醒了。她想说什么,灵芝在嘴里,效觉用牙轻轻地咬住,脸就贴在了英才满是汗水的胸膛上。
二惠的绳圈慢慢下来了,英才抬起头来摆来摆去的对住了绳圈。让它先套住了效觉,随后上面一拽,那绳扣就勒紧了,紧跟着另一头又套住了英才,“使劲,使劲啊。”二惠和那丫环两人使着劲,可是谁也揪不上来,正在这时候,几个士兵跑上来了。人多力量大,三下五除二,就把姑娘和英才拽上来了。英才指着刚才站着的峭壁上拳头大小的石头说:“你们看,我刚才就站在那里。”二惠和士兵们,都吓得直吐舌头。效觉被吊上来,人们晃了她几下,睁开眼睛又昏了过去。英才一边掐着她的人中和虎口,一边问着丫环:“快说,你家在哪里?先把这个小姐送回家去。”
王屯认亲
额娘跑上山来了,二惠对英才说:“少爷,亏得早了一点,要不这二额娘一急一哭,我们就不知该如何办了。”额娘耳尖,还真听到了,她转着大石头找二惠,骂道:“好你个二奸臣,这几年当兵当的成了滑头,学会油嘴滑舌啦。要我来做,可能早就把人救上来了。”二惠嘻嘻哈哈的躲在英才身后喊着:“二额娘饶命呀,二奸臣不敢啦。”
来到王屯,天色将晚,效觉的家里人早举着灯,在门口等上了。效觉被抬到后院,英才母亲和英才,二惠,被迎到房里。 效觉的父亲王觉武在客厅里不断地施礼:“谢谢救命之恩,小女无知,给诸位惹下如此麻烦。” 英才母亲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太太,说出话来,也大大气气的:“哪里,哪里,路遇险情,理应相帮,先生切切不要谈谢。”“敢问夫人,你们可是上山烧香的?”“也是也不是。”“哦,此话怎讲?”“来这北镇,是要谢那二十年前的恩人和见那二十年前的亲人。”“噢,是来这青岩寺上还愿的啊。”“是,是来还愿的。先生,可否打听一下,你这里可是王屯?”王觉武回答:“确是,确是,我这一庄全是王姓人家。”“这屯里可有那青岩寺里善空法师的子女?”“这···我们就是,请问,你们是如何得知的?”英才二额娘一下站起来问道:“你家可有公子是一八八七年,就是光绪十三年正月初一那天生的?”“我家效罗就是那年那月那日出生的,这是怎么回事?”这时,从那屏风后面跑出一人,喊着:“哎呀,我那亲家姐姐,你可来了。”原来,效罗的母亲,听说女儿为自己采药,差点送了性命,不顾一切地从床上爬起来,走到后堂。又听说是救了小姐的母子两人在客厅里和老爷说话,正好就听到这几句问答,她断定:“是她,就是那姐姐。”这姐妹俩可就在大厅里哭天抹泪地喊起来了。
当晚,王觉武两口子说什么也不让英才母子回北镇:“远天远地的来了,咱们是亲戚,哪能走呢?留下留下,住几天,一定要住几天。”晚上,两个母亲说一阵,哭一阵,然后又是笑一阵,唠了足足一夜。天大亮,那姐妹俩四目互望,全是一对黑眼圈,两个老太太互相指着,哈哈大笑。这一聊就是两天两晚上,什么家常里道的,儿女亲家的,该说的,都说了。就是遗憾没见到爷爷和效罗。效罗母亲这病也好了,两三天没睡好覚,说话嗓门大着呢:“咱爷爷,年龄大了,老想着去看看东海普陀山,效罗就陪着去了。千山万水的,算时间一来一回也得半年,这不,走了四个多月,也快回来啦。”“没有什么信儿吗?”英才母亲担心地问:“好像他们过山东时挺顺利的。”“那我们今年秋天再来吧,到时候,把你一家子都拉到黑家窝铺去。”“好,好。”那两口子满口应承。英才母亲叫英才过来认了亲,英才跪在地上:“义父,义母在上,孩儿不孝,迟来二十三年,今后必年年叩见二老,全进孝心。”英才母亲叫人把礼物送来,熊掌鹿鞭人参飞龙,这大包小筐的,堆了一地,还有那自家酿制的叶赫老酒,也有几坛。“姐姐,你看你,来就来了,还带那么多的东西干吗!”话是那么说,可这王家,准备的东西就更多了。最后只好派了一个家人,跟着英才马队,把礼物驮着,送回黑家窝铺去。
临走时,两个老姐妹,又抱头痛哭,英才向效罗父母磕头作别。二惠羡慕的直掉眼泪:“少爷,你真有福气,这爹娘到处都有,我就那一个亲娘,从生下我,还没见过呢。”
你说效觉怎么没来送客人?要说还是救命恩人哪!嘿,她啊,还真是病得重了。那天,效觉跑出去采药,姑娘实在是心痛母亲。本来,姑娘这几天肚子疼,浑身不舒服,其实也就是那女人们月月有的事。这回在山上,又受了风和惊吓,回来后就爬不起来了。
因为这内外有别,英才走的时候没见到效觉,也不便打听,就再没问姑娘的事。可姑娘是身子和心里都坐下病了。
效觉这一躺就起不来了,把额娘心痛的叨叨上没完:“你说你这孩子,冒那么大的险,上山顶采药,要不是英才那孩子救了你,额娘也就随着你去了。”效觉只是在炕上点点头:“我知道了,”就再不言语了。郎中来了几次,向效觉母亲说:“无有大碍,慢慢就好。”效觉身体渐渐的恢复了,可是眼见得小姐却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女儿的样子,和上山前简直是两个样子。效罗和爷爷走了几个月,还没有消息,急的这老两口,真是老话说来那叫:“刚刚得喜,这又犯愁啊。”
第十四章《回乡之路》
柳暗花明
确定了出发日期,善空法师向普济寺的方丈以及法雨寺,慧济寺的方丈住持告了别。普济寺的老方丈告诉善空法师和韩三代:“我决定将金砖分成三份,为三个主寺的菩萨都披上金身。”“好,只要是为菩萨,尽随长老安排。”三代代表他的爷爷和效罗还有金队的所有人再一次的拜偈了观音菩萨,求菩萨保佑返程顺利。福建帮的大掌柜坚持要将善空法师送到海门:“听说上海川沙革命党闹暴动,官府动了刀枪,咱们还是绕开走吧。”商帮二掌柜担心地说:“师傅,这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效罗想起来:“正好湖帮的番六,也确定将马匹全部运到海门,我们就在那里登陆吧。”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