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秀华 赏析/梁庄
诗歌的功能和审美并非一成不变,并没有任何人比别人多一些特权,这是无比欣慰的,那怕是余秀华,她依然有资格摘取诗歌的桂冠,同时羞辱全部的学校教育。余秀华在诗歌上的成功是全方位的,不限于语言、立意、结构和述说方式,这是一种风格,一种用语言疗毒的中医技法。余秀华常常秀她的场景能力,她导演的故事总是掐头去尾,或者也可以叫遮遮掩掩。因为,你的伤痛是曾经,而她的伤痛是永恒。"一家朴素的茶馆,面前目光朴素的你皆为我喜欢/你的胡子,昨夜辗转的面色让我忧伤/我想带给你的,一路已经丢失得差不多/除了窗外凋谢的春色"。见面在一家小茶馆,朴素得很合适,因为我爱朴素,你的胡子茬、倦容、和凋谢的春色一并朴素着。我想带给你的惊喜比如拥抱、亲吻甚至鱼水之欢都被我一一放弃,不是我想放弃,是现实让我放弃,就像树枝放弃了枝头的花朵。这种为爱而痛,为痛而爱的所有努力,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没有结果。
诗在很长时期都是用来"诗言志"的,这就形成了一个自我膨胀的局,仿佛每一个诗人都是完美的,只是怀才不遇而已。其实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书生,诗人的实际才华也仅仅耍一下嘴皮子而已,仿佛鲁迅笔下的阿Q,唱一曲"我手执钢鞭将你打"。不要给诗和诗人戴高帽,都是一群凡夫俗子而已,于穷途末路,唱一曲大江东去,聊以自慰。"遇见你以后,你不停地爱别人,一个接一个/我没有资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所以一直活着,是为等你年暮/等人群散尽,等你灵魂的火焰变为灰烬"。世上没有醋,只要不去爱,所有的醋都是酱油。但爱了之后,吃不吃醋,你都会中毒,你都会妥协,并做虚妄的努力。你希望浪子回头,你希望霍乱被治愈,你的希望正是爱施与你毒药。灵魂是一场雨,不论下在那里,都不会淋湿你。灵魂的火焰熄灭以后,灵魂不是成为灰烬,灵魂成为乙太,不是给你,而是无所不在。

诗题是"给你",我们就来研究给你什么?感情、心、身体、忠诚?"爱你。我想抱着你/抱你在人世里被销蚀的肉体/我原谅你为了她们一次次伤害我/因为我爱你"。感觉这不是给,这是要,要别人的拥抱。爱,有时让人昏暗,让人迷糊,让人自说自话。另一方别,也让"给"变得很沮丧,仿佛是一条流浪狗,为什么流浪?为了爱,如果不想给,爱还有家,当你想给的时候才发现,爱是乙太,是暗物质,是人类看不到的那一部分。人类是短视的,对看不见的部分就漠视,就不珍惜,就如同流浪狗,不会珍惜一枚钻戒。 爱在诗歌世界是丰富的,但触及灵魂的也凤毛麟角。一个是叶芝的《当你老了》所描绘的灵魂之爱:"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一个是仓央嘉措《见或者不见》的超脱之爱:"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同样是爱,余秀华有完全另外的表达: 血肉淋漓,疼痛难忍,但干净纯粹,这就是价值。"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尽管这样,并不是为了见到你"。肉体和精神的锐痛没有皈依,仿佛陨石的燃烧,不知道会掉到哪里?其实,爱不是针对别人,而是一种苦行僧式的自身的修持,这是是余秀华式的爱而不是爱情。所以,余秀华能够给与的不是爱情,而是一种爱情演绎和展现,像烟花也像星辰,但绝不是玫瑰。没有人的爱是完美的,就像人生不完美一样;没有一个人的爱是卑微的,就像人人生而平等一样,这是爱情假说。作者/余秀华 赏析/梁庄
让一个人有情怀,有悲悯的心,让逝者反观生者,这不仅仅是一个技巧,而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余秀华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她走出个人的爱恨情仇,她走进人类普遍的哀伤和无助,对生死的滋味进行深度体验,这是成功的。 "那时候的国都,你拎着刀和玫瑰/在南京的夜雨里:桐花一片片落下/一个国家在它的七寸处,阳光和雪花一齐纷飞"。在背景营造方面,余秀华有小场景的细节,和大场景的背景。雨、雪、阳光,这些背景场面宏大,但也极具质感,对气氛烘托也很够。在这个场景中,一个帅中尉,一手拎刀,一手拈花,太有艺术渲染力了。 "你心仪的歌妓背着窗拨弄吉他/一个轮回里,她就有几个分身:拨弄吉他的这个/卖花的那个/还有在深院里托着书本憔悴的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灾难的不可避免。这个中尉只是千千万万个中的一个,他们心爱的人在社会的各处,就像一张网,通过战争,把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
"时光斑驳,阴影里有明晃晃的杀戮/有长时间撕扯后的嘴脸/你无处可去。像在今生,找不到来处"。这是以死者看生者,以逝者看来者的一种反观的表达,生者看到死者正在进行的杀戮,死者看不到来者中的自己,自己被缺席了,这就让缺席留下"遗憾"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只有你死后没有腐烂的衣衫裹着这一刻的哀愁/我的少年/要多少爱才能在冰河里琢一个窟窿/让单薄的欲望落成一条光滑的鲤脊"。衣衫裹着哀愁,本身就不错,但"我的少年四字把人道主义的生命观呼唤了出来,相当于三毛的给无名航海者献花,相当《小桔灯》中在漆黑山路中微弱的灯光,相当于《百合花》中盖在小战士身上的百合花被,也相当于你我口中的"我的人儿呀"那种怜惜,这是余秀华很擅长的手筋。 "把一个不要命的人重新割伤?/而横店晴朗。我闭紧了嘴,对日子的伤口/不舔。不言"。对于逝者"紧闭嘴、不舔、不言" 是最大、最庄重的哀伤和尊重。 "我们这些修葺坟墓的人,你的影子无法阻挡地/为我这千里孤坟/添土一层 "。这是一个生者与死者的互相关怀和互动。也是传统的视死如生。通过多一层土地掩埋,仿佛伤口的结痂,减少了痛,但并没有减少伤害,修葺坟墓变成了生者和逝者默默的手语。 感情隐忍,但情透纸背,有一种深刻,但更多的是人道自省的空间,用语非常精到,很多词,比学院派更学院,比民间更民间,恰当得无以复加。余秀华的写作还证明了一点,其实,你不需要向任何人学习,只通过自己的个人修炼,就可以炉火纯青。我想屈原、陶渊明、李白也不是向任何人学习来的。我也奉劝那些通过诗歌运动、诗歌秀、和诗歌江湖的争斗来"爱"诗歌的人。诗人爱诗歌,甚至不需要有什么观点,只要有文本就够了,真正的读者不会在乎你有多美,他们只在乎你的诗歌有多美。 作者/余秀华 赏析/梁庄
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体变形,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这即让她形成了巨大的自卑,也让她对命运进行深入的思考。她生活在一个叫横店的小村庄,横店成了囚禁她身体的囚房。"横店的石磨上,谁栓住了我前世今生/谁蒙住了我的眼睛/磨眼里喂进三月,桃花,一页风流/磨眼里喂稗草,苍耳,水花生/——假如风能养活我,谁就不小心犯了错"。她自囚自己,当然也为世俗所囚,生活在狭小的重复中,就连能养活自己都是一种奢望,除非老天的疏忽。 横店是有边界的,而自己的感情和痛苦是没有边界的。也许有边界,但是沉于巨大的黑暗之中,唯一可以做欣慰的是以梦为马,周游天下。 "我转动的上磨大于横店,横店是静止的下磨/大于横店的部分有我的情,我的罪,我的梦和绝望"。我承认我自卑,我真的很怕黑,每当黑夜来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有罪。这才是真正的磨子,自己在反复洗罪的努力中充满绝望,产生类似史铁生的原罪说。 在横店的时光隧道中,看上去安静流动的生活,充满激烈的斗争和坚持。"磨眼里喂世人的冷,一个人的硬/磨眼里喂进散,大雾,雪/——风不仅仅养活了我,谁一错再错"。最后终于出现奇迹,老天和自己的忍耐或者有心人微弱的鼓励,让生活一错再错,包容我继续留在生活中。现在我不怕黑,我学会了自黑,心里没鬼我怕谁,吓死你不是我的罪。"谁扯下我的眼罩,我还是驮着石磨转动/白天和夜里的速度一样/没有人喂的磨眼掉进石头,压着桃花/掉进世俗,压住悲哀/——这样的转动仅仅是转动"。还是驴一样在横店打转,但我睁开了眼睛。掉进生命中的石头,要变成桃花。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牛铃摇春光。 横店没有钟祥的霓虹灯,但横店的天其实从来不比其他的地方更黑,是你要求的太完美,就算偶尔有点黑,有黑才生产了白。横店石磨的转动看上去是简单的重复,其实是不在沉默中灭亡,而是在沉默中爆发,就算在摇摇晃晃的横店世界,也有一个人坚持和抗争产生的光芒。真实的苦难,磨砺心叶产生的钝疼,命运的不公,执拗的坚持。我还是驮着石磨转动,白天和夜里的速度一样。就是孔子在川上说的,逝者如是夫!类似的体验闻一多也写过: 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