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二十年后的家乡》传递了一种追求、一种努力、一种期盼。小作者渴望把梦想变成现实,将虚幻化为真实。生活,因梦而美好;人生,也因梦而闪光,溢满阳光,充满快乐。
家乡,特别是远离的家乡,总是人精神的载体和心灵栖息的雅憩家园。这种桑梓情结,是龙的传人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在各种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人们常说,有一种风景永远不能走远,有一种繁华永远不会迷失,那就是永不变色的故乡情怀。无论天地如何辽远,乡情永远是一张清晰可见的照片;无论岁月如何苍老,乡音永远是一张年轻不变的笑脸。
故乡永恒!
二十年后的家乡
安徽省合肥市习友路小学六年级8班 金烨钧
指导老师 汤静
二十年一晃而过,漂泊在异乡的我,回到了我的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我不禁感慨万分---这还是我当初的家乡吗?
望着眼前一排排“飞天”的列车,我不由得张大了嘴巴。原来这是“滑轨列车”,车厢的上头连着轨道,所以看起来就像在飞一样。比这更神奇的是管道交通,人们就像一颗颗胶囊似的在管道里穿梭飞驰。
刚下管道交通没几分钟,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机器人不计其数,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穿行。有的穿着环卫人士的衣服在大街上打扫卫生、美化环境;有的推着病人悠闲的晒太阳、散步;还有的在餐厅里当服务员,勤劳的工作...除了这些,甚至还有黑科技眼镜,,只要戴上这款眼镜,就可以在家里进入商场购物。虽然是虚拟画面,但却给人一种自己本身就处在商场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眼镜做交易、和好友沟通。
我从管道里滑到里一年级念书的地方,宏伟的教学楼发出耀眼的“光辉”。每个同学都带着知识芯片,里面存储着书本、课外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不用背着走来走去了。所有学习都可以数字化,不必呆板的待在教室里。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没想到二十年的时间,家乡的生活水平提升了这么多。
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那么的富裕,那么美好,那么发达。希望我不仅仅是这些奇观的见证者,也会成为美丽家乡的建设者。我将自豪地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家乡的丰饶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