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诗歌报临屏诗精华选评第(5)期
编辑部人员
总编:水土
荣誉总编:韩生明
执行总编:玫衫
副总编:上官华韵
副总编兼临屏室主编:肖广学
副主编:紫灵 江从超
编辑:刘小芹 不言 石华
美篇编辑:紫灵

本期精品诗人(排名按投稿编号):于忠 哑榴
韩生明 故园情思 左左
周建好 不憨 拳晃如鸿
千山暮雪 长河落日 不言
水土 江从超
1.我叫醒了黎明
文/于忠
躺在秋天的怀里
看清晨稀疏的星星
我用充满激情的文字
还有主题清晰于生命的诗歌
叫醒朦胧云彩的黎明
我把吟诵的声音
字正腔圆的呈现给即将升起的阳光
让每一个清晨
充满了爱意浓浓的温柔……
【带刺的玫瑰评诗】
在这层林尽染,万紫千红的秋夜,作者的心绪充满激情,写诗吟诵,以浓浓的爱意对诗情画意的秋天的赞叹和对黎明的向往,表现出了作者满满的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美好心态,整首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文短意长,有质感,脉络清晰。给人一种温馨和希望,于朴素中散发出向上的力量。

【作者简介】于忠,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和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生在西藏拉萨。有作品在各大网络平台发表。
2.今夜,我只有半个月亮
文/哑榴(安徽)
椭圆形的月
剪了再剪
剪一次,亏一次
风,吹翻一地剪掉的碎纸
她说
天上的月,好看
可怜寸心。今夕又被剪了一刀
剩余一弯初恋的,月牙
【韩生明评诗】
月,“剪了再剪”——“一地剪掉的碎纸”,好一个“碎”,可怜寸心,仅剩“一弯初恋“的美好。一生的付出,何其伟哉!人生本应有更多的美好,一如初恋,幸福美满,而了为儿女,为了家庭,“她”——伟大的母亲,不得不被岁月的剪刀“剪一次,亏一次”,直到成”月牙”。这首诗以“剪”入笔,以“碎”入题,感人之至,痛彻心肺!

【作者简介】哑榴,原名叶玉华。安徽宿松人。宿松县是全国著名的“诗歌之乡”。曾任诗歌报心情文字常务版主。现任大诗界总版主。国际诗歌网安徽版块版主。网刊编辑。活跃于各大文学,诗歌论坛,以诗冲浪,以诗交友。
7.白露
文/韩生明(山西)
秋风似刀。这么凛冽的夜晚
我在你的远方遥望、推敲
是我推你的不眠之门,还是你敲我的觉醒之窗
星辰隔岸,银河飞瀑
月如钩。削开夜的伤口
一些痛疼的词语
落满纸张
雪一样,堆起白色火焰
埋葬春天的眼泪
【肖广学评诗】
《白露》一到,难免“秋风似刀”。而离人更苦。“推敲”都变得难上加难。“月如钩”“削开夜的伤口”。秋风浸凉,凉了离人心。那“疼痛的词语”“落满纸张”。通篇思念,却不着一词。高手便是如此。
美诗,荐读。

【作者简介】 韩生明 ,山西省作协会员,平遥县评论协会主席,《金凤凰文苑》副总编,《神州诗歌报》荣誉总编。作品散见于《晋中日报》《乡土文学》《山西作家》《三晋诗人》《九州诗文》《汾河》《火花》《阅读》《诗林》《诗路》《诗歌周刊》《中国诗》《现代诗美学》《山东诗歌》《湖北诗歌》《安微诗歌》《长江诗歌》《中国诗歌》《中国韩氏诗歌》《中国当代微信诗人》等,收入多种文学作品选集,获全国省市县各级奖励,出版诗集《手上的画》《落叶的微笑》,评论集《心溪笔谈》。
9.我叫醒了黎明
文/故园情思(河南)
说谁都不妥
金鸡打破了第一人称
响动从曦月开始
论勤快,太阳有些慵懒
我知道犁耧锄耙
老牛从不挑选
草屋顶上的霜露为何散去?
是祖母燃起了缕缕炊烟
【韩生明评诗】
“金鸡打破了第一人称”——打破,即惊醒了“第一人称”——我,“论勤快,太阳有些慵懒”,这来之人间的“响动”,比“太阳”更勤快,“老牛”从不挑选,可见,主人面对现实生活“从不挑选”,从不嫌弃,从不放弃,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这样的主人乐观向上,给我们以莫大的感染和鼓舞!“草屋顶上的霜露为何散去?”,是因为“祖母燃起了缕缕炊烟”,祖母给家庭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无尽的希望。诗题是《我叫醒了黎明这个“我”不是诗人,而是诗中“第一人称”,是“老牛”的主人,是燃起了缕缕炊烟的“祖母”,这里的“我”,指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群乡村最质朴、最可敬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张向阳,笔名故园情思,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人,农民,毕业于1979年夲地一所高中。太康县作协会员,诗歌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歌平台及刊物。

13.今夜,我只有半个月亮
文/左左(山东)
打开虚掩的窗,迎接一场月光
今夜,我只有半个月亮
另一半,挂在了你西北偏北的故乡
这些年,一直想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养一匹马作伴,周游世界
顺路,去看看你故乡的月亮和星光
窗外的风铃,告诉我
一阵风,邀约几封昨日信笺
小楷,数字,落下
你的诗行,我的远方
一场大雪过后,炉火焚烧悲伤
冬日暖阳,回忆苍老了城墙
我转身,能否找回你最初的模样
【韩生明评诗】
“迎接一场月光”——月光,用“一场”来装点,开篇以宏大的气势,向我们迎面而来,诗意由此打开。“今夜,我只有半个月亮/另一半,挂在了你西北偏北的故乡”,诗人直抒胸臆,思念故乡。像思念故乡的诗,古往今来,屡见不鲜,佳作数不胜数。而诗人的这首思乡之诗,却另辟蹊径,别有一番新意。请看,”这些年,一直想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诗是什么,诗是诗人心目中最美好的意境:“养一匹马作伴,周游世界”,而不忘”顺路,去看看你故乡的月亮和星光”,这该是多么美好的憧憬和向往!“顺路”,看似轻松,平淡,实则念念不忘,感情炽热。即使世界多么美好,但故乡在诗人心中却是永远不可缺失的圣地,故园。诗的最后一节,我觉得有些松散,会减少整首诗的凝练与集中,建议去掉,个见,与大家交流,探讨。
【肖广学评诗】
左左的诗,有生活,有深情。这“半个月亮”直接将读者代入思念的氛围。
“养一匹马”“风铃”“信笺”“小楷”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如珍珠一样,铺上诗文,将读者更深一步的代入。
“你的诗行,我的远方”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呀。
好诗,荐读。

【作者简介】左左,又名左小⑤,本名,左进乾,80后,山东淄博人,一个业余的文字写手,偶尔写写诗。诗观:一直想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才有了诗和远方。
14.今夜,我只有半个月亮
文/周建好
今夜,我用思念磨一枚月亮
直至磨成一把镰刀
稻子的倒伏声
高粱的倒伏声
如故乡的河水
一浪一浪地向我袭来
故乡是飘在河流上的木船
半个月亮是抛出去的锚
紧紧地扎在心里
【韩生明评诗】
这首诗构思精巧,用思念“磨”月,令人心碎、心痛。“稻子的倒伏声/高粱的倒伏声/如故乡的河水/一浪一浪地向我袭来”这样的诗句,极具张力,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袭来”,实则是诗人“扑向”故乡的怀抱。“故乡是飘在河流上的木船/半个月亮是抛出去的锚/紧紧地扎在心里”最后一节,以故乡是“木船”,月是“锚”,“紧紧地扎在心里”,这样的意境,氛围营造的形象而微妙,很好地渲染了主题,为诗人力作点赞!

【作者简介】周建好,江西省宜春市人,作品入选《中国诗歌精选300首》,《中国诗歌》第七卷,先后在国内外各级报刊发表诗歌400多首。获诗歌大奖若干 。现为多家文学网站现代诗歌栏目版主。中国诗歌网现代诗歌版编辑。亚洲凤凰诗社副秘书长。
26.我叫醒了黎明
文/不憨(河南)
深夜思索一个标题,越想
越走进黑暗
直到遇到一只蝉
等待多久,我的天就黑暗多久
等我穿破土层蜕化那一刻
怎能让叫声不穿透云雾
没有谁能理解我对光明的热爱
我的呼喊贯穿生命的全部,直到嗓音沙哑
我清楚知道我的未来
或将是无边的黑暗
我要提前埋葬歌声
让它带着黎明的种子
【肖广学评诗】
《我叫醒了黎明》通篇描述一种对光明的向往。在黑暗中久居的“蝉”,“穿破土层蜕化那一刻”,“怎能让叫声不穿透云雾”。这文字带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直到嗓音沙哑”这是对生活的执着与忍耐。
“我要提前埋葬歌声,让他带着黎明的种子”这漂亮的结尾又将全诗推向高潮,发人深省。
好诗,荐读。

【作者简介】王勇,笔名不憨。 诗歌爱好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报纸、书刊、网络平台等。
30.白露
文/拳晃如鸿(江苏)
今夜的天空,清透
每朵云都下落不明
每粒星子都闪烁其辞
以至于我仰望的眼眸
又生出童年细数的样子
就这样,我一遍又一遍数着
东起西落的星辰
熟悉的,陌生的
多像每一次有缘无缘的相遇
在露水中,隐约
让悲悯在秋意渐凉中横生于枯草的心尖
【水土评诗】
营造气氛,描绘场景,是高手写作的惯用手法。看看拳晃如鸿老师这首诗作:起首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白露降临,夜空清透,云下落不明,星星闪烁其词的美妙画卷。接下来,“我”在仰望,在回味童年时细数的样子,在一遍又一遍数那些东起西落、熟悉和不熟悉的星辰。最后是感受,是对有缘无缘相遇的一种留念,是横生的悲悯及对秋意渐凉的无奈和惆怅。情绪跌宕起伏,笔触迂回曲折。情景交融,天人一体,值得鉴赏细读。

【作者简介】秦念伦,网名拳晃如鸿,江苏沛县人,承古沛遗风,从小喜好武术,又好文学。常有文字发表。现于苏州工作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追寻岁月的痕迹。

39.今夜,我只有半个月亮
文/千山暮雪(河南)
今夜
用心做鱼竿
以爱为饵
甩出长长的诗线
在烟雨江南的梦里
垂钓
含情的眸
紧紧盯着
紫色的丁香花海
深深地期待
那半个月亮
于暗香中
游来
【水土评诗】
个人认为,诗歌创作的最大难点,是意象。怎样把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用一种别人没有使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别人写了许多年甚至几千年的基础上,别出蹊径,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千山暮雪老师这首《今夜,我只有半个月亮》,以心做鱼竿,以爱为饵,以诗为线,设计巧妙,构思奇特,出人意料,别开生面。这种垂钓方式,大概只有诗人能够拥有。事情并没有到到此结束,镜头转动,在紫色丁香花海里游来上钩的,居然是半个月亮!奇!巧!为作者的妙思点赞!

【作者简介】千山暮雪,原名申桂平。河南南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驻河南编辑。《中国情诗精选》微刊创始人,江山网雨墨编辑。作品在菲律宾《联合日报*诗之叶》《中国诗影响》《暮雪诗刊》《杏林副刊》《三湘诗韵》等纸刊及多家媒体发表。
44.今夜,我只有半个月亮
文/长河落日
凝视,折伤翅膀
未见穿过秋水
雁落苇滩,那是黄昏为秋野精心布置的场景
灯光亮如花针
缝补我的失眠
蛐蛐儿的叫声,此时,细如你拉长的黑丝线
绣一朵寂静之花
绽放幻想的连天芳泽
关上窗户
筹备所有动词囚禁脱缰的野性
但门被踹开
今夜,深院高墙横抽一把利剑
削开半个月亮
舀一瓢涛声
浇湿遍地虫鸣
【肖广学评诗】
长河落日老师的诗,我个人非常喜欢。在诗里,意象纷呈,给人以美感。“雁落秋野”“灯光如花针”这些动人的诗句,给诗歌界定了场景。
最后诗人说“削开半个月亮”“舀一瓢涛声”“浇湿遍地虫鸣”。这文字有着动静结合的美。
好诗,荐读。

【作者简介】沙从兵,安徽霍邱县人,喜欢文字,喜欢青草湖的落日和水。
48.白露
文/不言
这一天
荻花,登台清唱
蝉鸣拉着破旧的水车
拖长,夜的轨迹
给人间留白
雁阵从昨夜启程
马蹄急急,敲醒
南方的窗棂
烛光闪烁
一年的相思
泊于故乡的桂枝
倒映的月光,渐渐丰盈
习习凉风
压住酷热,屏住刺骨的呼吸
草芥颤动,长长的睫毛
挂满红尘别泪
【苇璁评诗】
芦荻秋,雁南归,白露为霜相思泪。寒来暑往,秋风漾漾。作者用白描手法给我们描绘了秋后白露节气的景色。
芦荻是秋的标签,芦苇飘飘,荻花荡漾。是多么唯美的画面,却为大雁挂念远方而集结了一年的相思所困,给整首诗歌增添了些许忧伤之感。
雁阵匆匆南归忙,余及故园桂花香。作者以物及人,触景生情。读来画面感极强,而略带忧伤。

【作者简介】不言,本名孔艳,工人,云南红河弥勒人。偶有作品发表。喜欢跑步,用简单去触摸世界,用文字与自然对白,向美好的事物低头……
54.我叫醒了黎明
文/水土(北京)
忙忙碌碌
思维难以停顿
随风入夜
享受难得的宁静
自由的心
似成蛹挣破茧衣
喷涌的诗
如骏马脱去缰绳
天地嫌小
宇宙恨轻
让神识驰骋
任诗意纵横
等不得晨曦光临
我叫醒了黎明
【韩生明评诗】
“自由的心/似成蛹挣破茧衣/喷涌的诗/如骏马脱去缰绳”这样的诗句,抒写了诗人心中渴求、向往光明的迫切心理和执着的追求。“天地嫌小/宇宙恨轻”在诗人的笔下,“让神识驰骋/任诗意纵横”这是何等的胸怀,若无大志,何来这样的神笔妙语,这不由得我想起我们的领袖诗人毛泽东的诗瑰,“山舞银蛇,原驰腊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水土老师的《我叫醒了黎明》这首小诗,小而不小,虚实结合,给人以宏大而细腻的震撼和感染。

【作者简介】水土,实名江社平,男。网名楚鄂郎、乡土情怀、钓鱼老猫、弄墨斋主等。毕业于华中农大。北京某出版社编审。曾任编辑部主任(分社社长)、总编室主任、综合办主任等职。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爱好诗文。部分作品散见于网刊及出版物。
60.望天涯
文/江从超
天地裂开了
一轮红日
匡出我的家乡
解开春天的密码
向着眷念开几支兰花
就这样临摹
以一抹霞彩描涂口红
村口眺望的母亲
像一只鸟飞来
父亲像一只鸟飞来
乡亲们像一群鸟飞来
天边的山,落下的箭头
天边的河水,二胡的弦音
都像鸟飞来
我跪地
驮上天涯来的乡音
【韩生明评诗】
“天地裂开了”——用一个”裂”字,打开思念的窗口,牵出思念之痛。母亲、父亲”像一只鸟飞来”,乡亲们“像一群鸟飞来”,天边的山,河水“都像鸟飞来”,看这阵势,排山倒海,这“飞来“,故乡的人,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乡音,”我跪地”,以一种最虔诚、最热恋的心,去朝拜,去迎接!整首诗简洁,灵动,画面清晰,用很轻的笔调,将故乡的景与诗人内心的情融为一体,彰显出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意境。

【作者简介】江从超,男。爱好诗歌!
诗评人小传

【诗评人简介】李秀珍,网名,带刺的玫瑰。笔名,刺玫。玫衫,中国科普研究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主编,神州诗歌报执行总编,有作品在各大网络平台和杂志发表。

【诗评人简介】韩生明, 山西省作协会员,平遥县评论协会主席,《神州诗歌报》名誉总编,《金凤凰文苑》副总编。作品散见于《晋中日报》《乡土文学》《山西作家》《三晋诗人》《九州诗文》《汾河》《火花》《阅读》《诗林》《诗路》《诗歌周刊》《中国诗》《现代诗美学》《山东诗歌》《湖北诗歌》《安徽诗歌》《长江诗歌》《中国诗歌》《中国韩氏诗歌》《中国当代微信诗人》《当代诗人佳作选》等,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手上的画》《落叶的微笑》,评论集《心溪笔谈》。

【诗评人简介】肖广学,笔名听云。现居天津静海。生于70年代,偶有作品在各大网络平台发表。静以养心,爱诗,爱生活。

【诗评人简介】何强,笔名:苇璁,四川达州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永葆一颗奋进的心,润泽求知的眼神。业余诗歌爱好者,用句句诗行描绘对乐观生活的向往。信奉:唯有运动与诗歌不可负。

【诗评人简介】水土,实名江社平,男。网名楚鄂郎、乡土情怀、钓鱼老猫、弄墨斋主等。毕业于华中农大。北京某出版社编审。曾任编辑部主任(分社社长)、总编室主任、综合办主任等职。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爱好诗文。部分作品散见于网刊及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