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抱阳光 助你飞翔
——脱贫攻坚送教侧记
洛南县西街小学 罗惠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少年儿童工作,多次在不同场合与孩子亲密互动,体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对残疾儿童更是关爱有加,习主席曾经说:“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2019年9月初,洛南县西街小学开展了“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助学活动,旨在确保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的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是西街小学校针对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重度残疾孩子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派我和其他三位老师为“送教上门服务”的帮扶老师。自此,我们不仅要负责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每周还要抽出半天的时间去给帮扶的残疾孩子辅导学习。

2019年9月11日下午,在书记李辉、主任何红亮的带领下,我我们四人带着为孩子准备的玩具、牛奶等慰问品,以及为孩子精心置办的学习用具,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帮扶对象——陈岳栋的外婆家。这是见到孩子的第一天。第一眼看见陈岳栋时,他相较于学校那些学生看起来略显瘦弱,让人心生怜悯。通过与陈岳栋外婆的交谈,了解到,陈岳栋是一个7岁的男孩,存在语言能力障碍,他很少与人交流,更没有什么小伙伴。加之年龄小自理能力不足,他走路也不稳,必须要人寸步不离的照顾。他的父母为了支撑日常生活的支出常年忙于工作,陈岳栋便长期由外公外婆悉心照料。初次见到我们,小岳栋怯怯地躲在外婆身后,不说也不闹,认认真真的听着我们和他外婆谈话。他很安静,偶尔会笑一下,憨态可掬。我发现他似乎能听懂我们的谈话,于是,我便趁机拿出故事书,让他看着书上精美的图画,然后轻声细语地给他讲书上的故事,他听的很入神,眼里时不时闪现出欣喜的光芒,讲到开心处时,他微微歪斜着头咧开嘴笑了。这一刻,我强烈地感受到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的内心受到了触动,于是我轻轻地把他搂在怀里,耐心地教他数数,虽然他数的不是很清楚,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有一天他一定能学会。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我们临走的时侯,他有点依依不舍,躲在门后偷偷看着不肯出来。外婆教他说“老师,再见”。他只含糊不清地叫了一声“老师”,这一声“老师”与以往同学们的不同,它让我们感到高兴与感动,让我们感受到一名送教老师的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坚定给这些无法入学的孩子送去一些温暖,送去一些关爱,我感觉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只要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有一点点的快乐,我们就会感到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通过这次送教,我不仅了解到弱势群体的生活、学习状况,还感受到这些弱势群体家庭对温暖的渴望,这也更坚定了我“送教上门服务”的决心。

这次送教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孩子的笑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孩子看到老师到来时少有的激动与兴奋,深深地感染着我,这一切都激发了我送教的热情。想到家长因忙于生计而对孩子的学习听天由命,我的心被刺痛着。其实有的孩子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实现自理的,但很多家长却不知道这些。于是,在送教的过程中,我们便给家长宣传了一些科学常识,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孩子无法选择家长,因此我们更应该为孩子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帮助其家长走出困境重拾信心,也为了把送教老师当好,我与其他几位送教老师通过网络学习残疾人护理的相关知识,咨询了相关专家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首先从训练身体平衡能力开始,从运动着手,增强腿部和身体力量。然后训练协调能力,手眼协调、手部、腿部、身体协调。最后训练发音、注意力、精细动作、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
再一次送教的时侯,我们把自己的想法与家长述说,好在家长欣然接受了建议。与家长达成共识后,便从训练孩子身体平衡能力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我们提醒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与健康,保证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联系我们。随后从运动着手,引导孩子多运动,增强力量。日常除了学习,我们还会陪孩子做做游戏,鼓励孩子在院子里骑儿童单车,教他帮助外婆做一些简单的杂活,在增强孩子的腿部和身体力量的同时,让他感受生活的乐趣,建立孩子对康复的向往和信心。慢慢的孩子与我们建立了信任和深厚的感情。一次休息的时候,小岳栋把他最喜欢吃的苹果硬塞到我手中,口齿不清的说“好吃”。有时他还会从他的小书包里拿出我们送给他的故事书,用满怀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便知道,他想听我给他故事了。虽然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随心所欲的交谈,一个康复动作可能要教他十遍、几十遍,而且还不一定教得会,他很少说话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声的爱”。我们会继续努力,积极探索,扎实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

对于“送教上门服务”活动,西街小学的领导特别重视,每次我们去送教,学校领导都坚持带上慰问品和我们一起去。在送教走访中,校长曾多次与残疾儿童家长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近况,针对具体情况,对家长进行了康复方法指导,使孩子在家里也能接受教育康复。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已逐步走上正轨,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关爱,饱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疫情期间,学校工作繁忙,校领导没有忘记重残儿童,我们在搞好学校工作的同时,也多次与陈岳栋家长联系,详细询问了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及其家属生活情况,叮嘱他们在疫情期间,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做好自身和孩子的安全防护。疫情刚刚好转,我们就带着礼品,冒着雨雪,去家中看望孩子。在陈岳栋的“送教上门服务”活动中,我坚持了一年,短暂的一年送教活动,我和他以及他的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工作原因,我现在不能定期去送教了,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们一家人的牵挂。

希望“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能长久的、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因为送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可能一个学生终身都需要我们教师去送教,哪怕他的年龄过了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时间久了,家长离不开我们,学生更离不开我们,我们的爱心也会让我们的“送教”无法停止。学校将建立结对和长效帮扶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送教活动。相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定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温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能像其他孩子一样阳光快乐的成长!
这群特殊儿童需要温暖和希望,需要更多教师的关怀,也需要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虽然他们的肢体行动不便,但他们的智力、思维是正常的,可是他们却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去玩耍······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啊!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爱他们,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愿我们的关心与呵护能幻化成阳光雨露,助他们健康成长!送教之路还要继续,不能停歇,只要残疾孩子们有需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守望初心,做他们的引路者,做特殊教育的拓荒人!我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关爱残疾人、帮助弱势群体已经成为我们的社会共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残疾孩子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这期间有许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我们的队伍,包括专业的医护人员、康复师、学生,还有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正是大家的关爱和支持,让这支送教队伍不断壮大,让送教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更加长远!让我们践行着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让这些重度残疾的孩子不在学校,却能享受到学校的教育,使他和他的家庭感到没有处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作者简介:罗惠霞,洛南县西街小学教师。努力教书育人,时刻关注学生,恪守“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多次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喜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