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崔木知青院,峥嵘岁月大观园》(上)
●作者:赵红梅

近日,麟游又一景点火爆了,开门大吉,短短两个月,游人突破万次。
走近大院,那两扇大铁门上方,毛主席相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光芒万丈,相的下面是“知青之家”的楷体大字;大门左右的对联“誓做一代新农民,扎根农村干革命!”和这幅对联并排的,左右各有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字,醒目耀眼:“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来到这里,读着这些鼓舞人心的激昂文字,听着那怀旧的歌曲,使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不由自主地忆起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峥嵘的岁月,从城市融入到农村的那批小青年……。
进入大院,正中这幅五人浮雕将人的眼球吸引。只见正中间扛着写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红旗的男生,他左边的男知青,高举捧着红宝书的右手,左手抱书于胸前;他左边是右肩扛着镢头,左手提着一摞书的女知青;紧挨红旗右侧的女知青旁边是背着竹篓的男知青。他们都微张着嘴,好像在高呼:“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过道两旁毛主席语录跃入眼帘:“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勾起了我对当时知青插队那轰轰烈烈的场面的追忆:那排着长队、戴着光荣花,一脸稚气的一代新农民,手里捧着毛主席语录,高呼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的胜利……”;懵懵懂懂的我,跟着大同学,胸前戴一个很大的带木框的毛主席像,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在高高飘扬的红旗队伍后面,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迎接知青来我们村插队落户,扎根农村干革命……

第二道门内右侧是当年的大队部,民兵连,四面墙上的主席相片和充满激情的话语,正中的八仙桌后端坐着的老支书慈目善眉,和蔼可亲,他的右边坐着两个女知青,老支书手持长烟锅,长烟杆上系着绣荷包烟袋。对两位姑娘讲着什么;她们一边喜滋滋地听着,一边翻阅着手里的记录本。桌面上的记录历史的搪瓷缸,一盒粉笔,黑色的老式电话,摊开的书本,还有那些挂在墙上的记事本及当时的那些陈设,活灵活现的再显了当时的人们生活状态和工作内容。
他们的身后是广播员的工作台,台面上的扩音器,桌上的黑色手摇电话,一个白色的上面有好多主席头像的插笔筒,只见她正对着话筒播诵着什么。在门的右侧,凳子上坐着身穿军装,肩上斜挎长枪的男知青民兵。他们个个面带微笑,逼真的再显了那时的那些人、那些景、那些事。
出了大队部,左边第一间的医疗室里,墙上随处可见的主席语录:“毛泽东思想让我们心明眼亮”、“为革命献血光荣”的话语深深地在脑海里回荡。那红色中药柜前的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女知青,正在为病人配中药。她的桌面上放着捣药铁罐,一沓包药的麻纸;右边靠墙的那张老式方桌上方,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坨眼镜的知青医生,在给一位头戴草帽的老奶奶把脉。他的眼前摞着厚厚的老体字医书,听珍器,处方薄。知青的到来,农村人的精神面貌和就医难的问题得到了大大的改观,赢得了群众的高度称赞和衷心感谢。

走进宽敞的供销社:“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字跃入眼帘,不由人不惊奇赞叹。一切摆设和那时的一模一样。只见货架上左侧是肥皂香皂、洗衣粉,碗筷,搪瓷盘搪瓷缸、蜡烛,烟酒水果糖,小学生用的铅笔本子,小刀,还有当时很时尚的解放牌胶鞋等日用品。靠西边的货架上的簸箕,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用棘条精心编制的各种各样的笼。笊篱,箩儿筛子,牛笼嘴,犁、铧等,左边窗前一个又长又大的木槽,粗粗的盐粒装得满满的,上面横木架上挂着个带挫斗的老式杆杆秤;称盐的知青手里举着伤痕累累的搪瓷缸,木槽前面的地上摞了五袋盐;它的左侧堆着一捆镢把、扫帚。木槽边的铺柜上有一大盘足有一岁娃的胳膊粗的粗麻绳,绳的旁边放着个乌黑发亮的酒坛子,旁边放着量酒的几个容器。货架右侧排列着好多花花绿绿的布批,一卷卷的竖立着。一女知青正在给领着小男孩的老奶奶扯那块红布;小男孩手里拿着纸风筝,好奇地扫视着这琳琅满目的陈设,女售货员身后是一个怀抱大酒箱的男生,站在铺柜外面的一脸络腮胡子,腰系咖色腰带的老人高举着左手给他指点着放的位置。小时的我,常常眼巴巴的去看摆在铺柜里的小人书,还有糖果点心。

知青灶房前那个五十公分的方形石桌,周围四个石凳,这是知青们吃饭,写字,下棋的地方。紧挨着房檐的两个大瓷瓮是他们存水的家什,旁边还放着一大一小两个石臼;一脚挎进门坎,墙的四周挂满了辣椒,大蒜及蒸笼,装筷子的竹编小篓等。他们在做饭。一个女生在案旁切菜,若大的案板上放着一蓝子他们自己种的大辣椒,西红柿,豆角,茄子等;一个女知青在灶间正从锅里往碗里盛饭;灶间一男生偏着脑袋在往灶堂塞柴一手扇着扇子。
知青们的宿舍里陈设简单,干净卫生,土炕上并排铺着好多大小一致的褥子床单,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有的被隔成一明一暗。外间墙上挂着各式毛主席画,地上摆着笨重的老式小桌子,上面放着个小收音机,一个竹编外壳的热水瓶,一面方镜子等。桌旁有个结实的高脚木凳子,有的房间里还有个标准牌缝纫机……。在这里,他们休息,看书,聊天,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作者简介:

赵红梅,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一生喜爱读书,心中有诗有生活,为了诗和远方,愿用自己的拙笔,笔耕不辍,尽情泼墨留痕,把人间大爱,世事沉浮尽显读者视野。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宝鸡农业》平台,有多篇文章发表在省内外各大微信平台。
电话:18729472046
邮箱:2055478827@qq.com

来源:美篇 海纳百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