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2) 文/王志情
(2020.9.12)
如今的乡村公路,大多已硬化,便于车辆行驶。现在的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家家通”。
修建水泥路需要资金,从何而来?有门路的村找人脉关系,争取国家拨款;没人在外面任要职的村,得不到国家资助,村民就自己捐款修路。
我在游走乡村的路上,见到了几块立在公路边的功德碑(如下照)。功德碑上镌刻着修建公路捐资者的姓名和金额,有的人捐资几千元,有的人捐资几百元。
个人捐资建桥修路,历来被视为积德行善之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我的家乡,曾经有两座古桥: 一座为石拱桥,一座为石平桥。这两座桥不知建于哪个朝代?也不知何人捐资修建?没有发现功德碑。在2005年,国家修建“长张高速公路”时,这两座古桥均被毁了,不复存在了。两座古桥的身世故事,已永远地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后人再也不知道了。
【七绝】·有感路和桥
作者/王志情
(2020.9.14)
筑路捐资德不孤,
桥梁架设变通途。
秦人更乐车同轨,
高速出行古代无。
(平水韵:七虞)
《个人简介》
王志情,网名“凡响”,湖南省桃源县人,男,汉族,现年66岁,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退休。长期喜爱格律诗词,曾在“诗词吾爱网”上发表了两千多首格律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