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的介绍】
千年前的盛唐会提起诗佛王维的不多,也许这是因为,一个以禅为名的人,在那样华丽的时代中,本就是格格不入的吧。
他是那个与佛教中的维摩诘同名的人,那个即使身在仕途却心在田园的人,那个真正做到了大隐于朝的人。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一作被出济州)
王维 [唐]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快乐祥和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两个月转瞬即逝,王维又要离开了。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与亲人共聚天伦之乐,两个月间,王维觉得自己经历了天下最美好的事情。
王维想要带着母亲一起去长安,不料母亲选择带着几个弟弟留在家乡。

盛夏时分,天气暑热难当,王维和弟弟骑马在前行走,丫鬟玉儿陪着刘氏坐在马车中。蝉鸣,还有温热的风都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宛如知道夫君的职位已经定下来了,是太乐丞。太乐丞是太常寺下太乐署官职,从八品下,掌乐之官,相当于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职。
中国古代历代的官制都分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地方从秦始皇开始创立了郡县制,以后就一直沿用下去。
除了汉代时郡县制与王国并存外,其他各朝无一例外都采用这个制度,只是在具体形态和叫法上略微不同。

中央官制就变化很大了。唐朝的中央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主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三省长官的职权相当于丞相,是整个朝廷权力的核心。
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各部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官员的升迁、户籍的统计、礼仪制度、军队、刑法和建筑等事情。

安顿好家眷,王维便带着王缙去拜见岐王李范,王缙为人灵活,一日交往下来,岐王就答应了下次科举推荐王缙。
岐王还告知王维:“你的上司高凤成,是皇上身边红人高力士的亲戚,此人断不可得罪。”王维赶忙说:“谢王爷提点,维自当留意。”
可是王维是个很有傲气的人,十分瞧不起高力士这样媚主的宦官,顺带着连高凤成也一起鄙视了。

转眼七夕到了,这日王维正闲来无事,坐在椅子上作画,画为泼墨山水,颇有诗意在其中。
王缙兴奋地走进来,手里拿了一张纸,纸上不知写了什么东西。口里大声说:“哥,快来读好诗!”王维笑吟吟地起身,且看这诗:
七夕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在古代,节日的活动内容以未出阁的少女向上天祈求一双巧手为主,是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王缙说这是自己在岐王府得的,作诗的人叫祖咏,自己已经和祖咏相约,今晚到家中一聚。
王维赶快让下人准备好了酒菜,等着这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的到来。三人对月畅饮,把酒言欢,甚是投契,所以相互引为知己。
七夕一过,八月十五马上就到了。这可是盛大的节日,不但宫中要设宴举行盛大的宴会,各个亲王大臣以至于民间都有聚会。

这可忙坏了掌管音乐宴饮事宜的王维。这几日,王维天不亮就到官府,半夜才回到家中,只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不要出任何差错。
这天,王维正等着训练一个舞狮的队伍给宰相府,高凤成从外面走了进来,放肆地说道“王维,丞相府的舞狮安排得如何?”
王维恭敬地回答:“回禀大人,近日事务繁多,此事正在训练中,虽然没有完全结束,想来不会耽误,还请大人放心。”
高凤成突然笑了起来,他笑得狡诈,可王维并没有注意到,他说道:“这几日辛苦你了,这事情我来代你做吧,放心,不会出差错的。”

王维本来就不善于为官的权术之道,并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谁曾想,舞狮当日,所有的狮子竟然穿黄。
这可吓坏了王维,舞黄狮只有皇上才可以,此事一出,王维当时就呆住了。
历来帝王都忌讳亲王与大臣过往甚密,结党营私、自古从此而来。受高力士提醒的玄宗决定一定要重罚王维,以避免亲王结党,另一方面也给岐王一个警告。
这时玄宗回头轻声告诉高力士:“传朕旨意,贬王维为济州司仓参军,即日出发。”

短短的相聚又要离别,王维嘱咐弟弟好好照顾家眷,自己独自一人赴济州出任。
刘氏轻轻地挽着王维,送了一里又一里,秋风吹落了黄叶,宛如依然孑然独立在风中。王维知道她的不舍,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归来,让他们本就聚少离多的日子更加难熬。
王维知道刘氏只盼自己能保全自己,他握住了刘氏的手,许下诺言,这是对宛如的誓言,也是对自己的。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