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写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哪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哪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是一场情理之中的意外。
在历史上那些“深交后的陌生”的案例有很多,然而都莫过于薛涛与元稹的悲喜故事。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又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元稹也是唐朝大臣,诗文俱佳,他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在唐时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四川。他久慕薛涛才名,一到成都便特地约她相见。没想薛涛与元稹一见,已到中年的她就被这位比她小很多的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迷得昏天黑地。(当年薛涛42岁,而元稹只有31岁)
薛涛一见元稹就认定他是她梦寐以求的心上人。两人郎才女貌,心心相印。元稹只要一了却公务就会同薛涛一起卿卿我我地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竹畔。相知相恋才三个多月,薛涛和元稹相互都都到了依恋不舍的地步。
幸福虽是短暂的,然而她已经不顾一切地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任其燃烧。
这年7月,元稹被朝庭调离四川,到洛阳任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苏轼词)
薛涛在万分无奈之中,只有用寄托她相思之情的那一首首诗歌寄与她迷恋的元稹。
有人说“女人是用上半身谈爱,男人是用下半身谈情。”而元稹这个才子不仅多情而又花心,真正彻底做到了“人一走,茶就凉。”
元稹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薛涛的那一片痴情全都化成了带满香气的“薛涛诗笺”。这些浸润着她的无穷的相思和无尽的爱的诗篇,一直传留到了今天。
深交后的陌生,使她彻底地灰心了,但她並没有怨天尤人,她仅仅是脱下自己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自此就从炽烈走向了淡然。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筑起了一座吟诗楼,在那里孤独地度过了抱有美好记忆的风烛残年。(详见薛涛《锦江集》)
我们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譬如离去的时间,譬如走散的人。有人解说说:“心”字三个点,没有一个点不在往外蹦。你越想抓牢的,往往就是离开你最快的。
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一切随缘。
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一概不强求。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