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岸,曾用名刘壮志,笔名老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出版系列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闪小说委员会顾问。现为厦门文学院院长、《厦门文学》杂志社主编、厦门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出版《天职》《尘土飞扬》《刘岸小说选》《小说家的技巧》等长篇小说、小说集及文学理论著作16部。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子归城》内容简介
子归城,俗称古城子,又名古城驿。位于“一带一路”的核心经济带。当年林则徐获罪发配,途经此城,帮助当地军民兴修水利,引水入城。子归城蓬勃发展,成为丝路重要枢纽重镇。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为实现梦想汇集于此,在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同时,演绎了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厦门茶商之子林闽嘉来到子归城,成为黑沟煤矿最大股东。由于洋商陷害,林家破人亡,成了拐子。他怀着满腔的爱恨情仇,终日流落街头,装疯卖傻,为人代书伺机报复。
1911年辛亥革命,清军管带马麟带兵进城,弑杀知县。新县长金丁腐败怠政,沉迷土木建设,对当地树木滥砍滥伐,放任洋行开矿,致使当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颟顸青年刘天亮于辛亥前夜来到子归城,历经被追杀、做苦力,做镖师、入狱等磨难,最终成为一代酒王。与此同时,神拳杨、山西王等人也在残酷的商战和天灾人祸中,演绎着丰富多彩的故事……
心怀叵测的马麟,与中亚溃军契阔夫内外勾结,窜犯丝路,在子归城制造惨案。迫使城中军民抗击强敌,保卫家园。酒王刘天亮孤身杀敌,为救百姓免遭屠戮,主动自首,命悬一线……
杨都督秘密来到古城,诛杀马麟、金丁,任命诸葛白为新县长。然而天灾与人祸共至,古城面临的更大危机:何坨子为报私仇,纵火烧县衙、烧煤窑,致使黑沟煤窑坍塌,涅槃河水改道——子归城面临城荒人亡的巨大危险……
哥萨克溃军再次攻打古城。诸葛白组织军民,与之浴血奋战……
但最终陆地龙卷风来临,哥萨克人被迫撤离,诸葛白也只能组织城中军民弃城逃生……最终子归城成了一座魔鬼城。
1950年,解放军进入新疆,罗将军等共产党人,决心植树造林,恢复绿洲,实现“一带一路”经济连通欧亚大陆的梦想,造福沿线人民。他们垦殖荒沙,植树造林,一干就是60多年,最终恢复了古丝路交通,实现了欧亚两大陆的沟通连接。
罗将军说: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党领导下的人民,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小说的野心与叙事的魅力
———读刘岸多卷本长篇小说 《子归城》
●马明高

一
我是第一次读刘岸先生的小说。我很被他的小说惊讶。我觉得我有些相见恨晚。像 《子归城》 这样多卷本长篇小说, 我在这之前从未 见过。我见过的更多的是被日常生活的烟火熏得头昏脑涨的现在正在 进行时的小说, 见过的更多的是被沉重的现实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现实题材小说。这些小说每天从四面八方无休止地涌来, 死死地包围 着我。你翻开每月的好多文学期刊, 这样的小说太多太多了。这一篇 和下一篇差不了多少。这家刊物和那家刊物上的小说都仿佛是兄弟姐妹。他们的面貌和身材不敢有太多太大的变化, 生怕读者认不出他们 就是兄弟姐妹。他们有坚强持久的 “耐心” 和令人窒息的 “细密”,不慌不忙、 从容不迫地叙写着绝对忠诚的 “现实题材”, 脚踏实地、事无巨细地书写 着永远坚硬的 “现实主义”。他们枝蔓丛 生, 铺垫扎实,始终在认真而诚恳地考验 着广大读者的阅读热情、 注意力和忍耐心。很少能从他们的中间, 发现那些让人的精 神与灵魂插上翅膀轻盈地飞起来的感觉的 东西。但不是说一点也没有,而是很少很 少。就像正值壮年的男人与女人没有了生 活与爱情的 “野心” 一样。这就是目前的中国的 “小说世界”。我一直在想, 没有了 “野心” 的小说是多么乏味得可怕。
正在这时, 刘岸的多 卷本 长 篇 新 作 《子归城》, 让我的眼前一亮, 越读越给我 一种满目的瑰丽光泽。仿佛是西域敦煌光 怪陆离的地形和奇异而有魔鬼之称的雅丹 地貌, 仿佛是新疆那苍凉遥远又热烈奔放、既深邃雄浑又秀丽浓艳的奇异风光。它让 我着实看到了小说的野心与叙事的魅力。
二
小说的野心, 在于作家不能仅仅满足于去写我们眼前的真实的现实世界, 还应 该通过虚构的力量与艺术的想象力去创造 一个新的世界。近年来, 我们不知怎么地 突然热衷于非虚构, 认为只要写得真实 了,写得像生活的样子了, 就是好的文学。其实并非如此。我认为王安忆说得很有道 理。她说:“非虚构是告诉我们生活是怎么样的, 而虚构是告诉我们生活应该是怎 么样的。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 现在已经 没有人去关心了。” 现实已经处处在告诉我们 “生活是怎么样的” 了。我们的小说 也倾心于 “生活是怎么样” 的, 热衷于在 小说中进行非虚构, 仅仅局限于我们眼睛看到的眼前的世界, 仅仅局限于现实世界 中的时间, 那还要艺术干什么呢?那还要 小说干什么呢?艺术就是要再造一个与现 实世界有关联但与现实世界不一样的熟悉 而又陌生的崭新的世界。小说的迷人魅力就在于虚构。虚构就是要通过一种独特的 形式, 通过模仿自然而生成的自有的秩 序、 自有的逻辑, 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从而在这种伟大的虚构过程中, 从无秩序的、漫长的现实生活中, 艺术地生成一个 有完整周期的、 有秩序的新的世界。这就 是王安忆说的创造另一个世界。在创造的 过程中, 生发新的意义, 又反回去阐述生 活的意义,从而让原来的普遍性的日常生 活具有了审美性。这才是王安忆所讲的真 正的虚构。《子归城》 正是如此。它通过 虚构的力量给我们创造了一百年前连通 “海上丝绸之路” 和 “陆上丝绸之路” 的 “涅槃河” 两岸的世界。这里有 “博望渡” “古城驿” “黑沟煤窑” “沙梁枣子”。这 个 “古城驿旧称子归城,俗称古城子”, “是个充满魔幻氛围的不夜城。四马拉的 大车载着俄人的棉布、火柴, 阿富汗的鸦 片、 巴旦杏仁, 印度的珍珠香料, 英美的 呢绒香烟, 滚滚而来, 一峰峰骆驼驮着和 田玉、 福建茶叶、 江浙丝绸、 新疆鹿茸贝 母、 珍禽,源源而去……天南海北, 五湖 四海, 上三教下九流, 高鼻子洋人黄皮肤 华人, 都满怀希望毫不犹豫地认定这个丝绸北道最大的旱码头是实现自己金色之梦 的伊甸园。” 在这个终年马蹄腾尘、 驼铃 振荡的古城里, 有红胡子和铁老鼠经营的合富洋行、 拐子街林拐子的 “代写家书”、 驼二嫂的古城车马店、神拳杨 “杨公义” 的典当行、 于文迪和金丁子坐过镇的县 衙、曹大拿的粮行、 黄大胆儿的骆驼行、 葛老板的钱庄、 陈胖子的通海酒楼、 尤其 卡的布鲁特皮货行、 吴管家的江浙丝绸 行、 黄大牙的大牙馆、 孟长寿的中药铺、 老鸨汪妈的梦春院、李小头的棺材铺和王 二麻子的小油坊, 有云贵川马帮领袖孙 权、 珠宝商姚麻子、 地头蛇山西王、 福建 八行的林、 陈、 庄、 赖四大茶商。关键是 这个古城驿是一个八岁就随林则徐进新疆, 游历天山北六县、 南八城, 求学迪 化、 伊犁, 娶了清军将领蒙乾的四格格, 与抗敌英雄徐学功多次联手, 屡建奇功, 获得过 “巴图鲁” 英雄称号的 “名则林,字阳明” 的钟爷, 来到河中地区的丝绸北 道的这个小城, “组织大批流亡者和当地民众,编成民团, 修筑旧城, 扩建新城” 而形成的。这个小城世界里,产生了很多 像刘天亮、 林拐子、 驼二嫂、 神拳杨、 红 胡子雅霍甫、 铁老鼠巴赫·铁尔森、 于文 迪、 金丁子、何坨子、 撒拉尔、 双喜、 柳芭、 契阔夫一样的传奇人物。
小说的野心, 就在于作家用考古般的态度运用想象力去发掘与发现生活的传奇 性与对人性深刻的认知。现在的小说为什 么不能给人飞翔般的艺术审美神性, 就是 因为好多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仅仅依靠自 己的知识与已有的个体经验去进行小说写作。因为小说创作不能仅仅把人人都知道 的知识摆在读者的面前, 不能仅仅用自己 狭窄的个体经验去解释和认识宽阔无边的 世界。小说的野心, 还在于作家不能满足 于书写我们熟知的世界,还需要通过对知 识的转化与艺术的想象力, 去书写我们不 熟知的未知世界。这个未知世界, 也可能 是以后的未来世界, 也可能是以前的历史 世界。在于作家汲取更多人的包括古今中外所有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经验, 把人人都 可能知道的知识, 通过重新组合编码, 重 新揉碎再造为人生的经验, 从而写出世界 的复杂性、 宇宙的复杂性与个体人性的复杂性。正如纳博科夫所说的, 艺术生产与 艺术想象, 是对他人意识的戏仿, 戏谑的 背后是对他人存在的深刻共情, 而不是将 真实的生命作为文学形象的拙劣刻写与复制。《子归城》 正是如此。它借助于类似 考古学里的 “发掘” 与 “发现”, 运用艺 术想象与虚构力量来穿透历史文化与已经 逝去久远的时光,烛照一百多年前的子归 古城, 还原了辛亥革命前后那里新旧势力 的明争暗斗、 华人与洋人共存的残酷博 弈, 叙写出了那个时候那里的天灾人祸、 动荡不安、 激烈商战、吏治腐败与危机四 伏, 发掘或发现了一百多年前发生在那里 的 “黑 沟 煤 窑 暴 动 ” “羊 脂 玉 枕 事 件 ” “哥萨克激战” “典当活人” “名妓奇案” “黑陶罐蜕变”, 书写出了钟爷、 刘天亮、 林拐子、 神拳杨、 于文迪、 驼二嫂、 黑牡 丹、 艺人 “俏红”、 云朵、 迎儿等人物的 忠烈、 豪爽、 仁义、 诚信、 担当与有情, 以及撤拉尔、 双喜、柳芭、 契阔夫等外国 人的奇特命运, 以及铁老鼠巴赫·铁尔森、 知县金丁子、 巡检何坨子、 尕老汉等人的 贪婪、嫉妒、 仇恨、 狠毒、 奸诈与投机取 巧。
三
无疑, 《子归城》 吸引我们的地方,远在于它的叙事魅力。刘岸运用元小说、 元叙事的手法, 以 “陆上丝绸之路” 和 “海上丝绸之路” 的过去与现在为基本线 索, 以一百多年前的刘天亮 “走进古城 子”、 寻找驼二爷的经历与 2016 年刘岸在 厦门特大台风来临前后回溯往事、 査阅考 证史料、 发掘历史和创作这部小说为叙事 框架, 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相互贯穿, 从 刘天亮一走进古子城就遭人陷害,合富洋 行二掌柜铁老鼠巴赫·铁尔森下毒大掌柜红 胡子雅霍甫开始, 层层剥茧, 环环相扣地 将这个复杂的世界与复杂的个体人性娓娓道来, 像蒙古部落旧时围猎似的, 一下一 下地慢慢逼近叙述的故事核心点。在最高 潮 “黑陶罐蜕变” 中刘天亮酿酒成为 “酒 王” 时小说渐渐收尾,穿插叙述始终的是 以 “我” 的写作为起落点、 时空转换的衔 接点,脉络清晰,跌宕起伏, 形成了一气呵 成的、 时空变化的、 诱动人心的结实而饱 满、 丰富而复杂的闭合结构。
其次, 刘岸还在这部长篇小说的叙写中插入了大量的链接, 充满了叙事的魅力, 延展了小说的宽阔度, 大大丰富了小说的 内涵。在我过去读过的小说中, 为了帮助 读者对一些生僻知识的理解, 偶尔也加一些注释。当然, 也有作家在长篇小说文本 中加入不少注释, 成为了小说叙事的组成 部分, 譬如作家宁肯的长篇小说 《三个三 重奏》, 就是如此。但在长篇小说中加入大量链接的, 我还是第一次见。那么, 链接 与注释有什么不同呢?刘岸在小说第五章 第二节 “y” 即 “杨增青” 的链接中写道:“我认为链接与注释不同,注释应该在词条 首次出现时就跟踵而至。但链接是叙事文 本的一部分, 应该是在词条成为关键词的 时候出现。” 说得非常妙。读者在阅读到小说的关键之时, 出现了新的关键环节, 或 人或物或事或景或知识, 读者迫不急待地 需要了解这些东西的时候, 作家就雪中送 炭 或 锦 上 添 花 地 给 他 们带 来 点 关 键 之 物—— —“关键词”, 成为小说文本的 “链接” 之物。
譬如小说第二章 《遭遇危机:追杀》中, 主人公刘天亮刚到子归城就被合富洋 行的狼犬亚历山大咬伤了腿, 可铁老鼠以 为刘天亮目击了他下毒害死红胡子的现场, 只好给黑沟煤窑的老板索拉西写信安排到 矿井干活。但刘天亮一走,他随即又给索 拉西写信要求其将刘在说出 “真相” 前被 “矿难” 或被 “失踪”, 并马上派忠诚的希 卡快速送往黑沟煤窑。随后, 铁老鼠为了 怕刘天亮拆开看信, 立刻又召集希卡们兵 分三路去满城追杀刘天亮。“而此时天亮 刚好走出城门, 正要赶往黑沟煤窑。” “如 果不出意外, 两袋烟的工夫,天亮应该和 希卡们迎面相遇。” “但出意外了。一匹蒙 古马惊了!一个厦门人出现了!” 这个意外 导致 “天亮和追杀他的希卡们在空间上发 生了南辕北辙。他们一个由西向东而来,一个由南朝北而去”。读到这里, 读者的脑 袋此时是空的, 对那里的地理环境与特定 氛围是不了解的。尽管作家在这里借子归城最后一任县长诸葛白著的 《北丝路记考》 中两张手绘地图, 介绍道:“古城驿是建 在十字路口的一座城。东西是官道,南北 是商道。官道在城北, 东连镇西、 哈密, 西通伊梨、 喀什噶尔。商道出将军戈壁, 穿城过河, 自干沟进雪山,公家不管,也就 不成形。” 并对文献中的城区图进行了描 述:城应当是有东、 西、 北三城, 成 “品” 字形, 但同治年间钟爷带着流民修城筑墙 时, 因人力、 物力、 财力有限,就弃了北 城, 只能成 “皿” 字形, 后东城西墙倒塌, 日渐颓败为 “日” 字形。尽管介绍详细, 但读者对此还是一头雾水。在这关键之处, 作家分别对 “官道” “北城” “皿” 加了 三个链接, 让读者对当时的情景与环境有 了更直观形象、 丰富宽阔的感知和了解。所以, 这种穿插页下注 “链接” 的叙事手 法, 与 “注释” 最大的不同是, 它不仅仅 是对知识的补充, 而且是经验与想象力的 飞翔,是对叙事文本的扩展和延展,是对小 说内涵、 人物形象与情节故事的大大丰富 与张扬, 从而让小说增加了一种艺术的张 力。
第三, 《子归城》 的叙事魅力,还在 于刘岸在小说的叙事文本中引用了不少关 于 “一带一路” 的文献资料,诸如 《古城图志》 《北丝路记考》 《一带一路风物志》 《云过斋文牍》 《同安县志》 《河洛酒经》 《粬子疗法》, 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厚度、 广 度与人文精神。这些或借用他人的或作家虚构的文献资料, 不仅使小说具有了知识 与经验的色彩, 更重要的是小说依托这些 历史文献, 去类似于考古学里的 “甄别” 与考究” “发掘” 与 “发现” 过去一百多 年前的人与事、 景与物、 情感与心理, 使 得小说有了文化学上的意义与田野调查般的风情, 自然增添了小说叙事的诱惑力与 审美性。
四
其实, 《子归城》 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叙事魅力, 是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叙述者。按照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看法,如果把任何小说中存在的叙述者占据的空 间与叙事空间之间的关系称作空间视角的 话, 一般有三种叙述者:一是选择小说中 的人物来充当叙述者, 叙述者空间和叙述 空间混淆在一个视角里,用第一人称讲述 故事;二是置身于故事之外、 无所不知的 叙述者, 占据的空间区别并独立于故事发 生的空间;三是不清楚是从故事天地内部 还是外部讲述故事的叙述者,是一个含糊 不清的叙述者, 或者可能是无所不知和高 高在上的叙述者的声音, 或者从叙事空间 之外神气地命令小说事件的发生, 或者是 人物兼叙述者, 卷入情节中,由于自己个 性与心理的种种局限, 按照自己的意愿观 察和讲述着故事。可是, 《子归城》 的叙 述者却哪一种也不是, 很可能是这三种叙 述者的一个混合体。这个叙述者是第一人称 “我”, 是一个作家, 叫刘岸。但 “我” 不是小说故事空间中的人物, 他生活在 2016 年的厦门, 马上要来特大台风, 他正 关注着厦门的林子非、 新疆的谢琳娜的新 闻, 并让他的研究生莫菲去搜索他俩的行踪。这个 “我” 很明显占据的空间区别并 独立于故事发生的空间,按说他应该是一 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 但是, 这个 “我” 不是,他对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些事情 有些了解, 有些不了解, 显然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叙述者。《子归城》 就是靠这样一 个独特的叙述者, 像考古学者一样根据各 种历史文献去研究和分析,发掘和发现, 去还原和想象, 抓住一个由头, 进入跌宕 起伏的情节之中, 进入人物大起大落的命 运变化之中, 层层剥茧, 丝丝入扣, 进行 着故事与人物一步一步呈现的完成,从而 立体地塑造出了刘天亮、 林拐子、 钟爷、 驼二嫂、 巴郝·铁尔森、 何坨子、 神拳杨、 云朵等十几个性格迥异、个性鲜明、 心灵 各异的人物形象。
当然, 一部长篇小说不可能就是一个叙述者。正如 《子归城》, 除了这个贯穿全 书的游离于故事外部的主要叙述者外, 还 有众多的奔走在故事内部的空间视角的叙 述者。这个主要叙述者以一个寻找者的身份, 把控着小说的大局,控制着小说的运行 速度与节奏。其他叙述者行进在故事的内 部, 以各自看到或听到的讲述着,生长并 延续着众生的生命与故事, 成为小说叙事 文本有机的整体。这个主要叙述者具有极 强的控制力, 他有效地克服了百年时空给小说带来的拖沓、 沉闷与寡淡的常见症状,加之 “链接” 的大量穿插使用, 更加有效 地避免了行文的冗长与枯橾,让作家在故 事空间内自如跳转, 顺叙、 直叙、 回叙、 倒叙, 时间前进倒退、 缩短拉长, 从而一 层又一层地剥离开过去给我们留下的现象 与假象, 从故事的表层进入到生活与人性的深处, 把矛盾冲突推向了极致。但是, 我总觉得 《子归城》 的整体叙述速度有些 快, 在一些该慢的地方没有慢下来, 这样, 在那些重要情节和重要场景处, 本应该细致叙写与雕刻出深度的地方, 也因整体节 奏的快速行进而顺滑过去了, 很是遗憾。刘岸先生是一个有野心的作家, 从最 后一章 《脚》 中, 得知 《子归城》 是一部卷轶浩繁的多卷本长篇小说的第一部, 他 还要写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写天 亮烧酒, 成为一代酒王;写何坨子火烧煤窑;写契阔夫血洗洋行等等。尤其要写赖 黄脸和赖水旺的故事。” 我们有理由对刘岸 未来的新作充满希望与期待。
【责任编辑 蔡清辉】
【重校编辑 中华八闽文创工作室·屿上日光】

本文由刘岸先生提供,特别致谢!

刘岸的画作展示





刘岸的书法




刘岸的作品


刘岸出席活动集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