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小哥
文/橘子
门铃呼叫器响了,刚摘机的一瞬间,“306快递!”欢快的声音传入耳膜,知道又是戴眼镜的快递小哥上门了。
菜鸟裹裹App上会显示送货员的名字,林涛,大众化的姓名,感觉见过不少同名同姓的。
更多的时候,我懒于去看物流信息,只听声音,便知道是他。
第一次认识林涛是在小区附近的快递站,一件物品久未收到,我去那里寻找。时逢“双十一”,快递码得如山似的,只见包裹不见人。我等得不耐烦,一声吆喝:“有人吗?”
哗啦啦,面前高耸耸的一堆快递箱子轰然倒塌,冒出一张汗津津的戴着眼镜的脸来。
我有些尴尬,觉得声音大了点。但眼镜抬手蹭了一下额头的汗水说:“对不起,我起来得太猛了,不小心推翻了东西,吓着您了吧。”
原来他猫在下面清理快递件呢。
他招呼过来一个小女孩,利落地登记下了我的信息,答应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然后送货上门。
看看那么多的快递,瞄瞄两个穿着短袖还满头大汗的人,我在心里摇摇头,走了。
我还在农贸市场转悠,电话就了打过来,说快递已经送到楼下,按门铃没有应答。
真没想到这么快,我有些感动,就说:“把快递放在门口吧。”
半个多小时后我回到家,发现快递小哥还在楼外候着,说进不了大门,不好把东西放在外面。
11月份的天气了,裹着单薄的短袖衫,他有点瑟瑟的,我不知说什么好,他却咧着皲裂的嘴:“出来得急,忘了穿外套。”
没想到,本来为找滞留的快递有点打将上门的意思,却以内心的不安而告终。我怀着内疚,特地翻了一下物流提示,记下了快递小哥的名字:林涛。
过了两天,林涛又送货上门了。“阿姨,听您口音,是北方人吧。”他主动攀谈,这在快递员中是少见的。当然,也许是一回生两回熟,也许是为那件晚到的快递致歉。
我疑惑他的听话听音,因为北京的朋友说,一听我说普通话就知道不是北方人。原来,在满是上海口音的快递小哥面前,我的普通话还是带北方调的,看来重庆话属北方语系一点不假。
由于习惯网上购物,与快递员的交道不少,渐渐地我发现,林涛与别人不一样,他总是很欢快,会主动和人打招呼,上楼下楼送快递也都是一溜小跑,活力十足。
一次,我网购了一包干辣椒,又恰逢林涛送货,他问我:“阿姨,这么多辣椒怎么吃啊?”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他,他又问:“您是哪里人呢?喜欢吃辣椒?”
我头脑发散地衍生出了一连串的“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谨慎地想,我还没有和你熟到可以讨论诸如此类的哲学问题吧。
于是,一边看他麻溜地揭下快递单的留存联,一边敷衍地岔开话题:“听人说,你是快递站的老板?”
“是啊,我和我女朋友合伙开的快递站,”他笑呵呵地,“我也送快递,女朋友负责打理内务。”林涛将辣椒递到了我的手中,“对了,阿姨,您见过我女朋友的。”抬眼见我一脸茫然,“就是您那次去快递站的时候。”他说着,脸上还浮出一些歉意。
我想起了,一张娃娃脸的小女孩。我一阵诧异,心想,别是林涛裹挟人家小姑娘吧,顺带还有一丝惋惜,阳光男孩可别犯浑呀。
“可别看她小,已经读大三了。”林涛仿佛会读心术。
“她也是来找快递,然后发现站里管理很混乱,就说来打工,”林涛继续说,“时间长了,我们就相互喜欢上了。”
林涛洋溢出来的情绪感染着我,相形之下,他实在坦露着一份真诚。
今年初的新冠疫情使得各行各业都放起了长假,也更是因为这个,人们不可停顿的生活让零接触的网上购物在所有的业态中最早复苏,快递业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与之齐头并进。
为抗疫,一段时间各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快递不能送货上门。小区大门外常常是一溜的快递摆地摊,送货员一边给用户发着信息,一边应对来取货的,真是热闹得很。天晴还好,下雨就有些尴尬了。
小区门口又一个小店改换门庭,新招牌是菜鸟裹裹快递站。打那以后,露天地摊收取快递的少了,快递自取的短信将人们的脚步引向那里。
从快递站门前经过时有人招呼我,是林涛,是他又开了一个快递门面。我赞叹他的眼光,他却笑眯眯地说,是女朋友的主意。
随着疫情缓解,快递员又开始送货上门了。这天又听到林涛在楼下叫门,久违的脚步声依然欢快,但频率比记忆中的要迟缓一点,上楼的人捂着口罩有点气喘嘘嘘,“阿姨,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林涛抱着几件快递,“好久没有爬楼,脚劲不行了。”
我有几分得意重庆人在爬坡上坎上的功夫,刚想炫耀一番,但想起了之前的矜持,轻轻按下了这个念头。
我和女儿上街,一边走一边说着家乡话。恰巧路过快递站,林涛突然站在了我们面前:“嬢嬢,我们是老乡得嘛。”他说着地道的重庆话,脸上夸张的表情洋溢着老乡遇老乡的惊喜。
快递站很小,又是“618”高峰网购时节,码着货就容不下几个人,于是,我们就挨着马路边摆起了龙门阵。
林涛大学毕业就开始了漂流上海滩,先是在公司打工,后来瞄准了快递这个行当,从开始送快递到自己有了小站,林涛历经了创业的艰辛。投诉、晚到、丢件、损坏等等,赔付亏钱是必不可少的,还常常忙得焦头烂额。
“自从有了小娴管理,一切都慢慢步上了正轨。”林涛毫不掩饰满满的爱意,口中的小娴自然是他女朋友了。
林涛说他读书差毅力,但支持女朋友多读点书。
他说起了一个叫沈光宇的独腿快递小哥,骑车,爬楼,送货,对于一个健全的人都不轻松,而用一条腿在上海滩蹦跶了6年的快递小哥,目标是向100万挺进。
林涛一副崇敬的样子,掰着手指替独腿小哥算账:“他的送货量很大的,远超快递小哥的平均水平,平常的日子一天送350单,合350块钱工资,‘双十一’那天要送750单。照这样下去,再过几年,挣100万是能够实现的。”林涛不愧是快递站的小老板。
林涛说,独腿快递小哥是他的榜样,“像我这样好手好脚的,一定要拼出更大的名堂。”林涛的眼里闪耀着活力四射的光芒。
那么年轻,能够有这般的规划,很打动我。至于赚了钱做什么,我按捺下想问的念头,尽所能的想象,在心里替他虚构着蓝图。
当网上购物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依赖,从某种角度讲,快递业就是永远在路上的朝阳产业。
我衷心祝愿小老乡在背井离乡辛勤的耕耘中一切顺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