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回千年古刹通海秀山(散文)
文/高国斌
八月的昆明,秋高气爽,白云悠悠,阳光炽热,温暖的阳光眷恋着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高原大地。
秋雨和着暖风,暖风拥着秋雨,秋雨缠绵,暖风撩人,天空蓝得高远纯粹。
当目光落在金黄的田野,秋天已经爬上枝头,他的色彩是那样真实而又宁静,欢愉而又幸福。

在这金色,充满丰收喜悦的季节里,我和爱人从昆明踏上去玉溪通海的旅程,参加通海战友嫁女的婚礼。借此机会,再一次去探访寻踪通海秀山千年古刹的历史踪迹与神秘。
秀山,位于通海县城南,与城相连,依城临水,站在秀山之颠,可俯瞰杞麓湖全貌及湖边零星的村落,湖对岸连绵不断的山脉可尽收眼底。

秀山公园占地67.4平方公里,是云南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苍山之四大名山之一,有“秀甲滇南"的美誉。秀山,始建于公元前82年,即汉昭帝始元五年。大规模兴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形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风格各异的七大古建筑群。
至今,寺院保存完好,园内古木苍翠,绿树如荫,百花争艳。寺院、匾楹、碑刻、古树、花草相得益彰,各显千秋,各有风骚。

从山脚到山顶,建有普光寺、清凉台、万寿宫、涌金寺、白龙寺等古建筑群。普光寺,始建于元代,主殿为斗拱式屋架,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古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寺院中所种宋柏、元杉、明玉兰被誉为“秀山三绝”。秀山至今保留的历代名人墨客所留匾、联、碑刻有250余副(块),故秀山有“匾山联海”和“碑林”之称。

秀山景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上千年的古刹、名木,上百年的奇花异草,“匾山联海”独领风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秀山小巧玲珑,浓郁清秀而闻名,森林覆盖率为94.2%,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至今仍然保持着完整的原始群落状态。秀山历史上曾是佛、道、儒三教活动胜地,诵经声不绝于耳,殿外古柏参天,钟、鼓之声相应,具有滇中大刹风范。
明代时秀山与通海河西圆明寺、通海文庙、通海三圣宫等景区景点紧密相连,加之通海文化底蕴深厚,高台、高跷、地会、滇国音乐等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共同组成了以通海秀山为文化旅游中心的旅游走廊。

如果你想寻踪探秘秀山的醉人魅力,那么接下来,就是用你的脚步去丈量他2060米俊秀的海拔,让你在秀山之颠一览无余地俯瞰杞麓湖的浩渺与俊美;用你的目光去搜寻千年古刹、匾山联海的风骚,千年苍松宋柏,元杉,明玉兰的花香及青石铺就的台阶的历史痕迹;用你的鼻翼去嗅吻千年寺庙文院的陈香及密林中的百味仙气;用你的耳朵去聆听暮鼓晨钟的幽远及鸟虫蜂蝶的鸣啼欢舞;用你的口去品尝白龙泉甘澧香甜的山泉及醇香若饴的山珍果味;用你的心去贴近千年古刹名寺的风云变幻,历史沧桑。

古城依秀山而居,秀山俯城而立,各有千秋,各有风貌,相得益彰,相守相望,和谐共生,群山环抱着杞麓湖,湖水滋养着当地百姓。
穿过古城,拾级而上,犹如穿过历史的长河。
秀山公园,四个苍劲中藏内秀的大字,把你引进千年古刹名寺神秘的历史长廊。

被前来敬香祈福的人们踩磨得光亮的青石台阶,诉说着世间变幻,历史沧桑。被人们无数次用目光抚摸过的匾、楹、碑、刻透着文人墨客名士的历史光芒。特别一提的是,书法大家楚图南先生所写的碑文“秀山"二字,透着俊秀仙骨之美,看字就能感知秀山的奇美俊秀。在碑亭中小恬,以名家碑文相伴,是如此惬意。
寺,藏于古树参天的林中,幽静神秘。匾,立于门亭之上,诉说着历史。碑,刻于坚硬的石上,永久传世。千年宋柏,元杉,百年明玉兰传递着历史的信息。暮鼓晨钟敲岀历史的久远。

此刻,立于寺院中,犹如梦回千年古刹的历史长河。看着千年苍松翠柏,匾山联海,梦回泱泱古国,悠悠华复,感知汉唐大宋历朝历代的兴衰与繁华。
回到现实,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看祖国大好河山,游锦绣山川大美中华。
2020年8月24日于云南玉溪通海秀山。

作者简介:
高国斌,男,云南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人,笔名:陌上行,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公安作家、特警诗人,中国诗歌会昆明分会长,燕京文艺交流协会会员(特邀记者),诗歌、散文近千余篇作品散见于省级国级等书刊、杂志、各大网络媒体。在省和全国多次获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