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青城诗社]丰收节感怀 文/李天学
[青城诗社]丰收节感怀 文/李天学
精华热点

丰收节感怀
文李天学
现在科学发展快,
亩产吨粮还有余。
七十年代二、三百,
“纲要"四百是难题。
种植方式大接垅,
老牛臥里有富余。
种子全是祖辈传,
籽粒瘪小码又稀。
肥料好象芝麻盐,
很远一堆撒沟里。
植物保护无意识,
遇到病虫干着急。
天旱有水不浇地,
指靠老天盼下雨。
公社成立推广站,
让我主抓传新技。
村村要建小农场,
队队需有实验地。
想起当年那些事,
回忆可笑当时气。
村村队队搞制种,
五花八门真稀奇。
有的隔离距不夠,
有的母本(玉米〉雄不去。
大千买种锁库房
说种未种骗上级。
前寒大队更可笑,
公母人为把婚离。
四支渠北种父本,
渠南播的不育系(高粱)。
牛郎织女七夕会,
亲本何时能团聚。
说起植保打农药,
反复讲解不注意。
东村棉田八百亩,
常常喷打杀虫剂。
妇女整枝天炎热,
随打枝杈抹汗滴。
手沾农药进毛孔,
导致中毒人昏迷。
敌百虫药灭粘虫,
精制能把兽虫驱。
石辛(庄)几个愣头青,
他想人畜同一理。
牲畜吃药虫排下,
人服应该没问题。
队长让他灭粘虫,
打药抓把吃下去。
时间不长药性发,
哥几中毒倒在地。
来到公社卫生所,
马上洗胃打点滴。
推广耧播搞密植,
种子又是大问题,
当时推广“东方红(小麦品种),
刚一出苗菜板齐。
待到扬花灌浆后,
稍有风吹倒在地。
产量不过二三百,
辛辛苦苦忙一季。
小靳去求王作山,
北京郊区找亲戚。
千方百计淘新种,
东求西告真不易。
待到一九七三年,
县委扬眉又吐气。
全县四百达纲要,
杂交高粱是主力。
时在联产承包后,
人们认识跟上去。
要想地里多打粮,
科技第一生产力。
大力引进新品种,
播种方式稀变密。
垅小苗密秧不倒,
新型品种唱主戏。
地里长草不用耪,
全靠各种除草剂。
旱浇涝排勤管理,
何愁产量上不去。
年年都是丰收景,
频传连增好消息。
手中有粮心不慌,
国人饭碗靠自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