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就开在船上,番帮主把他的军师,舵主,都召集来了,也坐了五几桌人。上的可都是这太湖里的特产三白,也就是白鱼,白虾和银鱼。
“这三白的特点就是鲜”,那军师文绉绉地向老法师和效罗介绍说。“三白当中,白鱼古时已是皇庭贡品。此鱼较为狭长,表面一层银色细鳞。腹部微拢,两头微翘,我们叫它翘嘴白。此鱼细嫩,今天即做有清炖白鱼,香糟煎鱼和鱼圆汤 ”。鱼虾已经一盘一盘地往上端了,整个船上,那真是鱼香四溢。
军师又指着虾说:“二白就是这上来的白虾。你看这熟了时颜色仍然很白。虾的壳很薄,通体透明。我们这里捞白虾不用网更不用钩,只用一把干树枝扎成捆,然后用长竹竿插入干树枝中再扎稳,将树枝投入水中,那虾就会自己往树枝里钻。到时操起竹竿下的树枝拖回船里,一阵拍打,小虾就纷纷落地了。这白虾怎么做都好吃,我们都拿它做成醉虾。怕你们北方人吃不惯,就这白煮也是鲜美无比。”
“三白是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就是说这小鱼的一个名句。你看这银鱼的模样象不象一根玉簪?活着时它是通体透明的,体内无刺无骨又无肠,没有一点儿腥味。今天给大家做的就是香酥银鱼和银鱼羹。我们帮主,是最讲义气的人,他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不能对不起朋友。一听说你们要来,高兴得很哪。” 番帮主又摆上当地的米酒,接着说:“那当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也是半个奉天人吗。来来来,咱们喝他几杯,舒展一下。”爷爷照例以茶代酒,豆腐青菜,他吃的满香,嘴里还吟着:“粉墙溢糟味,江边米酒香。好,江南好啊。”
可能也是在北方养成的习惯,这番帮主说话还挺直的:“我刚到这湖里,那腿都软,在船上站都站不住,后来慢慢地就扳过来了。可能在关外那几年混的,也学了冯大哥的义气,所以一来,那帮主哥哥就和我挺贴乎,他英年早逝,我就接了这交椅。在这太湖边上,做人要讲义气,咱对家乡的人好,所以人们还真买我番六的帐。今天大家先在这船上歇了,明天咱们再定去那普陀山的事。”
晚饭照例是湖鲜,番帮主特意安排手下烙了一大筐面饼, 小伙子们可真高兴了:“这还差不多,和咱家里的小鱼贴饽饽一样好吃。”这一晚在船上,效罗和他的弟兄们可个个没休息好, 韩三代坐在船上,叽叽咕咕地抱怨着:“耳朵里全是哗哗的水声,身上硬邦邦的,能睡好吗。”效罗提醒他:“三代,从这里到普陀山,坐船要走好几天。夜里如何值班要考虑好,越是接近普陀,越是要小心,怎么安排你动一下脑筋吧。”早上,番帮主来到效罗他们的水上房屋,看望他们,问道“昨夜睡好了吗?”当大家说起这湖里的水声,番帮主笑了:“看来还得有几天才能适应呀。今天是初十,是我们祭祖的日子。在我们这儿无论水里的船上的,每到这个日子,都要举行个仪式,敬那祖师孙恩。”说起孙恩,倒是爷爷很清楚,他向这些年轻人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孙恩,是东晋末年人,当年有百万大军,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这海上撑船的霸主,所以那海,湖里的帮会,船伙就都供这孙恩做祖师爷,就象这陆地上的绿林好汉不都敬那混世魔王程咬金吗?”
祭祖仪式就在岸上进行,番六帮主抬出一个供台,有好几层,最上的那一层摆着孙恩祖师爷的牌子第二层上供着卢循,第三层上摆着“海精”方国珍,“净海王”王直,和“红旗帮主”张宝仔三人的牌位。“海上的人怎么供这么多的祖师爷?”韩三代不解地问,趁着仪式尚未开始,番帮主就给他又解释了一通:“卢循也是祖师爷,只不过大家为了好记,就只说孙恩一个人。这下面的海精‘方国珍’,是元末时期,海上好汉,史书记载:身长七尺,貌魁梧,坚毅沉勇,力逐奔马。后来是打击元朝的主要海上力量。中间这个是‘静海王’王直,他是上朝的了不起的人物,这个安徽商人,最后成为东海枭雄,海上霸王。要不是明朝官府骗了他,那这日本还不知姓什么呢。”他又指了最后一个牌位,“这个张宝仔,七八十年前在我们浙江,福建,广东很有名气,人称世上最勇猛的海盗,因其在海上打得葡萄牙,西班牙的军舰听见他的名字就怕,所以有人也叫他第二郑成功。后来招了安,当了官,可也是我们海上的英雄,所以都要摆上。”仪式开始了,祭祀的队伍排好位置,由军师念祭祀祖师爷的祭词,他们讲的是那无锡话,效罗他们一句也听不懂,最后大家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来还起了三个誓,“一不背叛祖师爷,二不破坏帮规,三要保护家乡的船民。”
仪式结束后,番帮主到忠义堂来,和大家商量去普陀的事。看来番帮主还真的反复考虑了这件事,他想得很细致:“我想了几夜,这去普陀也有大几百里海路,走的顺,也得七八天,要是有逆风,那得十几天出去了 。这可是个大事啊,咱做事可得对得起朋友。这一,船,就用我的这条大船,过去是日本人在海上用的,那航海是没有问题。二,我这湖帮,是有行规的,不能进海。违背了规定,会惹来杀身之祸,海帮在海上要铲除我们的。所以我另选了一个船长,他原来是在远航广州的船上做二船,就是副船长。我招他来也就一个月,正好冬季他没事。由他去招募二十个水手,所有的费用,我来安排,你们不要考虑。我提前放出风去,我这船租给北佬运棉花。三,走水路有两条,可走长江,也可以走南运河,到杭州湾。但是太湖的东南,都是安徽帮的天下,我们是死对头,不能找麻烦。只好走北路。四,用三天时间学习游泳,要保证所有的人都会了,才能出发。五,淡水粮食,我来准备。六,到了普陀,返回后到江北的海门靠岸,我提前把马匹运过去。然后让船长把船摆回来就行了。”最后大家确定正月十五出发,各自分头安排。效罗和韩三代,反复商量那金砖的安全问题,“在船上,有几种危险的可能,一,海盗进攻。二,船触礁,沉没。三,官船拦截。四,”爷爷在旁边说了话:“没有淡水。”效罗从海参崴坐船到奉天,用了二十多天。他可知道坐船的体会,“爷爷提醒的对,在海上可不能大意,什么情况都要考虑到。”余下的三天时间,是学习游泳和做救生圈。十冬腊月,效罗指导这弟兄们,在太湖里扑腾,一连几天,总算能漂起来了。那番帮主叫人抱来一大堆干湖草,又拿来几卷做伞的油布,“这湖草,又细又软,把它们扎成圆圈,然后用这油布把外面紧紧裹住,多包几层,这油布是白市布在桐油里泡出来的,水漏不进去。捆得紧点,才能浮起来,才起作用,”这番帮主叮嘱再三才离去。效罗一看这救生圈,赶快叫来韩三代,“三代,保护金砖的办法有了。”
“你们明天出发,明天是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要比那过大年还要隆重,这湖里有赛龙舟比赛,那才叫热闹呢”。 番帮主特意领着效罗和韩三代去见船长,交代出海要注意的事项。
船长是个广东汉子,黑黑壮壮的样子,人看上去很朴实,身后跟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的舵手。”番帮主交代:“水,粮食按百人带了二十天的。” 船长满意地说:“足够了,到了普陀就能补充了。”番帮主又说:“为了以防万一,按常规,水手们也备了武器,就是每人一把刀,主要是你们离船后,提防海匪和安徽帮的。”船长说:“冬季节日,海匪一般是不出来的。这刀枪我先锁起来,有情况再给他们发下去。”效罗想说这武器没有必要带它,后来又想,海上情况变化多端···,我们三十几个人,没有必要怕那几个水手。船长告诉效罗:“水手共计二十一人,全是我一个一个挑的,都下过海,身体也好,没问题。这船应该是四十个人摆浆,可那样人多,也没用,主要是回来行的是逆水船,那可要加把劲了,这一里一外算下来是一样的。”效罗提出要看看水手,船长把二十一个水手全叫到甲板上来,站成一排。船长还挺得意地看着他的队伍:“怎么样,身体还够棒的吧?”效罗看着这些衣着破烂脸上脏兮兮的一排人,心里就有一种同情,也就没有再问什么。旁边番帮主说道:“好了,这航海大家都熟悉,我也就不多罗嗦了,每人十两银子,先给三两,等回来再补齐后面的七两。划浆是个苦营生,到了海上那可是要一个顶一个。现在想不干退出还有机会,你们大家一定要想好了。”没想到那些人倒象士兵似的,异口同声:“没问题,想好了。”把个船长乐的,回头对效罗说:“看,多象军队!”这句话,让效罗听了很不舒服。
韩三代让每一个金队的人做了两个救生圈,扔到水里试了几个小时,个个没有问题,“真棒,这到海里,算是能放心了。”每个人的短枪,平均子弹就剩下两颗了,那长枪还有十颗子弹。“这刀是吃醋的?”韩三代比划比划手中的双刀:“刀在手中,圈在身上,短枪在腰里。那长枪吗,就一只手拿枪,一只手拿刀,这全副武装咱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效罗说:“好,就按你的样子,要求每个金队的人照办。”
正月十五,一早,番帮主带了他的部下来送行,还请了一个跳大仙的,哼哼叽叽地折腾了好一阵,那船才缓缓启动。番帮主扬着手向他们告别:“一路顺风,一路顺风。”船上的人也喊着:“多谢番帮主,后会有期。”船长指挥水手摇动绞车,只见那帆索启动,木滑轮吱扭吱扭地响着,两面大帆升起来了,那帆顶上挂着商船的标志,水手们在底仓里,喊着“嘿嘿”的号子,划动了浆把,这条百米长的大船开始出发了。
去普陀的航线是这样的,从太湖经无锡到江阴的运河,进到长江,从长江的江阴到崇明,再从崇明岛去普陀岛。“算了一下,大概三百多海里,就是八百里,按最慢四节,一节是一小时走一海里,就是不到四里的样子,一天二十四小时,算下来一天走二百里。怎么也得四天多吧”。船长手把着舵,一边看着河道,避让着运河里的大船,一边和效罗谈着。下午出了运河,顺江而下,加上那风把帆鼓的很满,船行走得很快。效罗这才仔细地打量这艘古战船,这是个将近一百米长的尖底木船,前橹后舵,非常灵巧。船头有一个尖尖长长的象那犀牛角一样的铁棍迎着风浪,在船头下有一个橹。两根高高的桅杆撑着厚厚的风帆。底仓分两层,一层是货舱,二层前面是水手的划浆仓,靠近后面是效罗金队人员的住仓,里面足够大的,有能容纳五十个人两排大木炕,舵板也在船后。甲板都是那上好的木材做的 ,船长和舵手的屋子在甲板的中间,有梯子通到伙房,淡水仓和食品就在伙房的旁边。效罗感慨着,“这船二百多年了,还是这么结实啊。”
效罗安排自己的人员站岗放哨,白天三人,分别在居住的后仓口,船长的舵间,和伙房,这做饭也全被金队包了。夜间五人,住宿的后仓加一人,伙房加一人。他对自己说:“再辛苦也得熬过去,这是最后几天,千万不得大意。”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