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麟阁派人飞骑千里,请番六沿途关照,你想这么多年的关系,“这可是我大哥亲自交办的事,包在我身上啦,”那番六一口应承了下来。按照冯麟阁的提示,找番六,要到宜兴或是无锡的潘三山客栈,那是湖里的眼线。马队很容易就找到了“潘三山”,这客栈在宜兴也应该是大客栈了。两层天井房,后院马厩,这铺面还连着一个茶楼,那里面摆满了宜兴紫砂,大大小小,弘巨玲珑,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效罗到账房柜台前,递上了写有冯麟阁三个字的腰牌,那账房先生立刻笑容可掬的说:“早就等上军爷们了,湖里三天两头地派人来问。好,今晚就在客栈歇息,明日等湖里派船接各位吧。”说着就打发人到后面准备伙食,打扫房间,备马料,忙了起来。
效罗看到爷爷信步走到前面的茶楼,忙跟了过来,站在爷爷身后。爷爷细心看着那博古木架上摆着的各种各样的,精巧的紫砂壶。“客官,你看,我这是李养心的壶,绝对没有错的。”茶楼老板向一个福建商家模样的人介绍说: “那紫砂神手李养心,是前朝万历时人,此人擅长制作小壶,你看这壶,朴素带艳,绝对称得上是名玩。"老法师站在旁边看了看,点着头:” 不错,是李养心的手法。”那福建人回头一看是个身穿袈裟的年老法师,马上恭恭敬敬的说:“哦,老法师对这宜兴紫砂确有赏鉴之力,我这初到宜兴,还请法师讲一下这砂器好吗?”效罗看到爷爷对这紫砂壶真的是很喜欢也内行。他先合十鞠躬,然后拿起一个紫壶说道 :“施主,这宜兴盛产紫沙泥,自古就用它制陶。紫砂器具最早起始于宋,宋朝梅尧臣在诗中说: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的诗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都提到了紫砂器具 。后来紫砂极盛时期是在明代,以至流传至今。在前朝以后,慢慢形成了型、诗、书、画、篆、塑一体的六绝紫砂技艺。”
那茶楼的老板象是怕客人小瞧似的,端着茶盘过来送茶,接着话就说:“紫砂壶具旺于明正德年间,据《阳羡茗壶录》所记,紫砂壶最早者,是前朝宜兴金沙寺里的寺僧,平时无事,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
老法师退后举杯饮茶,伸手示意让茶楼老板继续解说: “万历年间,一叫龚春的人,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看那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十分可喜,自己背人模仿,到也乐趣横生。寺里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收他为徒,把制壶之艺倾囊相授,使其终成为制壶大师。龚春做壶一改只靠手工,用木板旋泥配以竹刀相用,烧造的砂壶型新,雅致,胎薄且坚硬。《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那名贵可想而知。”
福建客人特意提起这“ 四名家和壶家三大他们有何不同?”没想到把茶楼老板问住了,“这···,”眼睛直往老法师这边看,想让老法师给解一下围。那个福建人还较起真来:“哎,你讲的好,你来讲。”把个茶楼老板弄得灰溜溜地躲了起来。老法师站起身来,将茶杯交给效罗,然后说道:“施主其实也是这紫砂壶里的老友了,一定有许多悟性,你我交流岂不快乐。”那个福建人哈哈大笑:“还是仙师慧眼,我把玩紫砂已有二十年了,这四名家的珍品我多有收藏。”老法师虚心地向福建客探询:“施主,老身确实对这四名家和壶家三大了解不深,还望您来解惑为好。”效罗转来转去看着架子上的紫砂器皿,心想:“这南方之人知识渊博,大都把玩那有年代的精巧之物,不似咱关外人粗粗拉拉,只识一金一银。”
福建客看到善空法师那虚心的样子,就不客气的讲了起来:“那我就献丑了,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则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这些都是上朝的有名的紫砂艺人。时大彬为时朋之子,最初专仿龚春大壶。后据文人雅士之品把砂壶缩小,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以提高品茗的趣味。他的大壶古朴雄浑,象那菱花八角,朱砂六方以及僧帽巧壶,小壶更是令人叫绝,都是传世佳品。李仲芳制壶风格文巧,徐友泉善制汉方。这都是紫砂玩家必知的高手,现时他们的作品较多,可要稍不小心,就会被赝品戏弄。”
福建客人拿起一个外面着珐琅的小茶碗,指着说道:“从康熙帝开始,紫砂壶由宜兴制作壶胎,呈进宫后再由宫廷艺匠画上珐琅彩去烧制或制成雕漆名壶。这些壶品至今也只是耳听,我那一群壶友从未见过。乾隆年间,朝廷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御前用品。 这一期紫砂大家有陈鸣远、邵大享,那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以后的陶艺大家。陈鸣远所作砂壶,轮廓清晰新颖。为示己出,每个壶盖皆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于后期,乾隆到嘉庆道光年间的紫砂历史,还得请老法师授艺,我来洗耳恭听”。
善空法师笑了笑:“互为师长,得之深慧。自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式样繁多,开始用那 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作为紫砂制品中特有的装饰。《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讥讽那浅薄之人: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要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陈鸿寿,此人诗文、书画、篆刻极佳,在江苏溧阳任知县,他特意到宜兴来和杨彭年制壶,杨彭年的壶品,不用模做,信手捏来,天衣无缝。两人合作,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因陈鸿寿号曼生,其品世称曼生壶。所制壶形多为质朴简练大方,开创了紫砂壶一代新风”。
老法师接过效罗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咸丰之后,国难连连,此时紫砂壶也沉寂下去。当年的名匠寥寥只有黄玉麟的作品纯朴清雅,邵大享则以浑朴取胜,邵氏创造的神鱼化龙壶,堪称鬼斧神工。”福建客鼓起掌来,由衷的说:“哈哈,大师真乃紫砂神人,贯通千年,细微具知。我师也,我师也。”原来这个福建客也是住在这个客栈里的,他向老法师和效罗拱着手,说道:“此乃缘分,后会有期。”看到客栈小二来叫老法师用晚餐,福建客拱了拱手,自己回房去了。
宜兴这个城市位于太湖的西岸,早上站在湖边,看那朝阳初起,让人感觉就像在大海边上,舒展,辽阔。 湖帮的大船到了岸边,客栈账房领着效罗一行人,很快登上了接他们的湖船。账房先生说:“军爷们的马匹,我们会细心照料,随时听令交付,你们尽可放心而去。”船向太湖里驶去,那湖帮的大营在一个叫椒山的岛上,这鱼船是专为番六湖帮服务的。船民说:“我还不算这帮里的人,我只是渔民,当然番爷保护我们,我也给帮里出力。”效罗他们看着太湖,就象在大海上航行一样,特别新奇。那船工还喜欢说话:“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可是大着哪。你看它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自古以来就盛产鱼虾,大家都说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哪。”船工接着又说:“我们去的岛叫椒山,这湖里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个个叫山。以西洞庭山为最大,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连同沿湖的山峰,号称七十二峰。”
韩三代站在船边,看着远处,显得心事重重。 效罗在他的身后,小声地说道:“我说,你的铁扇公主万无一失啦 ,就别老是魂不守舍的样子了。”“你说,是不是真的没有问题了?”韩三代回头问效罗,可以看出,这几天他是没有休息好。效罗回答他:“我问过爷爷,这汤泉外敷极为有效,爷爷说,让我们不要再担心了,只是治疗时间要长些。”
在湖里,看见水衙官船,全副武装的在巡湖。 效罗小声问船家:“这官船和湖帮有来往吗?”“没事,我们在这里就是渔民吗,找我们麻烦的就是徽帮。”船很快就靠岸了,老大番六在岸边正等着金队的一行人呢。见到客人番帮主先是客套一番:“远道而来,辛苦辛苦。”效罗看这番六中短身材,略微发胖,满面笑容,对这些北方来的人们,说着一口奉天话 :“冯大哥的师傅和侄子来湖里,本应高接远迎,无奈我等不敢大张旗鼓,只是在芜湖沿线派出探马,后来得知你们平安,这才放心。”随后,老法师效罗和三代一一见过番帮主。韩三代回过头来,对效罗说:“咱们在芜湖发现尾随的马探,一开始还真以为是贼匪呢,原来是湖帮的人。” 这椒山岛是个长条小岛,四周都是渔船,山上光秃秃的,大家觉得很奇怪。“番帮主就在此地,这如何居住?”“各位,别急,我们还得坐船走呢,这个地点,也只是一个中转而已。为了防止不测,只得虚虚实实,还望大家不要有怨气。” 效罗连忙代表大家表示感谢:“哪里,哪里,南方水乡美不胜收,我们正欲展目相望,如何还有想法在胸,谢字还要多说几个呢。”
这一行人又上了一条更大的船,看模样,百人是不成问题。这船帮低矮,结实异常,船头尖锐,并用铁棍固定。“这船象战船,横靠方便,船头可施实攻击。”效罗自言自语,番帮主忙说:“兄弟好眼力,这就是我的主舰。这船用四十个水手,轮流摆浆,再加上风帆,日行二百里哪。做人要对得起朋友 ,我想用此船,送你们去普陀山。”效罗回头看看爷爷,老法师也在端详这船:“你这船下过海吧?”“善空师傅,我这船是缴获那倭寇的,海上航行就有二百多年了,你看,这越用倒越结实了。”船在太湖里乘风破浪,那船头一上一下,金队的弟兄们有些开始头晕,“这水上行船,不比陆地,看着平缓,其实荡得很。”番帮主扶着老法师,嘱咐着大家。
船很快就到了一个树草蓬蓬的湖湾,番六对效罗说:“这个地方叫桃花,往里去,才是我的大寨。”大家随着带路的人走进去,那带路的人悄声说:“本来应是小船摆进,可这人多,咱们就走着吧。”约莫半个时辰,前面有了声响,原来是湖帮的哨兵在盘查。再往前,嘿,那水中有个村庄,房子就立在船上。番六得意的说:“这就是我的大寨。”一会儿,就看见那船房子挪过来了,大家登着梯子,踏着四五个凳就进了房子里面。一看,哎,还真有点意思,这忠义堂真大,能容百十个人哪,不过就是有点晃悠,不稳当,金队的人全都坐下了。番帮主一看就笑了:“我当年连你们都不如,一上船就趴下,总还是不习惯吗。这忠义堂是八条船合成的,不用时,就分开,方便得很。”番帮主对老法师特别殷勤,他不停的说:“这是几千里冯大哥特意派人来告诉的,你想能怠慢吗?做人要义气。”这说话间,一场核心的盛大午宴即将拉开.....冯麟阁派人飞骑千里,请番六沿途关照,你想这么多年的关系,“这可是我大哥亲自交办的事,包在我身上啦,”那番六一口应承了下来。按照冯麟阁的提示,找番六,要到宜兴或是无锡的潘三山客栈,那是湖里的眼线。马队很容易就找到了“潘三山”,这客栈在宜兴也应该是大客栈了。两层天井房,后院马厩,这铺面还连着一个茶楼,那里面摆满了宜兴紫砂,大大小小,弘巨玲珑,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效罗到账房柜台前,递上了写有冯麟阁三个字的腰牌,那账房先生立刻笑容可掬的说:“早就等上军爷们了,湖里三天两头地派人来问。好,今晚就在客栈歇息,明日等湖里派船接各位吧。”说着就打发人到后面准备伙食,打扫房间,备马料,忙了起来。
效罗看到爷爷信步走到前面的茶楼,忙跟了过来,站在爷爷身后。爷爷细心看着那博古木架上摆着的各种各样的,精巧的紫砂壶。“客官,你看,我这是李养心的壶,绝对没有错的。”茶楼老板向一个福建商家模样的人介绍说: “那紫砂神手李养心,是前朝万历时人,此人擅长制作小壶,你看这壶,朴素带艳,绝对称得上是名玩。"老法师站在旁边看了看,点着头:” 不错,是李养心的手法。”那福建人回头一看是个身穿袈裟的年老法师,马上恭恭敬敬的说:“哦,老法师对这宜兴紫砂确有赏鉴之力,我这初到宜兴,还请法师讲一下这砂器好吗?”效罗看到爷爷对这紫砂壶真的是很喜欢也内行。他先合十鞠躬,然后拿起一个紫壶说道 :“施主,这宜兴盛产紫沙泥,自古就用它制陶。紫砂器具最早起始于宋,宋朝梅尧臣在诗中说: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的诗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都提到了紫砂器具 。后来紫砂极盛时期是在明代,以至流传至今。在前朝以后,慢慢形成了型、诗、书、画、篆、塑一体的六绝紫砂技艺。”
那茶楼的老板象是怕客人小瞧似的,端着茶盘过来送茶,接着话就说:“紫砂壶具旺于明正德年间,据《阳羡茗壶录》所记,紫砂壶最早者,是前朝宜兴金沙寺里的寺僧,平时无事,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
老法师退后举杯饮茶,伸手示意让茶楼老板继续解说: “万历年间,一叫龚春的人,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看那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十分可喜,自己背人模仿,到也乐趣横生。寺里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收他为徒,把制壶之艺倾囊相授,使其终成为制壶大师。龚春做壶一改只靠手工,用木板旋泥配以竹刀相用,烧造的砂壶型新,雅致,胎薄且坚硬。《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那名贵可想而知。”
福建客人特意提起这“ 四名家和壶家三大他们有何不同?”没想到把茶楼老板问住了,“这···,”眼睛直往老法师这边看,想让老法师给解一下围。那个福建人还较起真来:“哎,你讲的好,你来讲。”把个茶楼老板弄得灰溜溜地躲了起来。老法师站起身来,将茶杯交给效罗,然后说道:“施主其实也是这紫砂壶里的老友了,一定有许多悟性,你我交流岂不快乐。”那个福建人哈哈大笑:“还是仙师慧眼,我把玩紫砂已有二十年了,这四名家的珍品我多有收藏。”老法师虚心地向福建客探询:“施主,老身确实对这四名家和壶家三大了解不深,还望您来解惑为好。”效罗转来转去看着架子上的紫砂器皿,心想:“这南方之人知识渊博,大都把玩那有年代的精巧之物,不似咱关外人粗粗拉拉,只识一金一银。”
福建客看到善空法师那虚心的样子,就不客气的讲了起来:“那我就献丑了,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则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这些都是上朝的有名的紫砂艺人。时大彬为时朋之子,最初专仿龚春大壶。后据文人雅士之品把砂壶缩小,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以提高品茗的趣味。他的大壶古朴雄浑,象那菱花八角,朱砂六方以及僧帽巧壶,小壶更是令人叫绝,都是传世佳品。李仲芳制壶风格文巧,徐友泉善制汉方。这都是紫砂玩家必知的高手,现时他们的作品较多,可要稍不小心,就会被赝品戏弄。”
福建客人拿起一个外面着珐琅的小茶碗,指着说道:“从康熙帝开始,紫砂壶由宜兴制作壶胎,呈进宫后再由宫廷艺匠画上珐琅彩去烧制或制成雕漆名壶。这些壶品至今也只是耳听,我那一群壶友从未见过。乾隆年间,朝廷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御前用品。 这一期紫砂大家有陈鸣远、邵大享,那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以后的陶艺大家。陈鸣远所作砂壶,轮廓清晰新颖。为示己出,每个壶盖皆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于后期,乾隆到嘉庆道光年间的紫砂历史,还得请老法师授艺,我来洗耳恭听”。
善空法师笑了笑:“互为师长,得之深慧。自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式样繁多,开始用那 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作为紫砂制品中特有的装饰。《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讥讽那浅薄之人: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要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陈鸿寿,此人诗文、书画、篆刻极佳,在江苏溧阳任知县,他特意到宜兴来和杨彭年制壶,杨彭年的壶品,不用模做,信手捏来,天衣无缝。两人合作,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因陈鸿寿号曼生,其品世称曼生壶。所制壶形多为质朴简练大方,开创了紫砂壶一代新风”。
老法师接过效罗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咸丰之后,国难连连,此时紫砂壶也沉寂下去。当年的名匠寥寥只有黄玉麟的作品纯朴清雅,邵大享则以浑朴取胜,邵氏创造的神鱼化龙壶,堪称鬼斧神工。”福建客鼓起掌来,由衷的说:“哈哈,大师真乃紫砂神人,贯通千年,细微具知。我师也,我师也。”原来这个福建客也是住在这个客栈里的,他向老法师和效罗拱着手,说道:“此乃缘分,后会有期。”看到客栈小二来叫老法师用晚餐,福建客拱了拱手,自己回房去了。
宜兴这个城市位于太湖的西岸,早上站在湖边,看那朝阳初起,让人感觉就像在大海边上,舒展,辽阔。 湖帮的大船到了岸边,客栈账房领着效罗一行人,很快登上了接他们的湖船。账房先生说:“军爷们的马匹,我们会细心照料,随时听令交付,你们尽可放心而去。”船向太湖里驶去,那湖帮的大营在一个叫椒山的岛上,这鱼船是专为番六湖帮服务的。船民说:“我还不算这帮里的人,我只是渔民,当然番爷保护我们,我也给帮里出力。”效罗他们看着太湖,就象在大海上航行一样,特别新奇。那船工还喜欢说话:“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可是大着哪。你看它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自古以来就盛产鱼虾,大家都说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哪。”船工接着又说:“我们去的岛叫椒山,这湖里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个个叫山。以西洞庭山为最大,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连同沿湖的山峰,号称七十二峰。”
韩三代站在船边,看着远处,显得心事重重。 效罗在他的身后,小声地说道:“我说,你的铁扇公主万无一失啦 ,就别老是魂不守舍的样子了。”“你说,是不是真的没有问题了?”韩三代回头问效罗,可以看出,这几天他是没有休息好。效罗回答他:“我问过爷爷,这汤泉外敷极为有效,爷爷说,让我们不要再担心了,只是治疗时间要长些。”
在湖里,看见水衙官船,全副武装的在巡湖。 效罗小声问船家:“这官船和湖帮有来往吗?”“没事,我们在这里就是渔民吗,找我们麻烦的就是徽帮。”船很快就靠岸了,老大番六在岸边正等着金队的一行人呢。见到客人番帮主先是客套一番:“远道而来,辛苦辛苦。”效罗看这番六中短身材,略微发胖,满面笑容,对这些北方来的人们,说着一口奉天话 :“冯大哥的师傅和侄子来湖里,本应高接远迎,无奈我等不敢大张旗鼓,只是在芜湖沿线派出探马,后来得知你们平安,这才放心。”随后,老法师效罗和三代一一见过番帮主。韩三代回过头来,对效罗说:“咱们在芜湖发现尾随的马探,一开始还真以为是贼匪呢,原来是湖帮的人。” 这椒山岛是个长条小岛,四周都是渔船,山上光秃秃的,大家觉得很奇怪。“番帮主就在此地,这如何居住?”“各位,别急,我们还得坐船走呢,这个地点,也只是一个中转而已。为了防止不测,只得虚虚实实,还望大家不要有怨气。” 效罗连忙代表大家表示感谢:“哪里,哪里,南方水乡美不胜收,我们正欲展目相望,如何还有想法在胸,谢字还要多说几个呢。”
这一行人又上了一条更大的船,看模样,百人是不成问题。这船帮低矮,结实异常,船头尖锐,并用铁棍固定。“这船象战船,横靠方便,船头可施实攻击。”效罗自言自语,番帮主忙说:“兄弟好眼力,这就是我的主舰。这船用四十个水手,轮流摆浆,再加上风帆,日行二百里哪。做人要对得起朋友 ,我想用此船,送你们去普陀山。”效罗回头看看爷爷,老法师也在端详这船:“你这船下过海吧?”“善空师傅,我这船是缴获那倭寇的,海上航行就有二百多年了,你看,这越用倒越结实了。”船在太湖里乘风破浪,那船头一上一下,金队的弟兄们有些开始头晕,“这水上行船,不比陆地,看着平缓,其实荡得很。”番帮主扶着老法师,嘱咐着大家。
船很快就到了一个树草蓬蓬的湖湾,番六对效罗说:“这个地方叫桃花,往里去,才是我的大寨。”大家随着带路的人走进去,那带路的人悄声说:“本来应是小船摆进,可这人多,咱们就走着吧。”约莫半个时辰,前面有了声响,原来是湖帮的哨兵在盘查。再往前,嘿,那水中有个村庄,房子就立在船上。番六得意的说:“这就是我的大寨。”一会儿,就看见那船房子挪过来了,大家登着梯子,踏着四五个凳就进了房子里面。一看,哎,还真有点意思,这忠义堂真大,能容百十个人哪,不过就是有点晃悠,不稳当,金队的人全都坐下了。番帮主一看就笑了:“我当年连你们都不如,一上船就趴下,总还是不习惯吗。这忠义堂是八条船合成的,不用时,就分开,方便得很。”番帮主对老法师特别殷勤,他不停的说:“这是几千里冯大哥特意派人来告诉的,你想能怠慢吗?做人要义气。”这说话间,一场核心的盛大午宴即将拉开.....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