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过黄山
早晨,宽银少爷来向表妹告别。快过年了,苏州各个戏园子的折子都排好了,这宽银在苏州已经小有名气:“这挂出戏牌子,就不能不演。”宽银自打解除了与少寨主的婚约,心情好多了。“来看看,我们总还是亲戚吗。”进了少寨主的房间,宽银还是如坐针毡,眼睛低着,浑身发抖:“表···妹,我···我···,回去了,你···就好好的,养病吧,然后···早点,回家。”说罢,抬腿就跑,效罗在院子里看见他,问道:“你这是···?”寬银说:“去和表妹告别,我要下山回苏州了。”“那跑什么?”“哎,我还是害怕呀,我姥姥早已过世,可屋里就活生生的坐着一个,一模一样的老太婆,我能不怕吗。”说罢,扭头就跑了。
这几日,泰山的少寨主完全是在另一个世界里。她只记得和那东瀛妖女厮杀,剑闪刀鸣,那妖女一会儿化成美女,一会儿变成青面獠牙,噢···炸药,一洞的炸药!人们在跑,跑···,啊,在躲我,大家都指着,我就是那妖女,看自己,啊,青面獠牙!我被那妖女变成了她的摸样!怎么办?少寨主忽然看见自己站在泰山的玉皇顶上,“啊,飞起来了。”在那云里,在那雾里,回头看,啊···牛魔王,不,是韩三代,是他背着自己在五彩的云雾里飞翔。靠在他的背上,多温暖呀。忽然,韩三代不见了,她感觉从空中在往下掉,······看到了,那下面全是刀剑,我···不行了,救···我,救···我,扑通,少寨主睁开眼睛,是韩三代正抱着她轻轻地往床上放呢。她想说,可张不开嘴,只能用眼睛向他笑:“我的牛魔王,我的夫君。”看到周围的人,和听他们说话 ,她知道了:“这里是黄山,是姨夫家。”她怕见到姨姨,姨夫。“我这样子,谁也不要见吧。”虽然看不见自己的脸,可那身体,手臂,少寨主知道自己的变化。每天她最想的,就是韩三代来给她喂药,别看他五大三粗的,喂起药来还挺灵巧的。迷迷糊糊又见到了表哥,虽然长大了,还是那样懦弱,走起路来还是那样扭,那手还是兰花指···,“怎么他害怕成这样,我有那样可怕吗?”···总算和他把过去的事了结了,少寨主心里想:“三代真聪明,事情办的也好,我也不用和他解释了。”
这几天,少寨主已经完全清醒了,身体也在恢复,两个丫头扶着她在地上走了好几次了。 保镖丫头高兴地说:“小姐,象这样,不要多少天,我们又能骑马打仗了。”韩三代来告诉少寨主:“从今天开始,要到汤池洗浴,第一个安排是十天。”韩三代很认真地对少寨主说:“汤池在紫石峰山腰上,离仙源大寨有四十里,我陪你去,每日必须泡足三个时辰。”两个保镖丫头忙说:“小姐洗浴,要你来陪?”韩三代笑了:“我是陪着去保护,哪里说陪着洗了?”
一九一零年的腊月,大家感觉似乎并不太寒冷。从二十四那天起,山寨里就开始杀猪,还做些火腿和腌咸肉,放到夏天吃。人们都在准备着过年, 鸡年的时间大部分已经过去了 ,等着迎接狗年的到来。年三十大清早,黄山大寨里就张灯结彩,红红绿绿的条幅,挂满了大寨子的里外。大寨里的灶房一早就按当地传统做起了煮粥捞饭,然后用下尖上圆的木桶,把那米饭堆得高高的,摆在忠义堂的供位上,以备接天地之用。忠义堂里里外外摆了几十张桌子,中间穿插架起了好多火盆,宽寨主要在年三十晚上大宴群朋。
效罗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就操练起送金队的三十几人,他让士兵们每个人把自己的马匹装具整了又整,天天亲自看着给马上料,宽寨主给每人加了一件马甲,还把他去年在江面船只上缴获的英国马靴每人送了一双。那黑黑锃亮的高统牛皮马靴,把这些小伙子高兴的晚上睡觉都穿着。总之,送金队又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爷爷歇了这些日子,体力全恢复了,他红光满面,还是凌晨三点起身练武。效罗看着爷爷,心想:“只要爷爷一切都好,我就没辜负亲人们的嘱托。”
骆神医这几天有些心事了,看着少寨主一天天恢复起来,他有时坐着发呆。“想家了?”效罗关心地问:“不全是。”“还想关外?”骆神医点点头。“过几天就下山了,你不就回家了吗。”骆神医的样子, 使效罗想到:“哎,这人在世上,有多少牵挂啊,象这神医,江南家乡东北从军,那亲情友情两边拽着,心会碎的。”他看着骆神医,叹着气,摇着头。
到掌灯的时候了,黄山大寨的旗杆上高高飘扬着《宽》字大旗,为了年节的喜庆,宽寨主特意用土炮放了三响:“砰,砰,砰”那炮声在山中回响着,“轰,轰轰。”也不知从哪儿请来的吹鼓手,“嘀哩哇,嘀哩哇,”就吹起来了。按照宾客主次,山寨坐次,官兵分桌的规矩,人们依次坐好。效罗环顾四周,黑压压的都是人。善空法师,骆神医,效罗,韩三代,和山寨的大,二,三把手坐在第一桌上。去年看来这宽寨主收获颇为丰厚,效罗看到他的寨兵个个手持洋枪,心想:“行,起码这装备是管用了。”宽寨主站起身来,说了些吉庆话,就开杯了。骆神医回过头来对善空法师小声讲:“今天是过年,按习俗这桌要上的是十碗八,就是徽州人过年喜事都必须要有的十种特产和八样大菜。” 果然,那伙房的灶头边端边喊:“今夜过大年,八碟十大碗。”骆神医解释:“十碗八是十碗八盘的简称,一般由八只冷碟、十道大菜组成,这说法不同,什么八碗八,九碗六,十碗八,有钱人还要更多,无非加减而已。”宽寨主忙说:“神医说的是,这徽州讲究在节庆摆大碗。诸位走南闯北什么都见过,也请尝尝我这山上的妙味儿啊。”说罢吆喝伙房,头桌再配加四盘瓜子碟。效罗和韩三代加上那些北方来的士兵,早就饿了,抻着脖子等饭。原来,这徽州山区,粮食产量低,当地人习惯两稀一干,就是两顿稀的,一顿干的。有的是干稀稀,有的是稀干稀。这黄山大寨对这北方来的金队人员特意加了一餐干饭,可那些二八小子,还是吃不饱,天天饿的肚子咕咕叫。
这冷碟上来了,只见那拌米粉,糖排骨、酱猪肝,猪耳朵、松花鸭蛋,笋尖,河虾,中间摆了一盘“毛峰熏鲥鱼”。这菜一上来,就引起一片“啧,啧”声。那骆神医一直在“哎呀,哎呀”,嘴里不停的说:“二十年都没有见过鲥鱼了。这鲥鱼是长江里的鱼,每年四至六月在江中摆籽时偶或能打得到,这鱼是放干了,然后又用毛尖茶熏烤出来,能在黄山上吃上鲥鱼,真乃仙家品上之品。”凉菜上齐,自然是举杯相庆,善空法师举茶道谢,那宽寨主真是海量,就那大海碗,连着干了三碗。紧接着后面那十道大菜就来了。那炖菜都是原锅原上,还喊着菜名:第一道 "火腿炖甲鱼”,第二道“清炖马蹄",第三道"黄山炖鸽",第四道“石耳炖老鸡”,第五道"腌鲜鳜鱼",第六道"红烧果子狸",第七道"徽州毛豆腐",第八道"徽州桃脂烧肉",第九道“清香炒悟鸡”,第十道“ 清汤肉圆”。这菜上来,满寨子香,人人都是嘴角流油,推杯碰碗,正所谓“低头只识饭菜香,无语双杵夹肉忙。”效罗端着酒碗,拉着韩三代,“你把那碗菜拿上。”两个人走出忠义堂,就在这堂门口,效罗和韩三代跪下来,他们要祭奠那些和黑龙会战斗而死去的弟兄,两人念着:“弟兄们,西天之路走好。”说罢,把那菜碗和酒碗扣在地下,三代拉了拉效罗:“回去吧,弟兄们能收到的。”
宽寨主看大家进餐极有兴致,心情舒畅,他对大家说:“我为这除夕之餐,特意从山下池州徽帮菜馆请来头把灶爷,这十道菜,那就是这徽州菜的顶牌了。”骆神医把每一道都品尝后,点着头,称赞着:“家乡之美不仅在于身外,还有那嘴里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宽寨主这个绿林好汉还是一个地道的美食家,一说起这徽菜,眼睛都放亮:“要说起徽菜的起源,那还是南宋康王泥马过江以后的事了,这些源于皖南民间的民宴菜肴,也就上了富贵人的大雅之堂。 它是炖、炒、煨、焖、蒸、氽七法皆用,在口味上以咸鲜为主、突出本味,在烹调技法上以烧、炖、焖、蒸见长。徽州人做菜,重油,重色,重火功,火候掌握是很重要的,文火、武火交替运用,才是真功夫所在。”骆神医接过话来:“宽寨主所言极是,徽州菜系主要是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大多习惯用火腿佐味,以冰糖增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那《徽志》上有记载,南宋时期,流传于皖南的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已是官家宴饮的大菜了。 它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个煨炖,单火支靠,原锅上桌,这才体现了徽州地方的古朴典雅。”骆神医一番话,更勾起了宽寨主的谈兴。韩三代用胳膊肘碰了一下效罗:“我看这宽寨主以前一定是个炒菜的师傅。”效罗小声警告他:“你可别瞎说,这可是你的姨夫呢。”宽寨主也不知是听到了他们的话,还是话赶话,他说:“我打小就在池州的菜馆里帮工,这上灶炒菜那是我的爱好,整天价就想往伙房里钻。后来我拜了师傅,也就拿了勺掂了锅,当年还真有点名气哪。”看见效罗他们都愣着神听着他说,干脆就放开讲了:“你看这名叫撅鱼,其实是桂鱼。你们北方人开始一定闻不惯,可细细品一下,味道还不错。这里有一个故事。桂鱼多从远地运来,百年前,有一徽州人用船贩桂鱼到南京,行至半途船坏而鱼渐臭,那贩家无奈,为减少损失只好刮鳞去鳃,掏尽内脏,抹上食盐,想以干鱼出售。塾料无人问津,那船只好逆流而上,回到徽州家中。这贩鱼之人自己用徽菜烹调技艺,加之重料,再用小火红烧,家人食之肉质细嫩,且醇厚入味。此人遂自开菜馆,因其口味奇特,生意大火。大家纷纷仿效,传之下来,就成了江南名菜‘臭桂鱼’了。”热热闹闹的到了半夜,天色已晚,宽寨主酒多被人搀扶回屋。效罗因出行在外,没有心思熬夜过年,他把爷爷送到房里,安排好金队的夜岗,自己也去歇息了。
大年初一,黄山下起雪来,飘飘洒洒,四周都雾濛濛的。效罗早早起来,给马加料,查点金队的人员,顺便把每一个人的金带摸了一遍,告诫大家:“这路途遥远,小心无大错。”宽寨主邀请大家上黄山主峰观景:“难得一见黄山雪景,那主峰离我这大寨三十多里,山下到山顶有七八里地,老法师坐滑竿上去吧。”韩三代照例护送少寨主去汤浴,于是善空法师,骆神医和效罗就随着宽寨主出发了, 大家在雪中骑马登山,都感觉别有一番情趣。宽寨主自言:“我虽粗通文墨,但确实不是吟诗和歌之人,这黄山之美,我是道不出来了。”马到半山,雪就停了,宽寨主领了七八个寨兵从马背上取下滑竿,抬着善空法师,几个人从北面向顶峰走去。骆神医回头对效罗笑笑:“这黄山我熟悉,还是我来给你们说说吧。这徽州原只有黟山,黟字从字面上看即黑多,就是乌黑的意思。只因那山石黝黑泽泽放亮,史书则记载为黟山。到了唐朝,唐明皇看了一本关于道家的炼丹之作,其中有轩辕黄帝黟山炼丹,升天为仙的故事,于是便命人将黟山改名为黄山,以纪念始祖,自此,这徽州就和黄山结合在一起了。在中原,三山五岳几千年就矗立在中华大地上,唐朝诗人李白赞颂黄山的诗句,用仙境之容罩住了黄山,人们并不知道这黄山到底有多美,直到明朝那背包行天下的徐霞客,才把这黄山险峻奇绝的面纱揭开,才有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一说。纵观黄山其美有四,就是云,松,泉,石。人们常喜用‘四绝’一词,也是说她的美已至绝顶。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