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禾黍粒粒诗(榆钱儿读诗)
秋风吹禾黍,又是秋收。诗人从一粒粒浑圆的粮食里想到了什么?那意境是古老还是现代? 是土气还是神圣?是写实还是虚拟? 榆钱儿邀您读《秋风吹禾黍》组诗五首——
秋风吹禾黍
作者/卫铁生
之一
禾黍在乡间
在古代大地的上方
秋风吹拂的颗粒
时间一样重
先辈的面孔
在禾黍间一次次出现
汗水进化的日子
穗实大于瘪
禾黍站在农耕史上
秋风活在收获中
粮食喂养我们的时候
同样在把我们考古
【榆钱儿留言】:
一部稻黍史,从某个角度可以说是养育着一部中华文明史。土地养育了“时间一样重”的稻黍,养育了人类,养育了农耕社会的进化与文明。
当我们享用每一粒黍米的时候,是不是经得起灵魂的“考古”与叩问,是不是对得起养育我们的土地,是不是无愧于中华文明的开垦者? 是不是无愧于祖先辛苦耕作的希翼?

之二
秋来的田野
粮食灌浆旭禾黍一样的故乡
我们长大
吹熟的老太阳
接待了我们的种
暖过炊烟柴门
大地回家
我们土生的名字
叫粮食作物
像爱和命一样普通
在人类的饥饿中
【榆钱儿留言】:
禾黍不仅是日不可缺的口粮,还一季季启迪人类,莫要让灵魂饥饿,莫要忘记善与爱的食粮,莫要荒芜精神的故乡,莫要忘记“我们土生的名字/叫粮食作物/像爱和命一样普通/在人类的饥饿中”。

之三
电视台秋风
拍摄某诗人割庄稼
摆摆样子的镰刀
很有乡土意境
一个不种田的农民
用禾黍的笔名
买一张土坷垃诗协证书
金灿灿的,很土豪
特色的宣传片
秋风吹禾黍
容纳着现代与传统
还有诗一样模糊的主角
【榆钱儿留言】:
最优秀的诗人是伴随风吹禾黍呼吸的;最生命力的诗歌是作物一样从土地长出的。
那些沽名钓誉的伪诗人,那些摆拍的镰刀,作秀的收割,甚而“用禾黍的笔名/买一张土坷垃诗协证书”,似乎“金灿灿的,很土豪”,实际都是好看的瘪壳。
唯有接地气的诗歌意境,如秋风吹过禾黍,金色颗粒在秋风中涌荡着沉甸甸的丰收与喜悦。

之四
禾黍叶隙中的月亮
被秋风吹瘦
劳累的庄稼人
没有多余慵懒的脂肪
他们把薄田
耕种成黑压压的沃土
期间的五谷回馈
比更漏饱满
风吹庄稼
直到粮食把月亮喂圆
家人坐在中秋里
禾黍的模样很真切
【榆钱儿留言】:
这一首,线条粗犷质感,有如黑白版画,也有梵高油画《播种者》的艺术效果。
风吹禾黍,铭刻着庄稼人耕种的辛苦,也溢流着庄稼人收获的喜悦。
寒暑易节,农夫“更漏”而出,戴月而归;“他们把薄田/耕种成黑压压的沃土”;月光下他们朴质瘦硬的身形,是原生态的艺术剪影。秋风中“五谷回馈”,“粮食把月亮喂圆/家人坐在中秋里/禾黍的模样很真切。”
欣赏这首遒劲简练的画面感!

之五
高粱红了
谷子黄了
大豆的小心脏
把秋风唱得浑圆
众多禾黍兄弟
粗糙到细腻的成熟
频频走入网络
走进深加工的生活
每个人的身后
都有一片收获的庄稼
粮食在,家就在
这道理很土
【榆钱儿留言】:
“粮食在,家就在/这道理很土”。而谁能离开这个很土却又是养活生命的首要前提?无论科学多么发达,无论当代行业是否亲临禾黍耕作现场,“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片收获的庄稼/粮食在,家就在”。
所以,敬重土地,体恤农夫,珍爱五谷,就是爱家国,就是爱自己,就是爱生命。这个道理“很土”,却是至尚真理。

榆钱儿,汉中人,现居广州。退休教师,爱好广泛,喜欢诗歌音乐绘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