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分陆上之路和海上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至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丝绸之路起点在洛阳。中国古代丝绸生产盛行,通过丝绸之路与外域进行贸易,逐渐东西方经济贸易,人文地理,先进技能互相融合促进了东西方社会的进步。目前已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国家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行动》。
古代丝绸之路过洛宁,洛宁存在有不少传说,地貌,物证记载。最早应始于夏代,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成崤道。正所谓“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小路变大路,大路变通途,官道官方又造起驿站。目前多数成快速通道,高速路,高铁,又成了“一带一路”连通东南亚,走向了世界。古时丝绸之路经过洛宁,也是中国最早走向西方之路,但不同时期又形成不同路线,目标不同走不同路线,就宜阳三乡到陕县宫前就有多条道路,各条道路各有遗址,物证可查。笔者认为大体是“夏塬冬川,独行小道,驷车沿川”。
2019年春,洛宁县历史古迹研究者周流宗,雷冰一行到河底镇牛渠村考查古迹,发现散落村内一通大清乾隆十九年石碑,记载有牛渠土、石两桥“北通山陕,南达荆江”佐证,古丝绸之路及后期驿道是通过土、石两桥。为研究丝绸之路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也为研究古文化爱好者提供新的依据。
乾隆十九年石碑发现后,洛宁县姓氏研究会张红歌不顾路远雨淋到牛渠村,对古碑进行了译文,现提供给各位分享研究:

流芳百代……我哉,村之东里许有土桥沟,以桥名其沟……斯桥面昌溪背岈壑,中有悬石,滴水溪流间注桥下,西傍村落,东与石桥相望,近……共由远,北通山峡,南达荆江,徒舆络绎,俨若衝衢,一旦倾圯,坦道也而坎窞……所不便补修,不可缓也。爰议,王君一琳等以作领袖,诸君慷慨不吝,并募合村……坚筑,尽心经营,不月成之,车堪并行,往来者咸乐荡平焉。夫桥成,僝功济人……之异日哉,谚速之良有以也。工竣嘱余作记不获辞,遂忘谫陋,书之石以誌。邑庠生:史逢辰撰文,王寅书丹功德主:生员王一琳、王克贤化主:生员王克和、生员史逢辰等五十一人石工:汤生贵大清乾隆十九年岁次甲甲復月谷旦备注:文中囗处,为碑残损缺字。文中……处,为碑残缺遗失所致。
据牛渠村多位老人介绍,他们年轻时,土桥沟,石桥沟各有石碑一通,并都有建筑存在。土桥沟石碑已发现,石桥沟石碑仍失落。相信随时间推移,石桥沟石碑终将重现,但有待村民关注发现,使千年石桥再现原貌,更为连昌川增添光彩。

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