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高山伫立 似大河蜿蜒,似万马奔腾 似金铁齐鸣
随着双手在琴弦上游走,激昂的音符喷薄而出
一曲《满江红》竟然如此壮怀激烈,弹古筝的人叫芮义蓉。一位中央音乐学院的硕士毕业高材生,却早已在央视、国家大剧院以及各大剧院演出平台进行过多场独奏、演奏音乐会,并受孔子学院邀请进行古筝教学,可谓已然星光熠熠的90后青年古筝演奏家。

“她们是搞艺术的
弹古筝和弹古琴的有区别吗?
我们家孩子学这个未来升学能不能加分?
我们家孩子考十级了
………”
这是当今社会对包含古筝在内的各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演奏者于认识和观念上的不同侧面。
身处这个实用至上的时代,年轻人需要社交、减压、自我提升,多数家长们则替孩子追求兴趣和考级加分。

其实我们在追求结果导向的同时不妨看一看像芮义蓉这样大家眼里这群“搞艺术”的人,完成了从“业余、专业到职业”的升级。
技艺的纯熟、艺术的神韵是他们的专业素养,而细致到整个演奏一点一滴的认真态度,则是他们的职业精神。

5、12、21
5、12、13……21……
跟专业出身的芮义蓉聊古筝是从上面一组数字开始的
这是古筝自中国古代到现代,于弦数上发生的变化
弦数的增加同样对应着弦制的改变
“古筝一直在吸收,兼容并蓄当代的一些音乐元素。以前中国的传统音乐都是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do、re、mi、sol、la。但随着音乐形式的多样化,会出现古筝的定弦,可能为一首曲子会特意为它定一个弦,这当中就会有七声音阶的出现——加上了西方的fa、si,而这在传统音乐中是没有的,所以在弦制和定弦特征上都会有一些它的变化……同时,在形制和体积上的变化也非常明显。”

相比增加的弦数,古筝在演奏技法上的丰富于芮义蓉看来,可以和西方的钢琴相匹敌。
“古筝演奏技法,通过一代代前辈师长的努力,已十分丰富。不仅仅是以前的勾、托、抹——光用手指去弹,现在还有些拍弦,通过琴弦上不同的音高去营造不同的音效,这样在视觉、听觉都会有冲击力,也丰富了它的表现力。”

像扫弦、摇指,甚至是拍奏琴弦这样能让曲调的层次感更加丰富更符合现在的一些特殊音效,相较于传统技法上的创新
芮义蓉认为创新很多,但传统还是我们的根基所在。创新与传统绝不是难以相容的矛盾体。不同风格、类型音乐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切磋,反而会有更绚丽的火花碰撞而出。
让西方遇见东方
“古筝除了传统的曲目,还有很多新的作品,包括它的演奏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有很多跟交响乐团合作、和西方音乐相融合,或者跟钢琴相合作的乐曲。”

相较中西融合,传统曲目的演奏则依然是灵魂所在。
“必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这才是古筝在今天发展的真正趋势。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创新、新的演奏技法、新的音效。”

学筝二十年。芮义蓉的父亲很爱音乐,会拉手风琴、吹竹笛。小时候她家里有黑胶唱片机和很多磁带。
“有很丰富的资源让我去听,有流行、有古典”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小时候的芮义蓉并没有像很多孩子那样“被逼着去学”。
“我学古筝有二十年了,最初是因为兴趣爱好选择了这个,慢慢地觉得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古筝。”


不把演奏看成是一项任务,而视它为一种游戏,亦或取得奖励的方式,就不会那么枯燥了。
今天芮义蓉还保留着十几年前,第一件红色的小演出服。

每天16小时的苦练,能从业余到专业,甚至成为职业的人少之又少。
比从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到乐曲技术难点逐渐攻克更难的是“以年为单位的寂寞”。
“现在孩子因为学业的压力,中高考,有的就把它放弃了。练习的过程,并不是说可以和大家一起练,一起玩耍。可能你自己一人在琴房,一呆一下午,在这个过程里,几个月还可以,但长久以往——三年五年,有些人可能就坚持不下来了。”

别人眼中的枯燥寂寞,到芮义蓉这里反而成了一个可以宣泄情感,能让思想天马行空的独处空间。
“可能是命中注定,古筝将是我一生的陪伴,所以渐渐到高中的时候,就选择这个为专业,后来考的音乐学院,包括现在央音。”
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也是她心中的音乐殿堂。

为了能考上央音,芮义蓉付出了120分的努力,每天练习的时间达到16小时,像专业运动员一样训练自己的每根手指,攻克每首乐曲片段的技术难点,正确表达每个篇章情绪转换的情感训练。
……
“你想要自己的琴技有所发展,基本功、手指的技能,是音乐一个最基础的铺垫。音乐要有光泽,就需要有技术的支撑,并不是说你内心有情感就能把音乐表现出来,你得通过一些诸如手指技能的训练,才能表达出自己想要的内容。”
努力终有回报,芮义蓉如愿考上了央音

而到这个层级的学习,音符准确、节奏稳定,基本情感到位等基础早已不是教学的目标
“在央音老师教的更多的,是对于音乐的整体把控能力,驾驭能力,和表演时的一种状态,艺术更多追求的是精益求精,这样才是真正好的音乐,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音乐。”

与传统学习古筝受师门派别影响明显不同的是央音是个很包容、很开放的学院。
她既研究并融汇各筝派之所长,又鼓励学生去学习、见识更多的音乐元素。

用古筝弹摇滚
“现在古筝的学习者,在全中国仅次于钢琴之后。”
极强的文化认同感,入门相对简单,声音好听且有高古意趣,是芮义蓉给出的很多人愿意学习古筝的直接原因。

实际上因为乐器本身的一些限制,古筝在近些年也面临在大众领域传播难的困境。
“古筝在乐团当中,它的使用率并不是特别高,涉及到它的转调比较复杂……可能下一首曲子不是你刚才的调,得临时调。而在整场的音乐会中,是没有间隙,让你在那里慢慢的转换调式,所以就会运用得少一点。”

扬长避短
大量优秀的以古筝为主要乐器的古筝协奏曲出现,让人们见识到这门古老乐器在乐团衬托下也能如此的气势恢宏。

“我的毕业音乐会演出,最后一首是王丹红女士所写的《如是》,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古筝协奏曲。古筝在整个乐团的最前方,后面整个交响乐团为它伴奏。”
相比以前各专业较为封闭,芮义蓉认为现在大家逐渐的更开放、更包容了,就像她的一位丹麦学生甚至把风格很强的摇滚、爵士融入到当中去。
“古筝的很多演奏技法,能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快速指序,让它更加丰富。不能单一的停留在以往的单旋律、单声部的一些音乐演奏中。”

芮义蓉觉得虽然用古筝演奏爵士、摇滚、流行音乐,甚至是火爆B站墨韵教主《千本樱》二次元音乐,并不能成为古筝未来发展一种主流的趋势,但通过这些新元素植入对于古筝的传播吸引更多人去观看聆听,还是有值得肯定的方面。
“古筝更多的爱好者,想能让大家全方位去了解古筝,让大家知道古筝并不是只能够演奏《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这样的传统曲目,他是有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艺术范畴是很宽泛的,并不是那么狭窄。”

漫漫筝途
央音毕业,在央视表演过,就意味取得人生征途上的胜利了吗?
其实,漫漫筝途才刚刚开始,芮义蓉很专业,每到一个城市演出,她对主办方只有一个要求:需要一个练琴的场地。

对于芮义蓉来说,大量的练琴,是演出前的日常。只有在上台之前才会放空一下自己,休息一下,让内心安静下来。

“你想呈现出好的音乐,光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丰富的经验和经历是不够的。训练,基础机能的东西都是必不可少的。古筝没有巧可以偷,真的要一直勤奋下去。我虽然学琴二十年了,但一个星期或者三天不练琴,你手上去触弦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在剧院欣赏专业的演奏,实际上包含有一种台上台下气场的相互感知。

“你得让台下的上千名观众,音乐厅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你的情感、情绪。所以演奏气场,就要逐渐地慢慢增大,光让前一排的感受到你的情绪这不够,必须把气场扩大,最后一排感受到你的情绪,这是专业演奏家,在日常训练中需要做到的。”

近距离欣赏芮义蓉弹奏《满江红》
能够发现她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随着音律的变化而改变着,时扬时抑,时悲时愤。
“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是你需要了解弹奏这个曲目的基调,它的文化内涵、它的情绪表达。然后,在上场表现的时候,根据当时场地观众的情况,或者你在台上的一种情绪,去增加这个表现力,让表现力更夸张一些,能使观众感受到你的认真和激情。”

古筝演奏者一般在演奏的过程中是没有间隙看观众的,但芮义蓉说,她很享受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的时候。
看到观众肯定的表情和鼓掌的神情,演出对得起观众,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每次音乐会结束后的沙龙小讲座,观众会把刚才欣赏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好奇的东西。
以及涉及孩子学习民乐的疑虑提出来,芮义蓉均一一解答。
“以前很多家长每到周末的时候,会想着带孩子去哪玩,去哪吃。而现在会有意识带着孩子走进音乐厅,聆听真正的艺术音乐。作为演出方,现在也推出了针对儿童或家庭的音乐专场活动,都需要提前几个月去预定的,这就让我感触非常深。”
来自专业的建议
八个手指用胶布缠上玳瑁指甲,练琴一天八小时,胶布不离手,吃饭有时也得带着指甲……
为了省出练琴的时间,芮义蓉吃饭时甚至都不用筷子,直接拿勺吃。

无论你是业余学习,还是未来走专业、职业这条路,这些辛苦与勤奋是必须付出的。除此之外,芮义蓉还把自己专业上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对于在几种乐器间纠结
不知道选谁好的学生或成人
“在乐器的选择上,尽量先多去聆听,多去观看,找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乐器,并不是盲目的跟从,大家学什么我去学什么,或什么冷门我去学什么。”

在选择未来是否走专业从事古筝演奏这条路
“应该先去找一位专业的音乐老师,去指点或给好的建议。并不是说自己觉得弹得很好了,就一定可以从事专业。从专业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你自己的热爱、爱好,并不是说你具备足够专业的演奏状态。”

现场欣赏与电子设备播放的选择
“手机下载,或电脑上听,毕竟没有现场立体的感觉。有一种感动,只有在音乐厅才能体会得到。”

学习古筝对于空间的选择
“古筝学习,气氛和环境是很重要的。古人讲余音绕梁,像在了如三舍这种很有中式古典味道的环境下演奏古筝,能够静心静气。要是在一个办公楼,或者街面的店铺找个琴行,隔一个小间,白墙挂着小画的地方去学习,可能就很难达到古筝所要传达真正的韵味、神韵。”

筝途漫漫
美食、美景、美好的心情,芮义蓉很喜欢用旅行的方式放松自我。但作为一名专业的演奏者,即使在旅行中,
也会在潜意识里完成自我的提升。

极致的自然风光可以平复心境
人文荟萃之地则能达成艺术上的触类旁通
“我去陕西旅行的时候听秦腔,那个哭腔感人肺腑,可能在以前也接触过陕西筝派,演奏中老师也说过,这是苦音音阶,人在哭诉的那种感觉。但在没有听到秦腔之前,你是感受不到这种感觉。”

一场接着一场的教学,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的演出、旅行
……
旅途始足下,筝音心手间。
筝途漫漫,不曾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