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人问我,何时来兴凯湖旅游观光最好?我真的一时很难回答。
春季三四月候鸟很多,但冰雪尚未融化,除了摄影人的坚守,一般人很难忍耐寒冷。
夏天天蓝水碧,兴凯湖湖水清澈,游泳绝佳,敢说天下第一。但此时候鸟们大多藏匿在芦苇荡深处,想见大群候鸟很不容易。
冬天大湖封冻,冰雪茫茫。看到雾凇真得靠你的运气。
说来说去,我不知不觉夸耀起兴凯湖的秋天。
兴凯湖的秋天色彩斑斓,像一幅清晰透彻、浓墨重彩的风景油画。

最炫彩夺目之处,当属百里湖岗。夏季里皆为绿色的树木,此时显露出不同的个性和颜色。杨树的树干是绿色的,叶子则是浅黄色的;柞树的树干是黑褐色的,叶子的边缘是波浪形的,开始是鹅黄,接着变得橙红,最后变得深红,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透亮鲜润;桦树的树干依旧是耀眼的银白,叶子淡黄与浅红参差重叠,但依旧掩不住银白树干的光芒;枫树在秋天最为鲜艳,伸出七个手指的叶子开始嫩黄,继而橘黄,接着大红、猩红,成为林海里最为光芒四射的旗帜。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显现各自的色彩,组成了兴凯湖畔姹紫嫣红的军团。登上湖岗高塔俯瞰,只有兴凯松,在秋风中保持着鲜润的绿色,独立于五颜六色之缤纷,使秋林的色彩有了强烈对比,更加鲜艳动人。
有些树木、植物结出一串串丰硕果实,红艳艳随风摇摆,引诱来小鸟、花鼠不断前来采摘。
秋天的兴凯湖空气变得纯净透彻,阳光照耀在湖面,游人的视觉突然变得异常锐利,目光看得更远。天空变得湛蓝深邃,云彩也变得薄薄的、高高的,丝丝缕缕,快速移动飘向远方。湖水,由夏日的银白、碧绿色,变得如天空一样的湛蓝颜色。乘船行驶在湖中,人的灵魂,仿佛也被大湖染成透明的蓝色,轻松,愉快,自在,如扶摇之鲲鹏,穿行于有之无,无之有的宇宙哲学之中。

秋天的兴凯湖鱼,是最肥美的时候。如果你能搭乘渔民的渔船下湖去看捕鱼,一定会收获十分快乐。大兴凯湖的渔船都是机动渔船,速度极快。船头激起白色的浪花,如雨如雾。渔网大都是挂网,头晚布好,次日.早上只是起网。渔民从水里吃力地拉出网具,一条条活鱼就挂在网眼上,活蹦乱跳,非常喜人。
小兴凯湖的渔船有机动的,也有划桨的,挂帆的。下的渔网也多种多样。有挂网,也有旋网、围网、迷魂阵网等等。小湖每年放养鱼苗几千万尾,所以捕获的湖鱼比较大。大胖头、大白鱼、大鲤鱼,十几斤的不稀奇。
秋天是兴凯湖候鸟最多的时候,也是观赏候鸟最好的季节。春天,候鸟大都集中在龙王庙湖口。而到秋天,不管在大、小兴凯湖湖内还是周边,到处都有大群的候鸟在歇息嬉戏、快乐飞翔。成群的白天鹅或在湖面或在田野,都有它们美丽的身影;各种鸥鸟飞翔在大小湖面,不时勇敢地冲刺到水里叼住鱼儿,再冲向天空。各种羽毛艳丽的野鸭子聚集在金色苇荡,稍有响动便惊恐地一齐飞到空中。那离水时撩起的水花晶莹灿烂,其画面深印脑海久挥不去。

在湖畔,阵容最为强大的还是各种大雁。它们成百上千落在金色原野,与大地融为一个颜色;当起飞时则各个争先恐后,密集得如同一片降雨的云团,呼啸着奔腾而去。所有的候鸟都是一个目的,在兴凯湖攒足精气神,准备飞行千里万里到温暖的南方。
此时,忙坏摄影爱好者,他们扛着长焦距“大炮”,把候鸟们最美的姿态记录在镜头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这句名诗,不愧为千古绝唱。试想,如果他能穿越一千三百年的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兴凯湖,将会写出什么样荡气回肠的春之吟,秋之赋呢?
注:此文选自王晓廉著
《水阔天高一一黑龙江散文游记》一书


王晓廉:1974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77年复员回鸡西后,先后在市劳动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联工作。几十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黑龙江日报》《当代》《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150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同时出版了《大美兴凯湖》等十一本专著。


独特、独到,与众不同,创意无穷。
探索创新,创作精彩!人民声音微平台
